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答案
首页
所有题库
找答案
APP下载
手机号登录
首页
所有题库
犯罪心理学
犯罪心理学
犯罪心理学
更新时间:
类别:犯罪心理学
1、
犯罪心理
2、
初犯
3、
投射作用
4、
意志过程
5、
犯罪心理的内化机制
6、
犯罪心理的外化机制
7、
天生犯罪论
8、
虞犯
9、
情感过程
10、
挫折攻击论
11、
事实的犯罪行为
12、
犯罪心理学
13、
自卑感论
14、
偶犯
15、
作为理论科学的犯罪心理学的创始者是德国的著名精神病学家和法学家(),他出版了第一本《犯罪心理学纲要》
16、
社会学派的理论包括:()。
17、
一般认为,人脑是通过反射活动产生心理的。反射是在一定的神经结构里进行的,这种结构包括:()。
18、
犯罪心理学把下列人作为研究对象:()。
19、
在我国古代,关于犯罪心理的形成原因,有不少论述,以下那些说法表明后天习俗与犯罪心理的关系:()。
20、
在西方,古典犯罪心理学派的奠基人是(),他出版了《犯罪人论》。
21、
心理过程是心理现象的动态表现形式,它包括:()。
22、
在我国古代,关于犯罪心理的形成原因,有不少论述,以下那一种说法表明社会人性与犯罪心理的关系:()。
23、
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主体生理因素有:()。
24、
生物学派的理论包括以下几种学说:()。
25、
根据犯罪经历的不同,可以将犯罪人分为:()。
26、
在我国古代,关于犯罪心理的形成原因,有不少论述,以下那一种说法表明社会经济与犯罪心理的关系:().
27、
个性心理是心理现象的静态表现形式,它包括以下要素:().
28、
犯罪心理学是研究犯罪人形成犯罪心理和发生犯罪行为的()的心理学依据的一门学科。
29、
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通常情况下,它分为:().
30、
个性倾向性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包括:().
31、
个性心理特征表现为一个人稳定的心理与行为活动特征,它包括:().
32、
影响犯罪心理结构良性转化的因素是什么?
33、
性欲型动机犯罪心理形成的主客观因素有哪些?
34、
简述犯罪行为发生机制模式。
35、
比较初犯、偶犯的行为特征。
36、
简述犯罪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特点。
37、
哪些因素导致犯罪心理结构的恶性发展?
38、
简述我国古代对犯罪心理形成原因的论述。
39、
简述心理因素与犯罪心理的形成的关系。
40、
简述犯罪心理的量变质变机制。
41、
犯罪心理形成的主体因素有哪些?
42、
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有哪些区别?
43、
需要与犯罪行为有什么关系?
44、
物欲型犯罪的犯罪心理结构特征有哪些?
45、
犯罪人的认知特征有哪些?
46、
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法律因素有那些?
47、
家庭与犯罪心理的形成有那些关系?
48、
学校教育与犯罪心理的形成有那些关系?
49、
简述贪污、受贿犯罪心理结构的特征。
50、
试述犯罪心理的实质。
51、
试述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主体因素。
52、
比较累犯、惯犯的心理特征的异同并说明理由。
53、
试述人的个性心理的内容及与犯罪的关系。
54、
比较初犯、偶犯的心理的异同并说明理由。
55、
试述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主体外因素。
56、
试述犯罪心理结构发展变化的原因。
57、
比较抢劫罪和盗窃罪、诈骗罪犯罪心理结构特征的异同。
58、
简述犯罪心理结构.
59、
简述犯罪心理结构组成。
60、
动力结构的组成要素有?
61、
特征结构的组成要素?
62、
犯罪人的心理状态有?
63、
犯罪心理结构中的潜意识有?
64、
犯罪心理结构的各要素是综合地起动力作用的,它们之间按一定层次相互结合而形成内在联系,互相配合与制约地
65、
犯罪心理结构的模式有?
66、
国外个体犯罪原因学说有?
67、
简述犯罪综合动因论。
68、
简述犯罪综合动因论特性。
69、
犯罪心理形成的一般过程?
70、
犯罪心理形成的模式有?
71、
犯罪心理的内化机制类型有?
72、
犯罪心理的外化机制类型有?
73、
犯罪人动机冲突的主要形式有?
74、
犯罪动机强化形式有?
75、
犯罪心理结构强化的特征有?
76、
犯罪心理结构弱化的层次和类型有?
77、
简述物欲型动机犯罪。
78、
智能犯罪:()。
79、
简述少年犯罪心理。
80、
简述少年犯罪动机特征。
81、
简述少年犯罪的行为特征。
82、
简述女性犯罪的行为特征。
83、
简述团伙犯罪。
84、
简述人格障碍犯罪特点。
85、
简述性变态违法犯罪的特点。
86、
被后人称为犯罪心理学始祖的是()。
87、
根据犯罪动机对犯罪行为所起的作用,把犯罪动机划分为()。
88、
投其所好,见机行事,自我吹捧,虚构事实,公关意识强,随机应变,胆大冒险,心存侥幸是()的心理特征。
89、
激烈的动机斗争和心理冲突是()犯罪动机的典型表现。
90、
网络犯罪的特点有()
9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团伙犯罪的特点()。
92、
下列哪一类型不属于过失犯罪动机的类型()。
93、
下列哪一项不是人格障碍犯罪的特点()。
94、
下列哪一项为爆发型人格障碍的特点()。
95、
下列哪一项属于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心理因素()。
96、
下列哪一项属于犯罪心理的宏观预测()。
97、
报复型犯罪动机形成的因素()。
98、
下列哪些属于物欲型犯罪的心理()。
99、
过失犯罪心理与故意犯罪心理的相同点有()。
100、
下列哪些属于轻佻型人格障碍的特点()。
101、
侦查阶段犯罪人心理特点有()。
102、
下列哪些选项为被害人的心理特点()。
103、
下列哪些选项为犯罪人心理矫治的基本内容()。
104、
犯罪心理预测的内容包括()。
105、
下列哪些为犯罪人的意志特征()。
106、
物欲型犯罪人的行为特征有()。
107、
女性犯罪的行为表现有哪些()。
108、
政治信仰性犯罪人的行为特征有()。
109、
累犯的心理特征有()。
110、
下列哪些选项为集群犯罪行为特征()。
111、
广义犯罪学和狭义犯罪学之争实质上是犯罪学().
112、
对犯罪问题的研究和探讨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作为一门成体系的学科,犯罪学的历史有().
113、
借助医学、精神病学、生物学研究成果和先进的科学诊断、检测手段,获取特定研究对象的生理、病理指标,揭示
114、
古典犯罪学派的创始人是().
115、
特定时空条件下犯罪现象的特殊性称为().
116、
加罗法洛在犯罪的分类中提出的概念是().
117、
目前,世界各国犯罪的高发年龄期为().
118、
改革开放后与改革开放前相比,我国犯罪地域分布出现的新态势是().
119、
决定犯罪存在状况的因素是().
120、
在“十年动乱”时期,犯罪状况的显著特点是().
121、
建国初期,我国基本禁绝了().
122、
我国改革开放后,严峻的犯罪形势体现在().
123、
公安部门对盗窃案件的立案标准的第一次修改是().
124、
早期的遗传生物学理论观点是().
125、
历史唯物主义的犯罪根源观认为,犯罪是().
126、
一个人在心理活动和外部动作中所表现的某些关于强度、灵活性和敏感性等方面的心理特征被称为().
127、
在一定条件下,犯罪率与受教育程度().
128、
据统计,精神障碍者实施最多的犯罪种类是().
129、
列诸项中属于被害的诱发性因素是().
130、
犯罪学把那些已经步入或正在步入被害情境的人称为().
131、
采用物质装置所进行的犯罪预防是().
132、
犯罪防控系统中,最为积极的防控措施是().
133、
下列有关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观点中错误的是().
134、
从新中国犯罪发展的过程看,犯罪的大幅度起伏与().
135、
德国犯罪学家阿沙芬堡将犯罪人分为七类,其中包括().
136、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犯罪有影响的因素有().
137、
文化冲突主要表现为().
138、
提高刑罚确定性的途径有().
139、
犯罪学研究的核心是().
140、
犯罪学将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周密、系统的调查的方法称为()
141、
功利主义理论,或称“幸福计算”理论是().
142、
20世纪中叶以后,在犯罪原因理论研究中().
143、
实验研究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模拟实验法和().
144、
犯罪现象具有().
145、
一个国家内的犯罪区域分布是().
146、
世界各国的犯罪统计均以().
147、
改革开放后,我国犯罪人员的特点为初犯年龄降低,流动人口犯罪突出和().
148、
从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犯罪现象的演变可以看出,犯罪的发生、发展具有如下规律:起伏律、消长律和().
149、
行为是犯罪现象的().
150、
正是形形色色的犯罪行为与犯罪事实,才构成了犯罪().
151、
犯罪行为的运作机制是犯罪人追求犯罪后果的().
152、
犯罪原因系统是指由引起犯罪发生的、彼此联系、相互作用的多种因素构成的().
153、
犯罪原因在具体犯罪行为的实施中起().
154、
家庭对犯罪的影响表现在对个体().
155、
犯罪与微观社会环境().
156、
个人对自身及个人对自己与他人、与社会关系的认知程度及评价被称为().
157、
语言表达差、理解力低、学习困难、不辨方向等是().
158、
对犯罪行为的发生没有任何法律或道义责任的被害人是().
159、
下列理论中,研究生活方式与被害之间的关系的理论是().
160、
平均法是一种简便的().
161、
相关推断法推断预测目标发展趋势是根据().
162、
将犯罪预防分为人防、物防、技防的依据是().
163、
在构建犯罪预防实践体系时,应树立的观念有().
164、
纽约警察局认为修复“破窗”的最好策略就是().
165、
宏观预防与微观预防相结合化解矛盾的机构是().
166、
构建犯罪防控系统的第二个层面旨在().
167、
早期犯罪社会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
168、
建国初期的犯罪特征是().
169、
犯罪原因的研究历程包括().
170、
开展犯罪预防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171、
犯罪防控系统的第一个层面旨在().
172、
在以下措施中,不属于人民调解“四落实”工作的是().
173、
在下列犯罪预防二元模式的措施中,属于被害后预防措施的是().
174、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受得(或者可能受到).侵害和保护的综合心态是().
175、
犯罪预测是推测未来不确定的犯罪状态和结构的().
176、
犯罪结构体现的是各种犯罪类型间的().
177、
轻浮型被害人、疏忽型被害人、轻信型被害人的分类是根据被害人().
178、
在下列因素中,不属于掠夺性犯罪所必备之因素的是().
179、
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心理标志是().
180、
同一时期两种以上文化之间的冲突被称为().
181、
我国经济增长同犯罪增长之间存在着().
182、
马克思主义的犯罪原因论是一种多因素的().
183、
在犯罪原因系统中,各种因素与犯罪结果之间的关系().
184、
犯罪行为抑制机制中的主观因素对犯罪行为起().
185、
拟制的犯罪人即().
186、
在一定时空内犯罪数与人口总数之比是().
187、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刑事犯罪高峰是().
188、
女性较少进行的犯罪类型是().
189、
我国走私案件多发于().
190、
通过实际调查获取一定时空范围内犯罪的原始资料进而研究犯罪的方法是().
191、
犯罪研究应坚持().
192、
古典犯罪学派的犯罪原因观是().
193、
关于犯罪原因的“原罪说”是().
194、
探索促使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方法与途径是().
195、
20世纪中期以后,犯罪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
196、
贝卡利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提出的预防犯罪的措施有().
197、
犯罪现象的属性是().
198、
犯罪社会原因是决定个体犯罪的().
199、
加罗法洛提出的“自然犯罪”包括().
200、
十年“__”时期的犯罪状况是().
201、
犯罪中预防
202、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203、
李斯特
204、
群体性犯罪
205、
简述犯罪学与刑事侦查学的区别。
206、
简述美国犯罪学家萨瑟兰关于违法犯罪少年的家庭特点。
207、
简述构建犯罪预防实践体系应注重的问题。
208、
试论犯罪被害人与犯罪人的角色转换。
209、
根据“相互作用是事物真正的终极原因”的原理,从理论上试析犯罪原因。
210、
广义犯罪学与狭义犯罪学的区别实质上是两者的().
211、
从研究的问题上看,犯罪学与社会学的区别在于犯罪学侧重研究().
212、
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所发生的全部犯罪行为的总和,被称为().
213、
贝卡利亚认为,预防犯罪最可靠但也是最困难的手段是().
214、
现代犯罪学关于犯罪对策的核心内容是().
215、
世界上第一部以犯罪学命名的研究专著的作者是().
216、
在现代犯罪学中,犯罪原因论的主流观点是().
217、
边沁学说的核心是().
218、
在关于犯罪因素数量的变化规律方面,菲利提出了著名的().
219、
20世纪30年代,美国芝加哥学派的克利福德•R•肖和亨利•D•麦凯创立了().
220、
犯罪学研究方法的显著特征是().
221、
犯罪研究中常用的资料收集方法是().
222、
在研究总体中,每隔相等的若干单位,抽取一个样本的犯罪学抽样方法是().
223、
没有被察觉而实际已经发生的犯罪数是().
224、
犯罪统计表明,从总体来看,当代中国犯罪人的初犯年龄().
225、
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社会心理学理论观点的是().
226、
犯罪条件对犯罪行为的发生是().
227、
19世纪30年代,比利时统计学家科特勒和法国统计官员盖里在进行社会道德统计中提出了().
228、
欲望在犯罪行为发生机制中起着().
229、
不具备被害因素和条件,纯粹是由于偶然性的不幸事件而遭致被害的人是().
230、
当前我国被害人的年龄段集中在().
231、
被害人在遭到犯罪侵害时表现为一种顺应状态的特性是().
232、
将犯罪预测划分为犯罪主体预测、犯罪对象预测、犯罪形式预测、犯罪手段预测、犯罪结构预测、犯罪率预测等类
233、
采用物质装置用以阻劝犯罪实施的犯罪预防是().
234、
通过针对形成犯罪的心理和实施犯罪的途径,将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遏制在萌芽阶段的犯罪预防是().
235、
在犯罪防控系统中,第一个层面的防控措施旨在().
236、
犯罪学的学科作用主要有().
237、
犯罪学采用的社会调查的具体方式主要有().
238、
当代中国犯罪现象的特征有().
239、
下列有关犯罪人的表述中,合理的有().
240、
犯罪行为运作机制的动作方式具有().
241、
犯罪后果
242、
犯罪的起伏律
243、
职业型被害人
244、
因果分析预测法
245、
简述刑罚个别化原则。
246、
简述经济发展与犯罪增长的关系。
247、
简述“三抓三促”防控工作的要点。
248、
试论述私有经济对犯罪的消极作用。
249、
试论述犯罪学的学科性质。
250、
在以下犯罪防控系统的措施中,属于微观性预防的是().
1
2
3
>>
最新试卷
犯罪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