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雾、雨、雪等大气中的主要的天气现象发生都在()。

A:热层 B:平流层 C:对流层 D:中间层

像云、雾、雨、雪等大气中的主要的天气现象发生都在()

A:平流层 B:对流层 C:中间层 D:热层

修辞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每一朵盛开的花朵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舱,船舱鼓鼓的。 ②我们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看,像牛毛,像花针,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层薄烟。 ⑤满世界都是雨,惟我站立的地方没有雨,却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A:拟人 比喻 对偶 比喻 设问 B:比喻 拟人 对偶 排比 反问 C:比喻 比喻 排比 排比 夸张 D:拟人 拟人 对偶 比喻 反问

对下列句子中使用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1)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 (2)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 (3)我们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
(4)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飞机……

A:比喻 比喻 拟人 排比 B:比喻 拟人 拟人 排比
C:夸张 比喻 拟人 排比 D:比喻 拟人 夸张 排比

下列各项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顶真) B: 我们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拟人) C: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飞机……(反复) D: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反问)

对下列句子中使用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1)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 (2)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 (3)我们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
(4)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飞机……

A:比喻 比喻 拟人 排比 B:比喻 拟人 拟人 排比
C:夸张 比喻 拟人 排比 D:比喻 拟人 夸张 排比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14分)

① 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

② 许多朋友都说我们是不该站在这里的,这一点,其实我们知道的比谁都清楚。我们的家在山上,在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里。而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我们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而我们呢?我们惟一的装饰,正如你所见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

③ 是的,我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但你们尽可以省下你们的同情心,因为,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12、上文出自《行道树》,作者是______ _,______ (省份)女作家。(2分)

13、 给加点字注音:落(   )烟(   )(2分)

14、文中加点字“这一点“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

第二段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_________ (4分)

15、作者为什么说“这无疑是一种堕落”?你也认为这是一种堕落吗?说说原因。(3分)

16、请说明下面这句话的意思:(3分)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12、略 13、略 14、“这一点”指“我们是不该站在这里的”。第二段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15、因为行道树离开了家,离开了原始森林,立在城市的飞尘里,生活条件和自身的形象是大大跌落了。所以说是一种堕落。自己的看法可以围绕行道树的奉献、快乐来谈,言之有理即可。16、行道树认识到,为神圣的事业而承受痛苦,能把深沉的幸福给予我们。它们为自己的奉献而自豪快乐。

江西的春天,今年显得过于潮润,特别阴冷。人们似乎都在雨季里等待阳光。请你根据自己的感悟,抒写不少于200字的散文片段。要求:①至少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②符合“形散而神不散”写作原则。

春天来了,却躲在雨帘后,迟迟不肯露面。雨缠绵不休地飘,花花草草也洒脱不开地卷缩着。早春的风雨很凉,夹带着倒春寒,侵袭着一切有生命的东西。虽说春雨浪漫富有诗意,可天天泡在潮湿的雨雾中,雅性也就荡然无存了。春天本应是阳光和暖,花红柳绿的,山间湖中,人看春景,景醉游人,那才真叫美呢!

要来的挡不住,雨想下就下吧,下完了就会见到睛朗的天,且把心情收拢好,待侯在阳光明媚的春风里放飞,人世间许多美好的前景都需要等待,需要耐心。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