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53岁。咳嗽,咳痰1年余,伴体重下降12~13kg。既往左侧乳腺癌行手术治疗3年,术后病理为乳头状导管癌,术后三苯氧胺治疗8个月。有粉尘接触史4~5年。常规胸部CT提示右中叶小结节,0.6 cmx0.6 cm,纵隔见小淋巴结。
若胸部LDCT随诊,以下正确的是
A:宜2或3个月复查1次,如保持稳定,延至6个月复查,如2年病灶一直稳定,证明良性病变可能大,但仍需随访 B:宜6个月复查1次,如保持稳定,延至1年复查,如2年病灶一直稳定,证明良性病变可能性大 C:宜2或3个月复查1次,如保持稳定,延至6个月复查,如2年病灶一直稳定,证明为良性病变,不用再随访观察 D:宜6月复查1次,如保持稳定,延至1年复查,如2年病灶一直稳定,证明良性病变,不必再随诊 E:胸部LDCT能精确显示肺内小结节的细微结构和边缘特征。其放射剂量小,是传统CT 的1/6
患者女,53岁。咳嗽,咳痰1年余,伴体重下降12~13kg。既往左侧乳腺癌行手术治疗3年,术后病理为乳头状导管癌,术后三苯氧胺治疗8个月。有粉尘接触史4~5年。常规胸部CT提示右中叶小结节,0.6 cmx0.6 cm,纵隔见小淋巴结。
若胸部LDCT随诊,以下正确的是
A:宜2或3个月复查1次,如保持稳定,延至6个月复查,如2年病灶一直稳定,证明良性病变可能大,但仍需随访 B:宜6个月复查1次,如保持稳定,延至1年复查,如2年病灶一直稳定,证明良性病变可能性大 C:宜2或3个月复查1次,如保持稳定,延至6个月复查,如2年病灶一直稳定,证明为良性病变,不用再随访观察 D:宜6月复查1次,如保持稳定,延至1年复查,如2年病灶一直稳定,证明良性病变,不必再随诊 E:胸部LDCT能精确显示肺内小结节的细微结构和边缘特征。其放射剂量小,是传统CT 的1/6
胸部CT扫描已经成为临床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
胸部CT扫描,需采用俯卧位的是
A:观察肺内肿物形态 B:测量病变大小 C:肺癌的分期诊断 D:观察肺内弥漫性病变 E:了解胸腔积液流动性
胸部CT扫描已经成为临床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
胸部CT的应用指征不包括
A:肺部弥漫性病变 B:咯血 C:肺气肿 D:大范围气胸 E:肿瘤分期
胸部CT扫描已经成为临床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
关于肺部CT检查技术的描述错误的是
A:平静呼吸的吸气末屏气扫描 B:范围为肺尖至肺底 C:使用螺旋扫描 D:多需增强扫描 E:仰卧位
胸部CT扫描已经成为临床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
肺不张患者行CT检查的价值在于
A:证实X线胸片的病变与诊断 B:发现轻微或隐匿性不张 C:明确X线胸片上不典型的表现及特殊类型的肺不张 D:明确肺不张的病因 E:以上都正确
某女性患者,51岁,因乏力、低热3个月,咳嗽,胸闷2周来诊,查体:T37.8℃,双侧锁骨上窝可扪及黄豆大小肿大淋巴结,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胸部CT示:双肺散在小结节影,双肺门淋巴结肿大。
根据患者胸部CT表现,该患者临床分期为
A:0期 B:Ⅰ期 C:Ⅱ期 D:Ⅲ期 E:Ⅳ期 F:Ⅰa期
某女性患者,54岁,咳嗽、咳痰1年余,伴体重下降12~13kg。既往左侧乳腺癌行手术治疗3年,术后病理为乳头状导管癌,术后三苯氧胺治疗8个月。有粉尘接触史4~5年。常规胸部CT提示右中叶小结节,0.6 cm×0.6 cm,纵隔见小淋巴结。
若胸部LDCT随诊,以下正确的是
A:宜2或3个月复查1次,如保持稳定,延至6个月复查,如2年病灶一直稳定,证明良性病变可能大,但仍需随访 B:宜6个月复查1次,如保持稳定,延至1年复查,如2年病灶一直稳定,证明良性病变可能性大 C:宜2或3个月复查1次,如保持稳定,延至6个月复查,如2年病灶一直稳定,证明为良性病变,不用再随访观察 D:宜6月复查1次,如保持稳定,延至1年复查,如2年病灶一直稳定,证明良性病变,不必再随诊 E:胸部LDCT能精确显示肺内小结节的细微结构和边缘特征。其放射剂量小,是传统CT 的1/6
胸部CT常用于()
A:引导穿刺 B:介入治疗 C:肺结核的诊断以及与其他胸部疾病的鉴别诊断 D:引流 E:制定化疗方案的主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