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女,1岁。多汗,睡眠不安。查体:可见枕秃,方颅和肋缘外翻。X线检查长骨钙化带消失,干骺端呈毛刷样,杯口状改变,骨骺软骨带增宽,骨密度减低。

此病的后遗症期可见

A:方颅 B:蛙状腹 C:X形腿 D:语言发育迟缓 E:肌肉韧带松弛

脊柱X线片呈“竹节”样改变最常见于

A:脊柱结核 B:类风湿关节炎 C:腰椎间盘突出症 D:强直性脊柱炎 E:化脓性骨髓炎

某男性患者,31岁,发热,乏力,食欲减退,腰部钝痛,且有腰部棘突压痛及叩击痛,腰椎平片示:L3椎体下缘及L4椎体上缘终板骨质模糊不规则,L3~4椎间隙正常,腰大肌增厚,腰部CT示:L3椎体下部及L4椎体上部溶骨性骨质破坏,之中可见散在细小钙化,邻近椎体骨质疏松,L3~4椎间隙正常,L3~4椎旁软组织肿胀。

最可能的诊断是

A:脊柱化脓性骨髓炎 B:脊柱结核 C:脊柱转移瘤 D:多发骨髓瘤 E:嗜酸性肉芽肿

某男性患者,31岁,发热,乏力,食欲减退,腰部钝痛,且有腰部棘突压痛及叩击痛,腰椎平片示:L3椎体下缘及L4椎体上缘终板骨质模糊不规则,L3~4椎间隙正常,腰大肌增厚,腰部CT示:L3椎体下部及L4椎体上部溶骨性骨质破坏,之中可见散在细小钙化,邻近椎体骨质疏松,L3~4椎间隙正常,L3~4椎旁软组织肿胀。

脊柱结核的X线表现不包括

A:相邻椎体破坏 B:椎间隙变窄、消失、椎体融合 C:边缘性、虫蚀样骨质破坏 D:腰大肌影增宽,可有钙化 E:骨赘、骨桥形成

某男性患者,31岁,发热,乏力,食欲减退,腰部钝痛,且有腰部棘突压痛及叩击痛,腰椎平片示:L3椎体下缘及L4椎体上缘终板骨质模糊不规则,L3~4椎间隙正常,腰大肌增厚,腰部CT示:L3椎体下部及L4椎体上部溶骨性骨质破坏,之中可见散在细小钙化,邻近椎体骨质疏松,L3~4椎间隙正常,L3~4椎旁软组织肿胀。

成人的椎体结核和椎体肿瘤在X线片上的主要鉴别点是

A:椎体破坏程度 B:是否有死骨形成 C:椎旁软组织肿块 D:椎体骨质疏松程度 E:椎间隙是否变窄或消失

某男性患者,31岁,发热,乏力,食欲减退,腰部钝痛,且有腰部棘突压痛及叩击痛,腰椎平片示:L3椎体下缘及L4椎体上缘终板骨质模糊不规则,L3~4椎间隙正常,腰大肌增厚,腰部CT示:L3椎体下部及L4椎体上部溶骨性骨质破坏,之中可见散在细小钙化,邻近椎体骨质疏松,L3~4椎间隙正常,L3~4椎旁软组织肿胀。

发生椎旁脓肿几率最高的是

A:颈椎结核 B:胸椎结核 C:腰椎结核 D:胸腰椎结核 E:腰骶椎结核

患者女性,40岁,因“双下肢麻木伴髋、膝关节僵硬、疼痛1年”来诊。患者在氟化物工厂附近居住。查体: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腰腿疼痛,下肢麻木,关节疼痛僵直,间歇性跛行。实验室检查:血、尿、骨组织氟含量测定均升高。X线片:四肢和脊柱骨质密度增高,骨硬化;脊柱椎体边缘骨质增生,上下椎体间形成骨桥,呈竹节样改变;腰椎黄韧带钙化,小关节增生致腰椎管狭窄改变。 最可能的诊断为()

A:强直性脊柱炎 B:大骨节病 C:硬化性骨髓炎 D:氟骨症 E:石骨症 F:类风湿关节炎

患者女性,40岁,因“双下肢麻木伴髋、膝关节僵硬、疼痛1年”来诊。患者在氟化物工厂附近居住。查体: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腰腿疼痛,下肢麻木,关节疼痛僵直,间歇性跛行。实验室检查:血、尿、骨组织氟含量测定均升高。X线片:四肢和脊柱骨质密度增高,骨硬化;脊柱椎体边缘骨质增生,上下椎体间形成骨桥,呈竹节样改变;腰椎黄韧带钙化,小关节增生致腰椎管狭窄改变。 本病的治疗措施包括()

A:改善水质 B:空气除氟 C:对接触氟化物工人采取保护措施 D: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 E:口服氢氧化铝凝胶 F:对有脊髓或神经压迫者行手术治疗

患者女性,40岁,因“双下肢麻木伴髋、膝关节僵硬、疼痛1年”来诊。患者在氟化物工厂附近居住。查体: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腰腿疼痛,下肢麻木,关节疼痛僵直,间歇性跛行。实验室检查:血、尿、骨组织氟含量测定均升高。X线片:四肢和脊柱骨质密度增高,骨硬化;脊柱椎体边缘骨质增生,上下椎体间形成骨桥,呈竹节样改变;腰椎黄韧带钙化,小关节增生致腰椎管狭窄改变。 最可能的诊断为()

A:强直性脊柱炎 B:大骨节病 C:硬化性骨髓炎 D:氟骨症 E:石骨症 F:类风湿关节炎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