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C: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下列句式特点与其他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更有痴似相公者 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2分)
A: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B:夫战,勇气也。 C: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D:何陋之有?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一3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
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
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
酒也。
1.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
(1)壑: (2)意: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3.概括选文画横线部分的内容。
1.(1)山谷 (2)情趣
2.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泉水上边的,是醉翁亭。
3.醉翁亭的环境(醉翁亭及周围的景色)
阅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的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林壑()尤美 ②饮少辄( )醉 ③水声潺潺( )
(2)解释下面加点的字的意思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②名之者谁?(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②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之意仅在于山水之间吗?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1)①hè ②zhé ③chán
(2)①象鸟张开翅膀一样 ②命名
(3).用现代汉语翻译
①译: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
②译: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
(4)表达了不只有欣赏山水美景的快乐,还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境界。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其西南诸峰;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3)名之者谁。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2分)
9.从选文看,醉翁“醉”的原因有哪些?(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7.(3分)(1)各个(众) (2)靠近 (3)命名(给……起名)
8.(2分)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补充动词1分,“得”“寓”翻译正确1分)
9.(2分)一是饮酒,二是欣赏山水。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3.下列词语中的“回”字与“峰回路转”中的“回”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妙手回春 B.蓦然回首C.回复短信D.回环往复
24.解释选段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蔚然: (2)辄:
25.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6.用自己的话写出醉翁亭在滁州的详细地理位置。(2分)
23、D 24、略 25、略 26、(1)在滁州西南方向的琅琊山;(2)沿山行六七里处的酿泉之上。
将文言文阅读中划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上学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 (上文《乐羊子妻》)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翻译(6分)①如果(没有学成)中途就回来,这和剪断这正在织的布有什么差别呢?(“若”、“何异…乎”各1分)②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临靠)在泉水之上的 ,就是醉翁亭。(“翼然”“临”各1 分)
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B:既克,公问其故 其一犬坐于前 C: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临表涕零 D:欲信大义于天下 愿陛下亲之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