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提示或要求答题:
(1)读下列文段,任选一位诗人,写出他们的任一作品及广泛传诵的名句
有人说,语文是一首规模宏大的交响曲。朱自清的深情中无法包容王勃、李白的洒脱,文天祥的正气里分明就有辛弃疾、杜甫的忧伤;王安石改革创新的音符辉映着杜牧阿房宫的废墟焦土,范仲淹忧国忧民的胸怀辐射鲁迅杂文的匕首投枪;苏东坡在大江东去的浪花里把酒问青天的时候,伟人__站在万里雪飘的长城上欲与天公试比高。
诗人:
作品:
名句:
(2)同桌李林想到图书馆借一本书,请你在下列书目中帮他推荐一本,并填写一张推荐卡。
备选书目:《爱的教育》、《繁星》、《三国演义》、《格列佛游记》、《朝花夕拾》
推荐卡:A.;书名 B.:作者
C.:推荐理由:(可从内容、情节、语言、主题、人物等方面任选一点加以说明)
(1)略(要求是文段中出现的诗人)
(2)推荐理由语言要简洁。
材料一:2014年是农历壬午年,又称马年。①随着马年的到来,使“马上有钱”“马上有车”之类的“乌上有xx”带着人们各种各样的美好愿望扑面而来。一时间,“马上体”爆红于网络世界,爆红于海峡两岸的华人万姓。
材料二:在现实世界,②人们以马的形象制作各类玩偶,而“马上体”则是这些玩偶在语言世界的表现形式:马背上放一摞百元大钞,就是“马上有钱”;马背上放一只茄子,就是“马上有一切(茄)”。
村料三:③各类报纸纷纷以“马上体”制定标题:
新茶没上市,茶农也“马上有钱” (《济南时报》2014年1月21日)
“马上有钱”送给你,红火过大年 (《潇湘晨报》2014年1月21日)
材料四:④汉代已出现具有“马上体”特点的饰物:“马上封侯”,以猴子骑马的图案寓指即将封官拜爵。这一主题在明清瓷器中更为常见。
(1)请根据以上材料,概括“马上”一词的字面意思和常用意思。
答:
(2)请根据以上材料,用两句话归纳人们使用“马上体”的原因。(不要超过16个字)
答:
(3)以上材料中四个画线的句子有两句存在语病,请指出序号并加以改正。答:
(1)字面上意思是“马背上”,常用意思是“立刻”。
(2)适逢农历马年新春,渴望刻实现愿望。
(3)删去“随着”或“使”,③“制定”改为“拟定”或“作为等。
①【美联社亚的斯亚贝巴5月4日电】中国____今天抵达埃塞俄比亚,开启非洲四国之行。__首先与埃塞俄比亚__海尔马里亚姆•德萨莱尼举行了会谈,并签署了多项贸易协议。__在之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和非洲的命运紧密相连,休戚与共彼此在民族解放和国家设中始终相互支持、平等相待,中非世代友好。
②【奥地利《维也纳日报》5月4日报道】中非贸易空间巨大,自2009年起,中国已
经连续5年取代美国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
【材料链接】李__出访前驳斥了一些西方媒体对中国投资非洲的批评。__说:“我可以郑重的告诉非洲的朋友们,中国绝不会走别国殖民主义的老路,也不允许历史上的殖民主义行径在非洲重演。”
根据以上材料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李__此行的两个重要目的: 。
继续扩大经贸合作;夯实传统友谊
班级开展鲁迅经典作品阅读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活动一:重温经典
初中三年,我们学习了八篇鲁迅的作品,分别是:《风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社戏》 《阿长与<山海经>》 《藤野先生》 《雪》 《故乡》 《孔乙己》。
观察下面四幅插图,选择其中一幅,联系课文描述画面内容。(50字左右)
(1)我选 ,这是课文《 》中的插图。
(2)画面内容:
活动二:再读经典
在活动中,同学们读了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下面是从《五猖会》中节选的内容,读后请回答后面的问题。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1)选文重点写“我”去看五猖会时的心情,根据全文内容写出“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变化过程:① ②
③ 背书后,父亲允许“我”去看五猖会,“我”却并没有大家那样高兴。 ④“我”对路上的一切及五猖会的热闹,似乎都觉得没什么大意思。
(2)文章最后一句话是画龙点睛之笔,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活动三:传承经典
在鲁迅刚刚去世的时候,不少青年学生自发地来到鲁迅墓前,挥泪宣誓:“先生,没有死;青年,莫彷徨!花谢,种子在,撒播在青年的心中。”
班级要出一期主题为“花谢,种子在”的黑板报,请你也来供稿。
要求:结合上面列举的八篇作品中的其中一篇,用凝练的语言谈谈鲁迅作品在你心中播下的“种子”。
答:
活动一:(1)图和所选的课文一致
(2)能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描述,
活动二:(1)①出发前热切盼望(兴奋、高兴)——②父亲让我背书时无奈(厌烦)
(2)表现了“我”对父亲的不满,含蓄地批判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以及封建思想礼俗的不合理。
活动三:参考示例1:鲁迅先生在我心里播下的种子是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精神。如《故乡》中对“新的生活”的思考,开拓了我的思想深度,对我具有精神引领作用。
参考示例2:鲁迅先生在我心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鲁迅的文章总让人嚼之不尽,常读常新。如他在《孔乙己》中对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的描写,让我看到动词传神的力量,显示了独特的文字魅力。
你班进行“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春天是四季中惹人情思的季节。走进古诗苑,你会收获许多咏春的佳句。请你在以下诗句中,选出两组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句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D.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E.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2)在已选出的两组诗句中任选一组,请从运用感官描写的角度说说诗句是如何描写景物的?这样描写的原因是什么?
答:
(3)古诗也讲究炼字,使诗句准确生动。请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 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对于诗文空缺处要填入的字,有人认为“随”恰当,有人认为“入”更适合。你选择 ,理由 。
(1)A D
(2)示例:选D组,在“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两句中,运用了视觉、听觉描写景物。这里用听到的黄鹂声来反衬涧边青草的幽静,表达出诗人对涧边幽草的喜爱之情。
(3)随
示例:一个“随”字,准确地写出了落花轻盈,溪流清澈平缓的特点。
完成下面两道综合性学习题
(1)湖南省第十二届运动会将于今年9月在 娄底举行。红山学校九年级5班的同学们积极参与筹备委员会对省运会主题口号的征集活动。他们根据“突出娄底特色,彰显湖南亮点”的要求,用对联的形式已拟出了主题口号的上句,请你运用对偶知识拟出下句。
上句:展娄底青春风采
下句:
(2)2013年,首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成功举办,激发了国人对汉字和传统文化的关注以及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汉字不仅是母语表达的基本方式,还具有丰富的蕴涵。请仿照示例,从提供的汉字中任选一个,写出你富有个性化的解读。
【示例】功:一工一力。出工又出力,才能成功;出工不出力,就不会成功。
教 愧 和
答:
(1)示例:显(扬)湖湘热血精神。
(2)示例一:教:一孝一文。有孝有文,教之才有效;无孝无文,教之也无效。
示例二:愧:一心一鬼。心中有鬼,就有愧;心中无鬼,就无愧。
示例三:和:一禾一口。有禾,人人才有饭吃;无禾,人人就没饭吃。
段意花是益阳水文局的临时工,丈夫李国庆在益阳水文站工作。他们在一条趸船
上住了14年,经常勇赴江流,拯救了一个又一个溺水的生命。保守估计,他们先后救了50人,年龄最大的83岁,最小的7岁。和许多普通家庭一样,他们靠着自己微薄的收入过着非常清贫的生活,以至于6万多元债务整整还了17年。5月15日是国际家庭日,段意花的家庭在这一天被全国妇联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1)请为这段文字加一个标题。
(2)你们班想请段意花来做一次报告,如果你代表班委会去请她,你会怎么说?
答:
(3)近年来出现了某些扶人者被敲诈的事件,致使一些人不敢去救人,你对此有什么建议?请结合段意花的事迹谈谈。
答:
(1)答案示例一:益阳段意花夫妇勇救50名溺水者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示例二:段意花夫妇14年救50名溺水者。示例三:益阳段意花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2)示例:阿姨,祝贺您家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我们知道了您的优秀事迹,都非常敬佩,想请您为我们做一次报告,您看行吗?
(3)示例:见义勇为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不能因为个别人敲诈过救人者,就见死不救,而要学习段意花夫妇,尽自己的能力,传递社会正能量。
综合性学习。
__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次,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此外,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①请根据__的讲话,概括实现中国梦的三个必备条件。(每条不超过10个字)
②__号召广大青年放飞青春梦想,可有的同学说:我们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好,爸爸妈妈也帮我们安排好了一切,还用得着我们去辛辛苦苦地追求梦想吗?如果你身边也有这样一位同学,你打算如何劝说他(她)?(30字左右,注意语气委婉得体)
1)必须走中国道路(2)必须弘扬中国精神(3)必须凝聚中国力量②略。言之成理,语气委婉得体即可。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表一:2010-2013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19109 | 21810 | 24565 | 26955 |
表二:全国城镇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高收入组 | 中偏上收入组 | 中等收入组 | 中偏下收入组 | 低收入组 |
2012年 | 51456 | 29814 | 22419 | 16761 | 10354 |
2013年 | 56389 | 32415 | 24518 | 18483 | 11434 |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1)根据表一,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近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2)根据表二,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1)增长较快或逐年增长。
(2)差距过(太,很)大。
____说:“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住脚跟的根基。”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的传统节日以其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滋养着民族的心灵,为了让传统节日文化更广泛的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某校组织开展“我与传统节日”的综合实践活动。
(1)了解节日习俗
不同的传统节日,人们有不同的传统习俗。例如春节会贴春联,吃团年饭……,请列举出元宵节的2个习俗。
(2)讲述节日故事
不同的传统节日,有着不同的故事或传说,例如端午节就与“屈原投江”的传说有关,请分别写出一个与中秋节和七夕节(乞巧节)相关的故事或传说的名称
①中秋节
②七夕节(乞巧节)
(3)策划节日活动
班上将开展一次“传统节日与传统文化”的活动,如果同学们推荐你为本次活动的策划人,你打算设计哪些活动项目?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写出一项,并说明活动目的。
【示例】项目:中秋诗词朗诵会
目的:增加古诗词的积累,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①项目:
②目的:
(1)吃汤圆(或元宵)、猜灯谜(或赏灯会)任写两个即可
(2)中秋节:嫦娥奔月、吴刚折桂故事
七夕节:牛郎织女的故事
(3)项目:元宵灯谜会
目的:增强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深入了解传话文化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