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隧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将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隧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愚公的“移山”行为
阅读下面的句子,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我们感谢他光临做客,惋惜他即将离去,两种情感都yì( )于言表……(《送行》)
②惩山北之塞( ),出入之迂也。(《愚公移山》)
③有智慧的人则不然,他纵然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也能探lí( )得珠,找到核心所在。(《学问和智慧》)
④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 )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绿》)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两项是
A: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惩恶劝善 B:十年春,齐师伐我/师出无名 C: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为人知 D: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瞻前顾后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5、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虽我之死”中的“之”相同的是( )。(3分)
A.、本在冀州之南B.、汝之不惠C.、曾不能毁山之一毛D.、告之于帝
6、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①吾与汝毕力平险( ) ②方七百里( )
③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 ④何苦而不平( )
7、翻译句子。(6分)
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②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8、请站在保护大自然的角度,谈谈你对“愚公”挖山的看法。(3分)
5、B 6、①险峻的大山;②方圆;③尽;④愁,担心。
7、①你的思想顽固,顽固到不可改变。②苦于大山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远路。
8、示例:愚公这样的做法是不行的。因为山上的草木植被遭到彻底破坏后,会导致土地沙化、生态失衡,会给人类生存带来后患。(只要能从保护大自然的角度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移山的目的是( )(用原文回答)。(2分)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1)惩山北之塞 ( ) (2)杂然相许( )
(3)甚矣,汝之不惠( )
3.翻译下列句子。(3分)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4.文中写山的高俊、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2分)
1.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2.(1) 惩:苦于。 (2)许:赞同 。(3)惠:聪明,现在写作“慧”。3.凭借你的力量,竟不能削平魁父这座土山,又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款且在哪里放置土石?4.从侧面烘托了愚公具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孙的宏愿。
愚公移山(节选)(12分)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龇,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杂然相许。
(3)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4)河曲智叟亡以应。
1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年且九十 (将近) B.以君之力 (凭)
C.其如土石何 (其实) D.曾不若孀妻弱子 (还)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20.选文中对愚公移山的做法有哪些不同的态度?请概括作答。(3分)
17.(1)曲折,绕行;(2)赞同;(3)改变,变通;(4)通“无”,没有。
18.C
19.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但是山不会再增高,愁什么不能铲平呢?
20.家人(主要是子女)持赞同的态度,妻子则表示疑惑(或提出疑问);邻居家的孩子则支持帮助;智叟的态度是嘲讽、讥笑。
评分标准:第17题,每小题1分,共4分。第18题,共2分。第19题,共3分。第20题,答出1点给1分,答出3点给3分,共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