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18岁,左大腿肿胀疼痛1年。X线片:左股骨下段皮质骨明显硬化,皮质旁见偏心性高密度影。

最可能的诊断是(提示 光镜下:穿刺活检组织学显示分化好的骨小梁和增生的梭形细胞,细胞异型性不明显,未见明确分带现象。CT:病变主体位于骨旁(高密度影),可见皮质破坏及少量髓腔侵犯。)

A:骨样骨瘤 B:骨膜炎 C:骨母细胞瘤 D:皮质旁骨肉瘤 E:皮质旁骨化性肌炎 F:软骨肉瘤

患者女,55岁,不慎跌倒致背部疼痛6 h入院。查体:下胸椎棘突压痛明显,后凸增大,腹股沟平面以下浅感觉减退,排尿障碍。X线片示T椎体楔形变,T,T和T椎体骨小梁稀疏增粗,呈栅栏样。

最可能的脊椎病变是

A:血管瘤 B:骨质疏松 C:转移瘤 D:骨髓瘤 E:骨巨细胞瘤

某男性患者,51岁,椎体正位X线平片及骨扫描检查见图1和图2。

椎体X线片显示T10椎体呈骨硬化改变,即“象牙椎”,应鉴别诊断的疾病不包括

A:成骨性骨转移瘤 B:淋巴瘤 C:骨巨细胞瘤 D:畸形性骨炎(Paget病) E:椎体结核

某男性患者,51岁,椎体正位X线平片及骨扫描检查见图1和图2。

如伴有T10椎体前后径增大,可能性最大的诊断为

A:成骨性骨转移瘤 B:淋巴瘤 C:脊索瘤 D:畸形性骨炎(Paget病) E:椎体结核

某男性患者,51岁,椎体正位X线平片及骨扫描检查见图1和图2。

关于畸形性骨炎(Paget病)的诊断依据,描述正确的是

A:椎体显示修复性骨硬化改变 B:病变只累及椎体,不累及附件 C:椎体不发生骨质破坏 D:骨扫描显示椎体及附件均出现核素摄取增加,证明此病变肯定为为恶性病变 E: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对诊断具有特异性

某男性患者,31岁,发热,乏力,食欲减退,腰部钝痛,且有腰部棘突压痛及叩击痛,腰椎平片示:L3椎体下缘及L4椎体上缘终板骨质模糊不规则,L3~4椎间隙正常,腰大肌增厚,腰部CT示:L3椎体下部及L4椎体上部溶骨性骨质破坏,之中可见散在细小钙化,邻近椎体骨质疏松,L3~4椎间隙正常,L3~4椎旁软组织肿胀。

成人的椎体结核和椎体肿瘤在X线片上的主要鉴别点是

A:椎体破坏程度 B:是否有死骨形成 C:椎旁软组织肿块 D:椎体骨质疏松程度 E:椎间隙是否变窄或消失

某男性患者,23岁,逐渐进展的背部疼痛,服用镇痛药不缓解,以后逐渐出现脊髓压迫症状,胸椎CT示:T11椎体及附件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并突破骨皮质形成椎旁及椎骨内软组织肿块,椎体骨质破坏区出现边界模糊的象牙状高密度影,此高密度的中央密度高于周边密度,该椎体边缘可见骨膜反应。

骨肉瘤最早发生转移的部位为

A:肺 B:骨 C:心包 D:肝脏 E:淋巴结

某男性患者,23岁,逐渐进展的背部疼痛,服用镇痛药不缓解,以后逐渐出现脊髓压迫症状,胸椎CT示:T11椎体及附件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并突破骨皮质形成椎旁及椎骨内软组织肿块,椎体骨质破坏区出现边界模糊的象牙状高密度影,此高密度的中央密度高于周边密度,该椎体边缘可见骨膜反应。

骨肉瘤的病理类型中,较少见的类型是

A:成骨细胞型 B:成软骨细胞型 C:成纤维细胞型 D:血管扩张型 E:混合型

某男性患者,19岁,左大腿肿胀疼痛1年。X线片:左股骨下段皮质骨明显硬化,皮质旁见偏心性高密度影。

最可能的诊断是 ( 提示 光镜下:穿刺活检组织学显示分化好的骨小梁和增生的梭形细胞,细胞异型性不明显,未见明确分带现象。CT:病变主体位于骨旁(高密度影),可见皮质破坏及少量髓腔侵犯。)

A:骨样骨瘤 B:骨膜炎 C:骨母细胞瘤 D:皮质旁骨肉瘤 E:皮质旁骨化性肌炎 F:软骨肉瘤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