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装订,就是把印刷好的印张按照要求折成规定开本大小的书贴,再将配成套的书贴订成书芯,然后包上(),切去毛边,最后成为一本完整的书。
车站对留存的客运记录应装订成册,妥善完整保管两年,以备存查。
有12本书从左到右依次放在一书架上。其中四本是小的平装本,两本是大的平装本,三本是布面装订本,三本是皮革面装订本。已知第一本是大的平装本,第四本是皮革面装订本,三本布面装订本彼此不相邻,三本皮革面装订本放在一起,四本小的平装本也放在一起且在最右边。问下列哪一本肯定是大的平装本?( )
A:第3本 B:第6本 C:第7本 D:第8本
装订一批簿本,如果每本24页,可以装订500本.现在每本装订30页,可以装订成多少本?(用比例解)
解:设可以装订x本,根据题意得,
24×500=30x
12000=30x
x=400;
答:可以装订成400本.
一批纸要装订成教师备课本,每本50页,可装订90本;若装订成学生练习本,每本30页,能装订多少本?(用两种方法解答)
解:(1)50×90÷30
=4500÷30
=150(本);
(2)设能装订x本,由题意得:
30x=50×90
30x=4500
x=150.
答:能装订150本.
装订一批簿本,如果每本24页,可以装订500本.现在每本装订30页,可以装订成多少本?(用比例解)
解:设可以装订x本,根据题意得,
24×500=30x
12000=30x
x=400;
答:可以装订成400本.
用一批纸装订练习本,每本32页,可以装订成15本.如果装订成24本,平均每本是多少页?
解:设平均每本是x页,
24×x=32×15
x=[1a548a603c98a1c5.png]
x=20
答:平均每本是20页.
下列加点词的感__彩发生了变化的一项是( )
A:它们容不得幻影,要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浅薄的信条撕烂。
B: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实在标致极了。
C:父亲的手真巧,他居然把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
D:我猜想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事情要发生。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我是开春上的小学,放暑假的第二天,父亲回来了。我正在院子里看着晾晒的小麦,不停地轰赶麻雀,祖母最讨厌麦子里掺和上麻雀粪。新打的小麦经阳光晒透发出甜蜜蜜的味道,非常容易催眠和催梦。父亲把我喊醒,我见他用手翻着金黄的麦粒,回过头问我:“你考的第几名?”我说:“第二名。”父亲摸摸我额头上的“马鬃”,欣慰地夸奖了我一句:“不错。”祖母在房子里听着我们说话,大声说:“他们班一共才三个学生。”父亲问:“第三名是谁?”我低头不语,祖母替我回答:“第三名是二黄毛。”二黄毛一只手几个指头都说不上来,村里人谁都知道。父亲板起了面孔,对我说:“把书本拿来,我考考你。”他就地坐下,我磨磨蹭蹭,不想去拿,背书认字倒难不住我,我是怕他看见那本凄惨的课本生气。父亲是一个十分温厚的人,我以为可以赖过去。他觉出其中有什么奥秘,逼我立即拿来,我只好进屋把书拿了出来。父亲看着我拿来的所谓小学一年级国语第一册,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我垂着头立在他的面前。
我的课本哪里还像本书!简直是一团纸。书是拦腰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我以为父亲要揍我了,可是没有。他愁苦地望着我泪水盈眶的眼睛,问:“那一半呢?”我说:“那一半送给乔元贞了。”父亲问:“为什么送给他?”我回答说:“他们家买不起书,教师规定,每人要有一本,而且得摆在课桌上,我只好把书用刀裁成两半,他一半我一半。”父亲问我:“你两人怎么读书?”我说:“我早已把书从头到尾背熟了。乔元贞所以考第一,是因为我把自己的名字写错了,把‘史承汉’的‘承’字中间少写了一横。”父亲深深叹着气。他很了解乔元贞家的苦楚,说:“元贞比你有出息。”为了好写,后来父亲把我的名字中的“承”改作“成”。
父亲让我背书,我一口气背完了。“狗,大狗,小狗,大狗跳,小狗也跳,大狗叫,小狗也叫……”背得一字不差。
父亲跟乔元贞他爹乔海自小是好朋友,乔家极贫穷,乔海隔两三年从静乐县回家住一阵子,他在静乐县的山沟里当塾师。脸又黑又皱,脊背弓得像个“驮灯狮子”(陶瓷灯具)。
父亲对我说:“你从元贞那里把那半本书拿来。”我不懂父亲为什么要这样,送给人家的书怎么好意思要回来?元贞把半本书交给我时,哭着说:“我妈不让我上学了。”
晚上,我看见父亲在昏黄的麻油灯下裁了好多白纸。第二天早晨,父亲把我叫到他的房子里,把两本装订成册的课本递给我。父亲的手真巧,他居然把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补写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样好看。父亲把两本课本用牛皮纸包了皮,在封皮上写上名字。元贞不再上学了,但我还是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他。
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
1.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2.作者是怎样描述“第一本书”的样子的?
3当父亲弄清“我”那“凄惨的课本”的原委后,并没有批评“我”,只是“深深地叹着气”,试揣摩,父亲的叹气包含什么含义?
4.通过父亲的言行,你看出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试发表你的看法。
5.通过读“第一本书”的故事,你认为“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1.写了“我的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
2凄惨的课本,哪里还像本书,简直是一团纸。书是拦腰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
3.父亲是个知书识礼的人,这深深的叹息,既包含着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同学家的生活贫困而深表同情。
4.父亲温和善良、知书识礼、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对孩子负责,同时也乐于助人。
5.“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 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