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今年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浸透着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书香”一词因此格外引人注目。今天,2015年4月23日,恰逢第20个“世界读书日”。你们学校为此举行了“书香校园”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宣传读书活动

下列哪一副对联适合作本次活动的座右铭?请简述理由。

A. 春风吹绿千枝柳,时雨催红万树花。

B.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C.蹉跎莫以韶光老,人生唯因读书好。

D. 白发高堂游子梦,青山老屋故园心。

选择: 理由:

2.调查读书现状

读书现状调查表

调查项目 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1.每天每人可自由阅读的时间

1.5小时

1.2小时

0.5小时

2.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

7.8%

15.6%

31.2%

3.平板电脑智能手机阅读方式

40.6%

30.6%

20.6%

2下列对表格的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A.随着年级增长,每日自由阅读的时间逐渐减少。

B.经典书籍阅读中随年级增长所占比重成倍增加。

C.电子阅读随年级的增长呈10%的比例逐层递减。

D.随着年级增长,阅读的数量与质量都有了提高。

3.探讨读书话题

请你任选一位学生的发言,提一条读书建议。(字数不超过60字,注意语言得体)

甲同学:面对茫茫书海眼花缭乱,心里够烦的,不想去读。

乙同学:现在太忙,做习题上补习班都来不及,没时间读。

丙同学:我读过很多书,但是读过就忘,找不到好方法读。

同学。建议:

1. C   这一副对联勉励我们要珍惜年少时光,勤奋读书。与读书活动的宣传主题最为契合。

2. D 

3.  示例:甲:你的生活中有什么感兴趣的事吗?你可以从自己有些兴趣书籍开始读,慢慢地你就会尝到读书的甜头了。   乙:其实长时间做习题,头脑昏昏沉沉的。读一些课外书,正好调节紧张的神经,学习会有更好的效果。   丙:读过就忘也很正常的。多读几遍,做摘录,写一点笔记是帮助记忆的好方法。况且,好书不厌百回读啊!

语文综合性学习。

“爱”是用心去帮助,是尊重,是理解。学生会决定利用假期完成一份“中华情,两岸心——海峡两岸爱心行动调查及反思”的报告。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同根同源,草根慈善】

材料一:新中国百位感动中国人物——天津老人白方礼,他连续十多年靠自己登三轮车的收入帮助贫困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直到他92岁病逝,他用破旧的三轮车踏出了中国人的善良与无私,他用瘦弱的脊梁挑起了莘莘学子的希望。

材料二:美国《时代》周刊2014年度最具影响力的百大人物——台湾卖菜老妇陈树菊,她持续数十年,以自己的微博收入向各类机构捐献了近32万美元的善款。她认为:慈善只是舍得与不舍得而已,钱要给最需要的人才是最有用的。

小方在整理材料时被下列人物的善行深深感动,想写一篇标题为“同根同源,草根慈善”的报道。请你根据标题及两则材料的共同点,帮助他筛选出撰写这则报道的关键信息。(至少写四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等交流,心灵提升】

有人说献爱心就是捐款捐物,而在调查中同学们发现有更多的人关注特殊人权的尊严及自我提升。结合下列一个或若干个材料,简要谈谈你对“爱与尊重”的理解。(4分)

材料一:2011感动中国人物——张平宜,她放弃优越的生活飞越海峡,十多年来坚持帮助被遗忘的麻风村的人们。为了一个底层群体的生活和尊严,为了打破这个群体的宿命,她勇敢地去挑战去行动。她对人性的关怀和尊重,已到了捍卫的程度。

材料二:2012年4月2日‚世界自闭症日‛,全国自闭症家庭关怀行动试点工作在厦门启动,以‚遥远星球的呼唤‛为主题,4月在厦门展开‚关爱自闭症儿童活动月‛系列活动。让全社会的人都能来关注、尊重和理解这个特殊的群体。

材料三:2012年5月31日,____到湖南山区看望当地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当工作人员给8岁的龙英俊递上一个粉红色书包时,他表示:‚我是男生,不要这个颜色‛。__说道:“哦,忘了你是个男子汉!”并赶紧让人换了一个蓝色书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要点与评分:能结合以下的共同点,写出其中四个关键信息,意思相近即可。

共同点:①海峡两岸底层的劳动人民;②自身经济状况不佳;③竭尽自己微薄的收入帮助别人;④数十年如一日,持续时间长;⑤全社会都敬佩和赞誉他们;⑥思想境界高尚,是社会真正的脊梁。

(2)要点与评分:明确写出自己对“爱与尊重”的理解;有结合一个或若干个材料

参考角度:对“爱与尊重”的理解:①爱并非单方面的同情和给予,并非只有同情、可怜、给予、救助,而更重要的是与被救助群体的人格的平等、交流与分享。②爱是真正发自内心的尊重以及对于被求助群体自身造血功能的提升。③爱是不抛弃,不放弃,对于弱势群体的爱始终如一。④爱是尊重对方的意愿,多关注,不强求。材料一中的张平宜尽全力帮助被遗忘的麻风村的人们,不仅仅是捐款捐物,而是从教育抓起,提高他们自我的生存和走出大山的能力。

材料二中对于自闭症儿童献爱心,已不局限于平常的救助,而是通过系列的活动引起社会的关注、尊重和理解。

材料三中__身为国家__,对留守儿童关爱有加,尊重他的要求。

语文综合性学习。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财商”,帮他们树立理财观念,培养理财能力,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根据下面两则材料提供的信息,概括下列国家教育孩子理财方面的共同点。(3分)

【材料一】法国家长让三至四岁的孩子学会区分不同金额的钱币,明白金钱下购买之间的“有机关系”,在不知不觉中建立理财的意识。在孩子10岁左右时,就给他们设立一个个人的独立银行账户,并划入一笔钱。日本人也讲究家庭教育,主张从小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零用钱。在孩子渐渐长大后,家长就要求孩子准备一本记录每个月零用钱收支情况的账本。

【材料二】

年龄

美国中小学理财教育目标

3~4岁

能辨认硬币和纸币;知道每枚硬币是多少美分,认识到无法把商品买光,因此必须作出选择。

5~7岁

知道硬币的等价物,知道钱是怎么来的。能够找数目不大的钱,能够数大量硬币。能看价格标签。

8~11岁

知道可以通过做额外工作赚钱,能够制订简单的一周开销计划,购物时知道比较物价。懂得每周节约一点钱,以便大笔开销时使用。

12岁

能够制订并执行两周开销计划,懂得正确使用银行业务中的术语。

13岁至高中毕业

进行股票、债券等投资活动以及商务、打工等赚钱实践。

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就目前我国家庭理财教育现状进行了现场采访,请你说出从这些记录中可以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

学生:过年了,我得了一大笔压岁钱,不过钱很快花光了。等到后来我过生日请同学吃饭,却没钱了,不得不向家长伸手要。

家长:我们夫妻挣得不多,平时连电话都舍不得打,但为了儿子,我们愿意为他花钱。只要儿子提出来,我们都尽力满足他,给他买苹果手机,买名牌鞋……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下面材料,给中学生提出至少两条理财建议。(3分)

【材料三】

理财专家对家长和孩子做过一次理财方面的调查。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家长会给孩子数量不等的零花钱,对孩子零花钱的使用很少家长会给建议或要求。在零用钱使用上,绝大多数孩子觉得零用钱够用并有结余,而对于结余的零花钱,只有18.4%的人想着存银行,绝大多数不知如何处理。

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共同点:家长和学校重视对孩子从小树立理财观念,培养理财能力。

(2)结论:中国家庭理财教育欠缺。

(3)建议:学生可建个零用钱记账本;开银行账户,把零用钱存储到银行;制定零用钱使用计划等。

阅读下面的材料,联系生活体会并回答下面问题。

在各自场合总是低着头、专注于手机而冷落周围人(或对周围的世界漠不关心)的那类人,被称之为“低头族”。

材料一:《手机》的作者刘震云所说:“我就觉得手机好像自己的生命,它对使用手机的人产生一种控制。”著名美食评论家沈宏非在博客中不无戏谑的写道:“自从上了微博之后,我的拍菜水准蒸蒸日上,吃菜的兴趣则江河日下。”

材料二:“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这是网上流传很广的一句话。当这句话成为现实时,多少会有一些悲凉。2012年10月,青岛市民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相约带着孩子去父母那里吃晚饭,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面前的孩子们却个个抱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

(1)根据材料和你的观察所见及生活经验,请你探究一下产生“低头族”的原因有哪些。

答:

(2)阅读材料,谈谈你认不认同“老人摔盘子离席”的做法,并具体谈谈你对这一事例的看法。

答:

1【答案】对虚拟世界的热衷;对亲情友情的淡漠;由于时间的零散;由于娱乐方式的丰富等。

2【答案】认同。老人“摔盘子离席”表达出对儿孙的不满,他不需要物资上的关心,只想得到精神上的抚慰。

综合探究。

佛子岭中心学校广播站《校园之声》栏目组正在进行《我爱黄河》专题采访。假如你正接受采访,你会怎么说?

(1)问:关于黄河,你最喜欢的成语和诗句是什么?

A.:成语: B.:诗句:

(2)黄河在历史上多次泛滥几经改道,现在黄河几近枯涸,请你为治理黄河提几点建议好吗?(不得少于两条)

(1)示例:闻一多  口的标杆、行动的巨人。

(2)示例: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语文综合性学习。

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6周年,实验中学九年级(1)班将开展一次以“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准备工作。

(1)【妙解汉字】“武”字与战争密切相关。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武”解释为“止戈为武”,这一解释反映了古人向往和平幸福生活的情感。“伐”字也与战争有关,请你推断它的字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味文化】伴随着战争,形成了丰富的战争文化。请写一句相对完整的与战争有关的古诗(词)或列举一部课外阅读过的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或一场战役或一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感悟和平】阅读材料回答:

中国雕塑家遥远创作的世界和平女神像坐落在诺曼底登陆战场遗址。世界和平女神像高10米,重16吨,用不锈钢制作。她那舞动绸带的双臂一前一后的舒展着,高举的左手上一只和平鸽展翅欲飞。在微风中展开的飘带与女神的双臂连为一体,远远望去,好似中国的“中”字、和平的“平”字,又像英文单词WORLD(世界)的第一个字母“W”和VICTORY(胜利)的第一个字母“V”。

从摘文中推断“世界和平女神像”造型的意蕴?(不超过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抒写心灵】活动中同学们自主搜集材料,创办了《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专刊,他们设计了这样一些栏目:

【栏目一】:浸着血与泪的往事。

收录了熟悉的战争故事,触目惊心的历史惨剧。

【栏目二】:战争智慧,是杀戮,还是自杀?

收录了战争诗词、军事成语、名人名言、兵法谋略等内容。

【栏目三】:今天,战争并没有远离。

同学们从网络、报刊上摘录了当前某些国家之间的军事动态及令人震惊的战争新闻。

【栏目四】:爱是幸福,恨是灾难!

栏目里同学们表达了对和平的期盼、对维护和平的思考。

请你从上列四个栏目中任选一个,为它写上一段60——100字的导读文字。(3分)

我选【栏目__________】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砍杀、攻打。

(2)“略”。只要跟战争有关的内容皆可。

(3)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世界和平终将实现。(意近即可)

(4)能扣住所选栏目内容,针对性强,语言有文采即可。

示例(一):栏目一。这里我们看到的是炮火与屠刀下鲜红的血,感受到的是炮火与炮火对峙的悲壮,印在我们心里更多的是国土和母亲屈辱和伤痛的泪,战争,我们不需要!

示例(二):栏目二:战争文化是血泪滋养的文化,兵法谋略究竟是用来杀戮还是用来消除仇恨?人类为什么非要拥有这些智慧?为了厮杀?还是自杀?

示例(三):栏目三:当我们正在优美的校园散步的时候,当我们滋滋有味吃着香甜可口的饭菜的时候,我们享受着安宁与幸福,在很远的地方,我们的同龄人正在饱受战火的煎熬,流血流泪,无家可归。

示例(四):栏目四:我们是朋友,我们是兄弟,我们是彼此挚爱着的亲人。我们的心灵应该洋溢着暖暖的春意,我们的脸上应该折射出人生的甜蜜,记住:爱是幸福,恨是灾难!

综合性活动

中国戏曲的角色可以分为 四大行当;我国的国剧是 ;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地方戏曲 。(任写三种)

生 旦 静 丑    虚拟   唱念做打   手眼身法步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汉朝人孙敬,非常好学,从早到晚地读书。有时疲倦了,想睡觉,就用一根绳子系住头发,另一头拴在房梁上拉直,这样如果再打瞌睡,就会被绳子拉醒。战国人苏秦读书欲睡,就拿锥子扎自己的大腿。后人将这两个故事合成成语 A. ,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其实,还有许多成语高度概括了古代那些勤奋读书的人和事,如 B. 、囊萤映雪、负薪挂角……

(1)请结合文意,在下面横线上写出A.、B.处的成语。

(2)如果你有一同学成绩特差,还特怕吃苦,特怕困难,请你至少用一个上面所填的成语写几句鼓励的话,让他能重新鼓起学习的信心。请注意语言表达要简明、连贯、得体。

 (1)悬梁刺股、凿壁倫光(闻鸡起舞、程门立雪、韦编三绝等)

 (2)示例一:同学,你一定听过“悬梁刺股”的故事吧,只要不惧艰难险阻,学习上的一切困难都可克服;只要有锲而涻 的精神,学习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

示例二:同学,自古英雄多磨难,如果我们具有“悬梁刺股”的精神,“程门立雪”的执着,何愁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呢?

综合性学习

(1)、第三单元开展了“我也追星”的综合性学习,仿照示例,任选下列的一位人物作简单的评价:闻一多 贝多芬 鲁迅 吕蒙

示例:我喜欢邓稼先,他是我国核物理学家,他具有为我国的国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你的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请你为营造氛围,推荐—则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你的评价:_例:我喜欢吕蒙,他是吴国大将,因为他肯学习,进步很快。 例:我喜欢闻一多,作为一名学者,他具有一丝不苟的精神。(作为民主战士,他具有大无畏的精神。)

(2)\有关读书的名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清明节始于周代,至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可谓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清明节适逢春天,春天是充满希望的季节。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清明节又称寒食节,寒食节源于有关春秋晋文公和介子推惊心动魄的传说。清明节还有祭祖扫墓、踏青游春、蹴鞠、插柳等一系列的风俗。

材料二:谷雨节气是“雨生百谷”的意思,每年4月20日或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下而上也”,故此得名。

(1)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内容。

(2)材料二介绍了和“谷雨”相关的哪些知识?

(3)联系两则材料内容,使用关联词语“不仅……而且……”写一句话,概括二十四节气和大自然、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1)清明节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2)①时间的确定②谷雨节气的由来③雨水增多,滋养谷物生长④谷雨节农民进入农忙时节

(3)示例:二十四节气不仅归纳了一年四季气候变化的规律,而且和人类的农事安排、民俗活动等密切相关。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