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对本单位他人的不廉洁行为,应该().
A:无论什么形式,坚决反对和抵制 B:不支持不反对 C:有利可图参与,无利可图就抵制 D:他人的是,与我无关,漠不关心。
下列行为中属于举报中心受理检举事项的范围有()。
A:涉嫌偷税 B:发票违法案件 C:涉税人员不廉洁行为 D:骗税
“为师不廉,贻害无穷”,那么为师不廉的害处有哪些呢?()
A:有可能危害学子 B:污化社会风尚,危害社会 C:还会危害不廉者本身 D:以上都是
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部门应当如实向审计人员反映情况,不得()。
A:提供假证 B:借机报复 C:陷害被审计领导干部 D:反映被审计领导干部不廉洁情况
本班组成员在工作中,若遇到违规违纪现象,发现不廉洁自律的问题,每位员工有越级向公司纪委汇报反映实情的权利。
《唐六典》说:“凡律以正刑定罪,令以设范立制,格以禁违止邪,式以轨物程式。”而《新唐书·刑法志》则说:“唐之刑书有四,曰:律、令、格、式。令者,尊卑贵贱之等数,国家之制度也;格者,百官有司之所常行之事也;式者,其所常守之法也。凡邦国之政,必从事于次三者。其有所违及人之为恶,而人于罪戾者,一断于律。”
请据此分析说明唐朝的法律形式及其相互关系。
《唐六典》说:“凡律以正刑定罪,令以设范立制,格以禁违止邪,式以轨物程式。”而《新唐书·刑法志》则说:“唐之刑书有四,曰:律、令、格、式。令者,尊卑贵贱之等数,国家之制度也;格者,百官有司之所常行之事也;式者,其所常守之法也。凡邦国之政,必从事于次三者。其有所违及人之为恶,而人于罪戾者,一断于律。”
请据此分析说明唐朝的法律形式及其相互关系。
下列选项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②秦伯说,与郑人盟③失其所与,不知 ④我孰与徐公美⑤令壮者无取老妇 ⑥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⑦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⑧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⑨日三四里,少益耆食 ⑩ 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
A:①②③④⑤⑦⑧⑨ B:②④⑤⑥⑦⑧⑨⑩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D:①②③⑤⑦⑧⑨⑩
选出对黑体字解释全对的一组( )
A:置之度外(打算、考虑) 弥满(遍) 偌大(这么) B:恍然大悟(仿佛) 浑厚(天然的) 解剖(分开) C:和颜悦色(脸色) 发怔(发愣) 抚养(养育) D:贪官污吏(不廉洁) 自立(站) 讨厌(招惹)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限断6处)
守令之于民近且重,易知矣。予尝论今之守令,有千里者相接而无一贤守,有百里者相环而无一贤令。至天子大臣尝患其然,则任奉法之吏,严刺察之科,以绳治之。或黜或罢者,相继于外。于是下诏书,择廷臣,使各举所知以任守令。每举者有姓名,得而视之,推考其材行能堪其举者,卒亦未见焉。举者既然矣,则以余之所见闻,阴计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犹恐予之愚且贱闻与见焉者少不足以知天下之材也则求夫贤而有名位闻与见之博者而从之问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岂天下之人固可诬,而天固不生才于今哉!
犹恐予之愚且贱/闻与见焉者少/不足以知天下之材也/则求夫贤而有名位/闻与见之博者/而从之问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3分)
【解析】
试题分析: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然后再注意常见的句末语气词“者、也、矣、乎、欤”和句首语气词“故、夫、盖、惟”,同时还需注意陈述主语的变化和事件的切分。本题可根据标志性词断句,例如,“则”“者”“卒”。
考点:能为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运用E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