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两项是
A: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惩恶劝善 B:十年春,齐师伐我/师出无名 C: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为人知 D: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瞻前顾后
(一)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二)秦兵逼淝水而陈①,晋兵不得渡。谢玄⑦遣使谓阳平公融③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诸将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坚④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⑤而杀之,蔑⑥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秦兵遂退,不可复止。……玄等乘胜追击,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陈:同“阵”,布阵。②谢玄:东晋将领。③融:即苻融,前秦将领。④坚:即苻坚,前秦皇帝。⑤蹙(cù):逼近,逼迫。⑥蔑:没有。
17.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十年春,齐师伐我 伐:
(2)小信未孚 孚:
(3)若移陈少却 少:
(4)但引兵少却 但: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语段(一)中的“何以战”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在塑造人物形象上,两个语段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1)进攻(攻打) (2)为人所信服(使人信服) (3)稍微 (4)只
(答对2—3个得1分,答对4个得2分;共2分)
18.(1)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2)苻融也认为是对的,于是就指挥__后退。
(大意对即可,每题2分,共4分)
19.引出下文对迎战条件的分析(对话);突出了曹刿的深谋远虑(表现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衬托出鲁庄公的目光短浅)。(分号前后各1分,共2分)
20.语段(一)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的政治热忱(以曹刿与鲁庄公的对比,突出曹刿的深谋远虑)。(1分)语段(二)用苻坚的不知军情、一意孤行、轻率开战来突出谢玄等的临危不乱、从容应对、很有谋略(用秦诸将的劝阻突出苻坚的骄傲自大、不听劝阻)。(1分)
阅读下文,完成8-10题(8分)
曹刿论战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8、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齐师伐我”中的“我”指_______。(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曹刿论战》记述了齐军以弱胜强的一场战役。
B.、此役证明:只要取信于民,就能取得战役的胜利。
C.、曹刿的“论”战集中出现在战前、战后两段。
D.、与曹刿之间的几番问答表达了庄公的贤明和虚心。
阅读下文,完成8-10题(8分)
8.《左传》(1分,书名号不写不得分) 鲁国(1分)
9.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会根据实情(裁决)。(3分,一句1分,关键词:之、狱、虽、以) 10.C(3分)
曹刿论战(8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7.加点词解释(2分)
(1)小惠未徧____________ (2)小大之狱_____________
18.选择加点词意思相同的的一组( )(2分)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先帝不以臣卑鄙
B.十年春,齐师伐我 伐竹取道,下见小谭
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D.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安能辨我是雄雌
19.句子翻译(2分)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理解填空(2分)
鲁国获胜后,“公问其故”,曹刿解释,在___________(四字)之时进军,故克之;在敌军___________(四字)之时,逐之。
17.(1)遍及 (2)案件(各1分) 18.A(2分) 19.大国,难以预测,恐怕有埋伏啊! 20、彼竭我盈;辙乱旗靡。(2分)
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
曹刿论战(节选)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9. 课文选自根据鲁史而写的《 》,“齐师伐我”中的“我”指春秋时期的 国。(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3分)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
11.下列不属于从节选文字中获取的信息的一项是 。(3分)
A. 鲁庄公对神灵很虔诚,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于神灵的保佑。
B. 肉食者鄙视下层百姓,阻挠百姓参与谋划国家大事。
C. 鲁庄公能把养生的东西分给他人,可见他能做到礼贤下士。
D. 能否“取信于民”是战争胜败的关键。
9.(2分)左传 鲁国
10.(3分)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可以凭借它打一仗。
11.(3分)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
间: 福: 狱:
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小惠未偏,民弗从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
1.间:参与。福:降福,赐福,保佑。 狱:案件。
2.小恩惠不能遍及民众,百姓不会顺从。
3.取信于民。(大意对即可)
阅读《曹刿论战》选段,完成1—4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1)又何间焉( ) (2)小惠未徧( )
(3)必以信 ( ) (4)公问其故(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交待了哪些内容?
4.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
1.(1)参与
(2)通“遍”,普遍
(3)实情
(4)缘故
2.(1)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主要得分点:鄙、谋)
(2)第一次击鼓振作了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消失了。(主要得分点:作、再)
3.战争的时间、交战的双方、战争的性质
4.因为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
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编,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加点词语。
齐师伐我( ) 一鼓作气( )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刿求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八个字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主要通过什么手法表现曹刿的“远谋”和“肉食者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军队 第一次
2.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会按实情办理。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4.人物对话或语言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