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题。

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人也。少好学,仕郡奏曹吏。会郡与州有隙,曲直未分,以先闻者为善。时州章已去,郡守恐后之,求可使者。慈年二十一,以选行,晨夜取道,到洛阳,诣公车门,见州吏始欲求通。慈问曰:“君欲通章耶?”吏曰:“然。”问:“章安在?”曰:“车上。”慈曰:“章题署得无误耶?取来视之。”吏殊不知其东莱人也,为取章,慈已先怀刀,便截败之。吏踊跃大呼,言“人坏我章”!慈将至车间,与语曰:“向使君不以章相与,吾亦无因得败之,是为吉凶祸福等耳,吾不独受此罪。岂若默然俱出去,可以存易亡,无事俱就刑辟。”吏言:“君为郡败吾章,已得如意,欲复亡为?”慈答曰:“初受郡遣,但来视章通与未耳。吾用意太过,相败章。今还,亦恐以此见谴怒,故俱欲去尔。”吏慈言,即日俱去。慈既与出城,因遁还通郡章。州家闻之,更遣吏通章,有司以格章之故不复见理,州受其短。由是知名,而为州家所疾。恐受其祸,乃避之辽东。

北海相孔融,闻而奇之,数遣人讯问其母,并致饷遗。时融黄巾寇暴,出屯都昌,为贼管亥所围;慈从辽东还,母谓慈曰:“汝与孔北海未尝相见,至汝行后,赡恤殷勤,过于故旧,今为贼所围,汝宜赴之。”慈留三日,单步径至都昌。时围尚未密,夜伺间隙,得入见融,因求兵出斫贼。融不听,欲待外救,未有至者,而围日逼。融欲告急平原相刘备,城中人无由得出,慈自请求行。遂到平原,说备曰:“慈东莱之鄙人也与孔北海亲非骨肉比非乡党特以名志相好有分灾共患之义。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以君有仁义之名,能救人之急。故北海区区颈恃仰,使慈冒白刃,突重围,从万死之中自托于君,惟君所以之。”备敛容答曰:“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邪!”即遣精兵三千人随慈。贼闻兵至,解围散走。融既得济,益奇贵慈,曰:“卿,吾之少友也。”事毕,还启其母,母曰:“我喜汝有以报孔北海也。”

(节选自《三国志·太史慈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 )

①吏慈言,即日俱去 ( )

②北海相孔融,闻而之 ( )

③故北海区区,颈恃仰 ( )

④惟君所以之 (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慈将至车间,与语曰B.赡恤殷勤,过于故旧

C.夜伺间隙,得入见融D.故北海区区,延颈恃仰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4.下列句子的句式与“而为州家所疾”相同的一项是 ( )

A.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人也B.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

C.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D.融欲告急平原相刘备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太史慈任郡奏曹吏时,朝廷因无法判断东莱郡太守与州官之间的是非曲直,就把先向朝廷上报情况的一方定为正确的。

B.太史慈以各种手段骗取并毁坏州吏的奏章,又哄骗州吏和他一起逃亡,出城后却又借机逃回郡里重新呈送郡守的奏章。

C.太史慈巧用计谋,使郡守在与州官的纷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而扬名,却又因此得罪了州官,不得不远走他乡,避祸辽东。

D.太史慈冒死冲出重重包围,成功地劝说刘备出兵援助,解救了被黄巾起义军围困的孔北海,母亲对他的义举甚感欣慰。

6.断句与翻译。

(1)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慈东莱之鄙人也与孔北海亲非骨肉比非乡党特以名志相好有分灾共患之义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为郡败吾章,已得如意,欲复亡为?

②融既得济,益奇贵慈,曰:“卿,吾之少友也。”

题库:高中语文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1-01-07 08:17:53 免费下载:《2011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年级调研测试》Word试卷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题。

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人也。少好学,仕郡奏曹吏。会郡与州有隙,曲直未分,以先闻者为善。时州章已去,郡守恐后之,求可使者。慈年二十一,以选行,晨夜取道,到洛阳,诣公车门,见州吏始欲求通。慈问曰:“君欲通章耶?”吏曰:“然。”问:“章安在?”曰:“车上。”慈曰:“章题署得无误耶?取来视之。”吏殊不知其东莱人也,为取章,慈已先怀刀,便截败之。吏踊跃大呼,言“人坏我章”!慈将至车间,与语曰:“向使君不以章相与,吾亦无因得败之,是为吉凶祸福等耳,吾不独受此罪。岂若默然俱出去,可以存易亡,无事俱就刑辟。”吏言:“君为郡败吾章,已得如意,欲复亡为?”慈答曰:“初受郡遣,但来视章通与未耳。吾用意太过,相败章。今还,亦恐以此见谴怒,故俱欲去尔。”吏慈言,即日俱去。慈既与出城,因遁还通郡章。州家闻之,更遣吏通章,有司以格章之故不复见理,州受其短。由是知名,而为州家所疾。恐受其祸,乃避之辽东。

北海相孔融,闻而奇之,数遣人讯问其母,并致饷遗。时融黄巾寇暴,出屯都昌,为贼管亥所围;慈从辽东还,母谓慈曰:“汝与孔北海未尝相见,至汝行后,赡恤殷勤,过于故旧,今为贼所围,汝宜赴之。”慈留三日,单步径至都昌。时围尚未密,夜伺间隙,得入见融,因求兵出斫贼。融不听,欲待外救,未有至者,而围日逼。融欲告急平原相刘备,城中人无由得出,慈自请求行。遂到平原,说备曰:“慈东莱之鄙人也与孔北海亲非骨肉比非乡党特以名志相好有分灾共患之义。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以君有仁义之名,能救人之急。故北海区区颈恃仰,使慈冒白刃,突重围,从万死之中自托于君,惟君所以之。”备敛容答曰:“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邪!”即遣精兵三千人随慈。贼闻兵至,解围散走。融既得济,益奇贵慈,曰:“卿,吾之少友也。”事毕,还启其母,母曰:“我喜汝有以报孔北海也。”

(节选自《三国志·太史慈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 )

①吏慈言,即日俱去 ( )

②北海相孔融,闻而之 ( )

③故北海区区,颈恃仰 ( )

④惟君所以之 (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慈将至车间,与语曰B.赡恤殷勤,过于故旧

C.夜伺间隙,得入见融D.故北海区区,延颈恃仰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4.下列句子的句式与“而为州家所疾”相同的一项是 ( )

A.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人也B.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

C.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D.融欲告急平原相刘备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太史慈任郡奏曹吏时,朝廷因无法判断东莱郡太守与州官之间的是非曲直,就把先向朝廷上报情况的一方定为正确的。

B.太史慈以各种手段骗取并毁坏州吏的奏章,又哄骗州吏和他一起逃亡,出城后却又借机逃回郡里重新呈送郡守的奏章。

C.太史慈巧用计谋,使郡守在与州官的纷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而扬名,却又因此得罪了州官,不得不远走他乡,避祸辽东。

D.太史慈冒死冲出重重包围,成功地劝说刘备出兵援助,解救了被黄巾起义军围困的孔北海,母亲对他的义举甚感欣慰。

6.断句与翻译。

(1)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慈东莱之鄙人也与孔北海亲非骨肉比非乡党特以名志相好有分灾共患之义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为郡败吾章,已得如意,欲复亡为?

②融既得济,益奇贵慈,曰:“卿,吾之少友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题。  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人也。少好学,仕郡奏曹吏。会郡与州有隙,曲直未分,以先闻者为善。时州章已去,郡守恐后之,求可使者。慈

本题关键词:地方郡县制,黄肠题奏,文字记载历史,文字部分,未成人,文字教学法,莱仕牌宝甘宁片,琵琶演奏曲,ROC曲线下面积,查阅文献法;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