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置人所鱼腹中          ②长跪而之曰       

③秦王色挠              ④欲大义于天下      

①用网捕  ②道歉  ③屈服  ④通“伸”,伸张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喻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以头地耳 ②皆布衣之士也. ③长跪而之曰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5.唐雎以“士之怒”回应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

13.①撞       ②平民    ③道歉

14.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15.不畏强权和敢于为国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唐雎曰 (谓:告诉) B. 鹰击于殿上(“仓”通“苍”)

C. 天下缟素(缟素:穿丧服) D. 长跪而之(谢:道谢)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唐雎使于秦 ②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B.①徒有先生也 ②头抢地耳

C.①此庸夫怒也 ②夫专诸刺王僚也

D.①秦王怫怒 ②有亭翼临于泉上者

10.下列有关对文意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秦王叙述“天子之怒”引起战争的可怕场景,目的是炫耀武力,想用战争来进行恫吓。

B.外交辞令中常有言外之意,“与臣而将四矣”的言外之意是他将效法三人,刺杀秦王。

C.“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表示秦王已经屈服,说明他已经明白自己所作所为的不对,并主动放弃了这场战争。

D.在唐雎与秦王的这场斗争中,表现了唐雎的凛然正气和不畏强暴的布衣精神。

DDC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秦王怫然怒( )  (2)长跪而之( )

(3)徒有先生也( ) (4)天下缟素( )

2.翻译下列句子。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3.选文最后一段写“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的原因是什么?对表现唐雎有何作用?

4.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请列举一位,并用一两句话概述他的主要外交事迹。

1.(1)秦王怫然怒(盛怒的样子)  (2)长跪而之(认错,道歉)

(3)徒有先生也(因为)  (4)天下缟素(穿戴孝服)

2.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秦王说:“平民发怒,也只不过是脱掉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3.原因是秦王怕出现“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的局面,侧面衬托了唐雎有勇有谋、胆识过人、忠心爱国的优秀品质。

4.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请列举一位,并用一两句话概述他的主要外交事迹。

示例一:墨子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示例二: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示例三:诸葛亮舌战群儒,联吴抗曹。

下面加线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死,死国可乎 :等待。 第令毋斩 :即使,假若。 B:至陈 :等到。 乃丹书帛曰“陈胜:称王。 C:长跪而之曰 :感谢。 秦王色 :屈服。 D:将军宜枉驾:回头看。 以其咎 :表明、显扬。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①陈太丘与友期 ②其一犬坐于前

③阡陌交通    ④属予作文以记之

⑤长跪而谢之曰 ⑥吾妻之美我者

① (约定,约会)               ②(像狗一样地,如狗一般地)

③  (交错相通)             ④ (通“嘱”,嘱托)

⑤ (道歉)               ⑥(以……为美,认为……美)

①陈太丘与友 ②其一坐于前

③阡陌交通    ④予作文以记之

⑤长跪而之曰 ⑥吾妻之我者

① (约定,约会)            ②(像狗一样地,如狗一般地)

③(交错相通)             ④ (通“嘱”,嘱托)

⑤ (道歉)                  ⑥(以……为美,认为……美)


③阡陌交通 ( ▲ )    ④予作文以记之( ▲ )

⑤长跪而之曰 ( ▲ ) ⑥吾妻之我者 ( ▲ )

交错相通;通“嘱”,嘱托;道歉;以……为美,认为……美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同样)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B:秦王色挠,长跪而(道谢)之曰:“先生坐!何以至此!”(《唐雎不辱使命》) C:吾妻之美我者,(偏爱)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D:(从前)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鱼我所欲也》)

下面加点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楚人之(可怜) 长跪而之曰(道谢) B:此诚危急存亡之也(秋天) 故临崩臣以大事也(托付) C:旦日,卒中往往语 (到处) 今亦死,举大计亦死(逃走) D:欲大义于天下(信用) 以头地耳(撞)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