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火器由筒体、器头、喷雾等部件组成,借助驱动压力可将所充装的灭火剂喷出。灭火器结 构简单,操作方便,轻便灵活,使用面广,是扑救初期火灾的重要消防器材。下列灭火器中,适 用于扑救精密仪器仪表初期火灾的是()。
A:二氧化碳灭火器 B:泡沫灭火器 C:酸碱灭火器 D:干粉灭火器
()是扑救、控制建筑物初期火灾的最为有效的自救灭火设施之一,是应用最为广泛、用量最大的自动灭火系统。
A:水喷雾灭火系统 B: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C:气体灭火系统 D:泡沫灭火系统
以下火灾不能用水扑灭的有( )。
A:苯类、醇类、醚类、酯类等大容量储罐火灾 B:纸张、木材、棉、麻类火灾 C:金属钾、钠、钙火灾 D:羊毛生产厂羊毛着火 E:硫酸、盐酸和硝酸引起的火灾
某食品有限公司发生重大火灾事故,造成18人死亡,13人受伤,过火面积约4000 m2,直接经济损失4000余万元。经调查,认定该起事故的原因为:保鲜恒温库内的冷风机供电线路接头处过热短路,引燃墙面聚氨酯泡沫保温材料所致。起火的保鲜恒温库为单层砖混结构,吊顶和墙面均采用聚苯乙烯板,在聚苯乙烯板外表面直接喷涂聚氨酯泡沫。毗邻保鲜恒温库搭建的简易生产车间采用单层钢屋架结构,外围护采用聚苯乙烯夹心彩钢板,吊顶为木龙骨和PVC板。车间按照国家标准配置了灭火器材,无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部分疏散门采用卷帘门。起火时,南侧的安全出口被锁闭。着火当日,车间流水线南北两侧共有122人在进行装箱作业。保鲜库起火后,火势及有毒烟气迅速蔓延至整个车间。由于无人组织灭火和疏散,有12名员工在走道尽头的冰池处遇难。逃出车间的员工向领导报告了火情,1O分钟后领导才拨打"119"报火警,有8名受伤员工在冰池处被救出。经查,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曾接受过消防安全专门培训,但由于单位生产季节性强,员工流动性大,未组织员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和疏散演练。当日值班人员对用火、用电和消防设施、器材情况进行了一次巡查后离开了车间。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依据本案例描述和消防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单位发生火灾时, 应当立即实施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在这次火灾事故中,该单位未能做到( )。
A:及时报警 B:启动消防灭火系统 C:组织扑救火灾 D:启动防排烟系统 E:及时疏散人员
下列火灾中,不适合采用干粉进行灭火的( )
A:灭火前可切断气源的气体火灾 B:易燃液体火灾 C:带电设备火灾 D:可燃固体深位火灾
火灾扑灭后应清理:
A:立即检查清理 B:关闭火灾现场36小时后 C:立即戴上呼吸器进舱清理 D:看具体情况
扑灭A类(木材、棉麻等固体物质)和B类(石油、油脂)的初期火灾,用的灭火器为( )
A:二氧化碳灭火器 B:泡沫灭火器 C:干粉灭火器 D:卤代烷灭火器
某服装厂厂房为6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厂房一层是裁床车间,二层是手缝和包装车间及办公室,三层及以上是成衣车间。厂房一层有3个门,后面的一个门被封死,另一个门上锁,仅留前面一个门供员工进出。厂房仅有一个楼梯,该楼梯平台上堆放了杂物,仅留0.8m宽的通道供人员通行。根据生产需要,在厂房一层用木板和铁栅栏分隔出了一个临时库房。由于用电负荷加大,该库房内总电闸保险丝经常烧断,为了不影响生产,电工用铜丝代替临时库房内的总电闸保险丝。经总电闸引出的没有绝缘套管的电线搭在铁栅栏上,并穿出临时库房,电线下堆放了2m高的木料。2018年10月9日,该服装厂发生火灾事故。起火初期火势不大,有员工试图利用灭火器灭火,但因不会操作,大火未被扑灭,火势迅速蔓延至二层。当时,正在二层办公的厂长发现火灾后立即逃离现场;二层以上的356名员工在无人指挥的情况下慌乱逃生;一层人员全部逃出。该起火灾事故造成29人死亡,8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000万元。经事故调查发现,起火原因是一层库房内电线短路产生高温熔珠,引燃堆在下面的木料,整个火灾过程中无人报警。事故发生前该厂曾收到当地消防机构关于该厂火险隐患的“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但未按要求整改;厂内仅有1名电工,且无相关操作证书。事后,厂长为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将企业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纳入了工作计划。
在火灾发生初期,作为企业负责人的厂长应优先( )
A:保护员工财物 B:组织人员抢险 C:保护工厂财物 D:调查事故原因 E:保护工厂重要文件
适用气体灭火系统扑救的火灾,正确的选项是()等。
A:电气火灾 B:灭火前能切断气源的气体火灾 C:可燃固体物质的深位火灾 D:钾、钠等活泼金属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