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中华文明中,许多文人墨客写下名篇,流传于世,他们按时代早晚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陶渊明、孟浩然、欧阳修、关汉卿 B:欧阳修、陶渊明、关汉卿、孟浩然 C:陶渊明、欧阳修、关汉卿、孟浩然 D:孟浩然、欧阳修、陶渊明、关汉卿
欧阳修,字永叔。他的诗词、散文和传记都写得很好。欧阳修领导其他作家一起完成了()运动。
清代【张鹏翮hã】撰写的三苏祠的门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其中“千古文章四大家”中“四大家”是:()
A:韩愈、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B: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C:柳宗元、欧阳修、苏洵、王安石 D: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
《五代史伶官传序》、《张中丞传后叙》、《马伶传》的作者依次是
A:欧阳修、侯方域、韩愈 B:欧阳修、韩愈、侯方域 C:韩愈、欧阳修、侯方域 D:侯方域、韩愈、欧阳修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多收了三五斗》的作者是叶圣陶先生,这篇文章揭示了当时 “谷贱伤农”的社会问题。 B:《故乡》这篇散文通过对“我”的故乡二十年来的变化以及它今天萧索面貌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于新生活的向往之情。 C:《醉翁亭记》一文体现了作者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 D:“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的中心论点。
根据提供的上联“苏东坡山高月小”,选出可作为下联的一项是( )
A:范仲淹心旷神怡 B:陶渊明豁然开朗 C:欧阳修与民同乐 D:诸葛亮鞠躬尽瘁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说明列子是“有所待”之后,指出了“无所待”的状态。能够表明这种状态的句子是:“,,。”
(2)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对比手法写游人和自己不同的乐趣,从而表现自己“与民同乐”志趣的句子是“,”。
16.(1)(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首尾的虚字可略去,完整答出也可以)(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批评梁惠王不能“与民同乐”,欧阳修却在《醉翁亭记》中慨叹老百姓虽能与他游乐,却不知他的真正乐处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一句直接表现诗人和朋友在告别时被远处传来的琵琶声深深吸引不想走的情景。
(3)荀子在《劝学》中提出要善于利用外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主人忘归客不发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解析】试题分析: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虽能与他游乐,却不知他的真正乐处”“被远处传来的琵琶声深深吸引”“善于利用外物”,这样就能准确的答出题目,注意“生”的写法。
1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琵琶行》中从听者感受的角度写乐曲声中止时的效果的两句是“ , ”。
⑵苏轼在《赤壁赋》中,表达自己愿意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是“ , ”。
⑶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对比手法写游人和自己不同的乐趣,从而表现自己“与民同乐”志趣的句子是“ , ”。
⑴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⑵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
⑶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解析】
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幽愁”“暗恨”“生”“挟”“遨”“抱”“长终”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名句默写答题技巧:(一)要突破生僻难写字。(二)要注意同音异义词。(三)要注意同义异形词(四)要留意具体环境(五)要留心语句顺序(六)要注意语句出处。
【技巧点拨】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如本题的“别有幽愁暗恨生”,“幽”是“深”的意思,用“幽愁”突出了演奏者郁积在胸的痛苦和乐曲强大的表现力,因此“幽愁”不能写成“忧愁”。
欧阳修说:“忧劳可以兴国, ,自然之理也。”
(欧阳修《伶官传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