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血清学反应时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一般Ag-Ab反应pH是
A:4~6 B:5~6 C:6~8 D:7~8 E:7~9
进行血清学反应时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一般反应温度是
A:25℃ B:10~45℃ C:40~56℃ D:18~37℃ E:0~35℃
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机制颌影响因素错综复杂,遇到可以ADR时,需要进行因果关系评价。
患者,男,45岁,因社区获得性肺炎入院,入院时9月8日查血常规提示:血小板(PLT)88X/L,9月9日开始给予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一周后肺炎治愈,9月11查血小板(PLT)90X/L,9月20日查血常规提示:血小板(PLT)92X/L,患者既往血常规情况不详。该患者血小板减少与氧氟沙星的因果关系评价结果是( )。
A:肯定 B:很可能 C:可能 D:可能无关 E:无法评价
反应A+B→C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升高温度时反应速率的变化是()。 
A: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 B: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 C: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 D:温度升高不影响反应速率
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种消化酶在体外最适温度条件下,反应物浓度对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在A点时,温度再提高5℃,则反应速率上升 B: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B点时,往反应物中加入少量同样的酶,反应速率不变 C:在A点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 D:在C点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和酶的浓度
如图3-8—12为不同因素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图,A—B代表酶促反应速率坐标(0~100%),A—C代表温度坐标(0~70℃),C—B代表溶液酸碱度坐标(pH=0.1~1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各线段含义提示:例如EH线段表示温度为E时,该酶的酶促反应速率为H) 
A:GH线段所代表的酶其最适温度在DE范围内 B:FI线段可用来体现胃蛋白酶的作用特点 C:据图可说明影响某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还可能有酶的数量和底物浓度 D:GH、GI线段所代表的某酶酶促反应速率差异的关键影响因素是温度
酶在体外最适温度条件下,反应物浓度对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在A点时,温度再提高5℃,则反应速率上升 B: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B点时,往反应物中加入少量同样的酶,反应速率不变 C:在A点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 D:在C点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和酶的浓度
如图曲线反映的是某种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在一定的温度和pH条件下,A点以前和以后反应速率的限制因素是() 
A:酶量和反应物浓度 B:反应物浓度和酶量 C:反应物浓度和反应物浓度 D:酶量和酶量
影响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反应物浓度、酶的浓度等。下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A点适当提高反应温度,反应速率加快 B:在B点适当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不变 C:在A点提高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加快 D:在C点提高反应物浓度,产物不再增加
右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催化的反应速率的影响,则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A点时反应物浓度是反应速率的限制因素 B:在点B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将加快 C:在点C再加入等量的酶,反应速率将加快 D:在点B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将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