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语句中使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 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 B: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C: 母亲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D: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好像我小时侯很听她的话一样。 B:山这边,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 C:像这样的事情还很多。 D: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散步
①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④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⑤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意思是( )
A.母亲老了,她依赖长大了的我,就像小时候我依赖她一样。
B.母亲老了,没有自己的主见,就像小时候我没有自己的主见一样。
C.生活的担子已经从母亲肩上转到了我的肩上,母亲依赖我,就像小时候我依赖她一样。
D.母亲老了,只能听从我的安排,就像小时候我只能听从母亲的安排一样。
2.第③段主要采用________(语言、行动、心理、细节)描写方法。
3.文中画线句子反映人物________品质,体现________的家庭关系。
4.如何理解文中最后一句话中加粗的词语?
1. C
2.心理
3.尊老爱幼 亲密和谐
4.“走得很仔细”表明“我”和妻子尊老爱幼,他们如同生怕惊动整个世界那样,生怕稍有点闪失给老人和孩子带来惊恐、不安甚至伤害。因此他们“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整个世界”是指:一个是老人,代表着业已过去的时代和世界;一个是孩子,代表着刚刚开始的时代和未来的世界。背着这个世界的“我”和妻子——一代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责任,当然要“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这带有象征性的句子,深化了全文的中心意思,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
①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④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⑤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的意思是( )
A.母亲老了,她依赖长大了的“我”,就像小时候“我”依赖她一样。
B.母亲老了,没有自己的主见,就像小时候“我”没有自己的主见一样。
C.生活的担子已经从母亲肩上转到了“我”的肩上,母亲依赖“我”,就像小时候“我”依赖她一样。
D.母亲老了,只能听从“我”的安排,就像小时候“我”只能听从母亲的安排一样。
2.第③段主要采用了________(语言、行动、心理、细节)的描写方法。文中画线句子反映了人物________的品质,体现了_______ _的家庭关系。
3.如何理解文中最后一句话中加点的词语?
1.C(这是有深层次含义的句子,说明生活的重担已经转到了“我”的肩上,不能仅从字面上理解。)
2.心理 尊老爱幼 亲密和谐 (分析此填空,要结合上下文来考虑。)
3.“整个世界”是指:一个是老人,代表着业已过去的时代和世界;一个是孩子,代表着刚刚开始的时代和未来的世界。背着这整个世界的“我”和妻子——一代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责任。这带有象征性的句子,深化了全文中心,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这是带有象征性的句子,理解此句要多注意其象征意义。)
①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④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⑤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的意思是
( )
A.母亲老了,她依赖长大了的我,就像小时候我依赖她一样。
B.母亲老了,没有自己的主见,就像小时候我没有自己的主见一样。
C.生活的担子已经从母亲肩上转到了我的肩上,母亲依赖我,就像小时候我依赖她一样。
D.母亲老了,只能听从我的安排,就像小时候我只能听从母亲的安排一样。
2.第③段主要采用了________(语言、行动、心理、细节)描写方法。
3.文中画线句子反映了人物________品质,体现了________的家庭关系。
4.如何理解文中最后一句话中加粗的词语?
1. C 2.心理 3.尊老爱幼 亲密和谐 4.“走得很仔细”表明“我”和妻子尊老爱幼,他们如同生怕惊动整个世界那样,生怕稍有点闪失给老人和孩子带来惊恐、不安甚至伤害。因此他们“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整个世界”是指:一个是老人,代表着业已过去的时代和世界;一个是孩子,代表着刚刚开始的时代和未来的世界。背着这个世界的“我”和妻子——一代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责任,当然要“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这带有象征性的句子,深化了全文的中心意思,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
阅读与感受
①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④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⑤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分歧( ) 一霎那( ) 水波粼粼( )
2、解释成语“各得其所”并造句。
解释:
造句:
3、“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4、家庭出现分歧时,文中说:“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其原因是:
①
②
③
后来“我”决定委屈儿子的原因是:
①
②
5、第④段划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6、第⑤段中画线句子反映了人物 品质,体现了 的家庭关系。
7、文末一句“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有什么言外之意?请简单说一说。
1.qí shà lín 2.各得其所: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3.生活的担子已经从母亲肩上转到了我的肩上,母亲依赖我,就像小时侯我依赖她一样。 4. ①母亲听我的 ②儿子听我的 ③妻子在外也听我的 原因:①母亲年迈难走小路 ②不愿意一家人分开 5.景色描写。美好的景物烘托了一家人和谐、美满。 6.尊老爱幼 和谐亲密 7.暗示了人到中年,肩负着赡养父母,抚养孩子的重任,在家庭、社会里都充满了使命感。 8.这家人互敬互爱、相互体谅,家庭氛围和谐、美满。
阅读下文,完成12-14题(共10分)
①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④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⑤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2.“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的意思是( )(3分)
A.母亲老了,她依赖长大了的我,就像小时候我依赖她一样。
B.母亲老了,没有自己的主见,就像小时候我没有自己的主见一样。
C.生活的担子已经从母亲肩上转到了我的肩上,母亲依赖我,就像小时候我依赖她一样。
D.母亲老了,只能听从我的安排,就像小时候我只能听从母亲的安排一样。
13.第③段主要采用了________(语言、行动、心理、细节)描写方法。文中画线句子反映了人物________品质,体现了_______ _的家庭关系。(3分)
14.如何理解文中最后一句话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2. C 13.心理 尊老爱幼 亲密和谐
14.“整个世界”是指:一个是老人,代表着业已过去的时代和世界;一个是孩子,代表着刚刚开始的时代和未来的世界。背着这个世界的“我”和妻子——一代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责任。这带有象征性的句子,深化全文中心,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
阅读《散步》选段,回答12~17题(共12分)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①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儿的小脑瓜,变了注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2.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的意思是( )(2分)
A.母亲老了,凡事不想太操心,母亲依赖我,就像小时候我依赖她一样。
B.母亲老了,没有自己的主见,就像小时候我没有自己的主见一样。
C.母亲老了,她尊重、顺从正当中年的儿子的话,母子间互相尊重、相处和谐。
D.母亲老了,只能听从我的安排,就像小时候我只能听从母亲的安排一样。
13.“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酷冬”这句话中“熬”字用得特别传神,请你加以赏析(2分)
14.“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句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15.文中划线句子使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我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6.文末一句中,“慢慢”、“稳稳”、“仔细”这些词起到怎样的表达效果?“我背母亲”和“妻背儿子”,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怎么会有这样的感觉?(2分)
17.请你用简短的话说一说本文的主旨。(2分)
12.C(2分。)
13.“熬”写出母亲面对漫长的酷冬,在身体和精神方面所受的磨难之巨,和我对母亲又过了一关的庆幸之情。(2分)
14.用充满蓬勃生机的景象展现了“小路”前景的美好;烘托了和谐美好的家庭生活。(或答烘托了生命的力量也可)(2分。)
15.比喻。体现我对家庭的巨大责任感,表达我对母亲、妻子、儿子三人浓浓的亲情。
16.这些词语具体、细致地写出了当时“背”的情景,“慢慢地”言其速度慢,“稳稳地”言其脚步稳而有分寸,“很仔细”形容走路很小心。体现了“子对母”、“妻对儿”的无比关切和爱护。(2分)之所以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这时他们夫妻俩想到的只有母亲和儿子,母亲和儿子就是整个世界,这就凸现了两袋人的母子情深,抒发了“我”和妻子的对生活的高度的使命感。(2分)
17.本文赞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并体现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于生活的高度使命感。(2分)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9.“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的意思是( )
A.母亲老了,她依赖长大了的我,就像小时候我依赖她一样。
B.母亲老了,没有自己的主见,就像小时候我没有自己的主见一样。
C.生活的担子已经从母亲肩上转到了我的肩上,母亲依赖我,就像小时候我依赖她一样。
D.母亲老了,只能听从我的安排,就像小时候我只能听从母亲的安排一样。
10、“母亲”开始想走大路,后来为什么改变主意要走小路了? ( )
A.、因为小路有意思,好玩。B.、因为她看见孙子要走小路。
C.、她怕儿子为难。D.、因有儿子在身边,可随时背她。
11、“母亲”改变主意,说明了这个家庭的关系是: ( )
A.、老人总爱迁就孙子,原则性不强。B.、老人本来没什么主见,总爱听别人的。
C.、表现了祖孙三代相互谦让、团结、和谐的关系。
12、“有的浓,有的淡”中“浓”的意思是:( )
A.、气味或味道很重。B.、液体或气体中所含的某种成分多。C.、这里指颜色深。D.、程度深。
13、文中加点的“这”是指代: ( )
A.、树上的嫩芽 B.、大块小块的新绿C.、田里的冬水咕咕地起着水泡D.、以上三项都是
14、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破折号的作用是: ( )
A.、解释说明 B.、声音延长C.、意思递进 D.、意思转折
9、C 10、B 11、C 12、C 13、D 14、A
下边对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散步》)——“我”是个孝子,从小听话,现在母亲很信任“我”。 B:“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散步》)——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 C:皇帝“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这一句话用夸张的写法,表现皇帝重视自己容貌的性格特点。 D:“吹着喇叭,唱着凯歌”生动形象地写出蚊子得意忘形的情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