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反映出理学一开始就追求()

A:欣赏自然、移情易性 B:存天理、灭人欲 C: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D:自我完善、君子气节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可爱者甚( ) ②清涟而不妖( )

③不不枝( ) ④陶后有闻(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你认为君子应该有哪些品质?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1、多  洗涤   长枝蔓    少,很少

2、①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随意去玩弄。

②喜爱牡丹的人应该有很多了!

3洁身自好、谦虚正直、不趋炎附势等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濯 ( 2)染

2.(4分)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爱莲说》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请说说“菊”和“牡丹”在表达文章主旨上起了什么作用?作者对莲的赞美寄寓了怎样的生活态度?

1.(1)洗涤  (2)沾染

2.(1)我唯独喜欢莲花在淤泥里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的妖媚。(2)香气越远越清香,笔直洁净的立在那里,只可远远的观看却不可玩弄他。

3.作者用菊花、牡丹分别来正衬和反衬莲花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不慕富贵、洁身自好、保守坚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爱莲说》 周敦颐 (本题共12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香远 ②亭亭净

③陶后有闻    ④乎众矣

18、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4分)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译:

19、本文主要是写“莲之爱”,为什么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4分)

17、  ①更,更加     ②竖立       ③很少       ④当然   

18、①我唯独喜爱莲花,莲花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一点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②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19、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突出莲的高洁,赋予莲花美好的品德,同时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伟岸的高尚情操。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 ②陶后有闻

14.翻译下面的句子。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5.文章题目为“爱莲说”,为何还写了“菊”和“牡丹”?

[2ae7263800175cf4.jpg]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清涟而不妖 ②不不枝

③亭亭净 ④可远观而不可玩焉

10.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11.文末为什么将前文“菊、牡丹、莲”的写作顺序改为“菊、莲、牡丹”?(3分)

9.①洗涤   ②生枝蔓   ③树立    ④亲近而不庄重

10. ①我只爱莲花的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娇媚。

②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11.为了突出作者对当时追名逐利世风的讽刺与批判,深化文章的主旨。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也作“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4分)

(1)出淤泥不染 ( ) (2)清涟而不妖 ( )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4)可爱者甚 ( )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2分)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22.《爱莲说》中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3分)

23.作者说莲“出淤泥而不染”。围绕“环境与人”的关系,提炼出这句话蕴含的观点。(1分)

20.(每小题1分,共4分)(1)却(可是,但是)(2)洗涤(3)亲近而不庄重 (4)多

21.(2分)对于菊花的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说了。

22.(每点1分,共3分)爱菊代表的人生态度是陷居避世;爱莲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高洁品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功名利禄。

23.(1分)人可以不受环境的影响。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这样描绘莲:“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请结合以上内容,以“莲“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

本题是第五单元写作综合性训练,请按中考标准评阅。

结合《爱莲说》一文,完成1-2题。
1.翻译下面的句子。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2.下面这段话蕴含了君子哪些品质?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2.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意思对即可)

翻译句子。

1、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无丝丫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孔子云:何陋之有?

5、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6、(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这是一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藓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莲花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它玩弄啊

喜爱莲花,像我这样的还能有谁呢?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