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尊君在不? 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C:不亦说乎? D: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原文略),做题。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与友期行 (2)去后乃至
(3)相委而去 (4)下车引之
2、写出下列句子的译文。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
答:
4、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
答:
5、你认为陈元方这样的待客方式和待客态度合适不合适?你的理由是什么?
答:
1、约定 才 离开 拉
2、(1)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2)父亲的朋友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拉他,元芳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门。
3、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
5、示例一:合适。因为父亲的朋友“无信”“无礼”在前,对“无信”“无礼”之人无需以礼相待。 示例二:不合适。尽管父亲的朋友曾经失信、失礼,但他毕竟是一个长辈,而且他已经认错,并在想办法弥补过错,陈元方的待客之道当然不对。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相委而去( ) (2)入门不顾( )
(3)陈太丘与友期行( ) (4)太丘舍去( )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2) 友人惭,下车引之。
3、《陈太丘与友期》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4、 “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却“入门不顾”。他这样做你认为对吗?
。
1、(1)丢下 (2)回头看 (3)相约同行 (4)离开
2(1)和别人约好一起出行,却丢下我自己就离去了
(2)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去拉元方。
3、示例:做人要明礼诚信;做人要有宽容别人的胸怀。
4、回答“对”与“不对”均可。“对”的理由是:无礼无信之人不足与交。“不对”的理由是:别人已深感惭愧并表示了歉意,就应原谅宽容别人,做人应有宽容原谅别人错误的心胸。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与友期行 ________ (2)去后乃至 ________
(3)相委而去 ________ (4)下车引之 ________
2.写出下列句子的译文。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你认为陈元方这样的待客方式和待客态度合适不合适?你的理由是什么?
1.(1)约定 (2)才 (3)离开 (4)拉,牵拉
2.(1)正午时您没有来,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2)友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拉元方,元方却头也不回就进了门。
3.示例一:合适。因为父亲的朋友“无信”“无礼”在前,对“无信”“无礼”之人无需以礼相待。示例二:不合适。尽管父亲的朋友曾经失信、失礼,但他毕竟是一个长辈,而且他已经认错,并在想办法弥补过错,陈元方的待客之道当然不对。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要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要 。
2.释词:
相委而去:( ) 舍去:( )
期行: ( ) 引之:( )
3.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
4.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
5.“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1.守信用、讲礼貌。
2.中午;不再等候而走了;没有 礼貌;拉元方
3."君与家君期日中,……则是无礼。"
4.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
5."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白雪纷纷何所似?
翻译: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
(1)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2)朋友感到很惭愧,(于是)下了车子想拉他(元方).元方头也不回的走进房门.
惭:惭愧;引:拉,牵;顾:回头,不顾,指头也不回.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那人就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人!跟别人约好一块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离开。”元方说:“您跟我父亲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拉元方(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请翻译下列句子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陈太丘与友期》一文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答:
①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之,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② 父亲的朋友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大门。
(3)从陈太丘行为看,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从元方言行举止看,做一个坚持原则 的人;从友人的行为看知道了有错就改,作为反面说教材告诉我们一个人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失去朋友,失去友谊。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
朋友感到惭愧,下车来拉元方以表示歉意,元方径直走进门去,连头也没回。
下列句中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引见) B: 《兑命》曰:“学学半。”(学习) C: 二石兽并沉焉。(并且) D: 其家甚智其子。(认为……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