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
横竖撇捺,勾连交错间,记忆了历史,传承了文明。汉字,一个个奇妙的组合,展现了无穷的魅力与神奇的力量。
文字,是文明时代的标志。从甲骨文、金文、小篆到隶书行楷,汉字留住了历史的记忆,推动着中华文明的进程。汉字的构造和演化过程,体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质,体现着中国人的文化心态和对世界的感知方式。
识字,更思“知”字,我市某中学将开展以“探秘汉字”为主题的学习活动。你也来一试身手吧!
(1)下面是一个汉字的演变过程,请根据前几个字形将其简体楷书写在田字格内,并根据图片字形推知其本义。
这个字的本义是 。
书写:略。本义:上象手,下象树木及其果实。表示以手在树上采摘果实和叶子。意思是用手指或指尖轻轻摘取来。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语言表达。
被来历不明的金属片刺中内脏时,仍保护了全车乘客安全的浙江“最美司机”吴斌;车祸瞬间救学生,自己双腿遭碾压高位截肢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接住高楼坠下儿童的“最美妈妈”吴菊萍;勇救2岁落水儿童的“最美孕妇”彭伟平;“最美的哥”李泽勇、“最美女消防警官”杨丹,“最美导游”文花枝……他们都是我们身边再普通不过的人们,普通的职业,普通的模样,确是万千百姓自己评出来的、公认的最美人物。
从这些普通却被认为“最美”的道德榜样身上,你对“最美”的内涵有了哪些新的理解和认识,请简要谈一下。(不少于100字)
略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情境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5年6月5日是第44个“世界环境日”,也是我国新《环保法》实施后的首个环保日,我国今年的环保主题是“践行绿色生活”。
【材料二】 2015年6月4日,环保部公布的《2014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4年全国开展空气质量新标准检测的161个城市中,只有16个城市的空气质量年均值达标,有145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超标。
【情境】校园广播站准备办一期以“绿色生活我能行”为主题的节目,作为主持人,请你在节目的最后,结合以上两则材料向同学们提出建议。
你准备在广播中说些什么?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60字左右)
要求:观点正确(内容围绕“生活中的环保”和“空气质量”),语言简明连贯, 有称呼且得体,字数符合要求。示例:同学们,绿色生活我能行。建议大家出行时尽量步行或坐公交车;少使用一次性筷子。让我们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践行绿色生活。
下面是一位同学的习作片段,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①青春给予我们激情,我们就要热烈地拥抱生活□青春给予我们勇气,我们就要无畏地接受挑战。②世上并没有什么可怕的事,只要有 (不管前面的困难有多大,阻力有多大,都要义无反顾地前行)的勇气。③我们是青春的拥有者,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勇气是号角,让等待观望的人信心满怀;它就像是给人力量的强心剂,让许许多多精神萎靡的人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它也是向前奔腾的激流,推动徘徊犹豫的人勇往直前。
(1)句①的“□”中应加上的标点是 。
(2)如用格言警句来替换句②括号中的内容,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B.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C.舍生取义,杀身成仁D.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3)请修改片段中画线的句子,使句③结构整齐。
(1); (2)A (3)勇气像给人信心的号角,让犹豫不决的人不再等待观望;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围绕“荷”这个主题,学校开展了“网上读写与交流”系列活动。
⑴【消息撰写】你班小华同学从网上下载了一则消息:
昨日,记者从中山市政协获悉,明日上午9时,中山将在火炬开发区得能湖畔,举办第六届荷花节开幕式活动。据介绍,中山荷花节大约在每年的6月下旬左右举行,迄今已成功举办了五届。本届荷花节将展出各品种荷花,市民又多了一个赏荷消暑的好去处。开幕式当天,不仅将举行第六届荷花节开幕式的启动仪式,还将召开孙文莲研究成果分享会。
请你帮小华为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读写交流】小华把这则消息发布到班级网站论坛上,引起了同学们的关注。
①大家发现消息中“中山荷花节大约在每年的6月下旬左右举行”一句有语病,请你将错误的具体原因和修改方法向小华做一个解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华还在论坛上向大家征集对联下联。他拟出的上联是“陶渊明心胸旷达偏喜菊”,如果你跟帖,请你结合《爱莲说》相关内容,尝试对出下联。
⑴中山市第六届荷花节明日开幕。⑵①称呼,错误原因(“大约”和“左右”重复),修改方法(去掉“大约”或者去掉“左右”)。②示例:周敦颐情操高洁独爱莲
综合性学习
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书写,用惯了电脑的人手写汉字的能力会下降。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吸引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为此我校七年级四班要开展了“写好汉字,学好母语”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请你参加。
(1)【汉字书写我宣传】
结合材料,给《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拟写一句宣传标语。(紧扣主题,言简意赅,不超过15字)
(2)【仿照示例,为本次主题班会设计两个活动】
活动一:汉字书法比赛;活动二: 活动三:
(3)【汉字书写我给力】
假如你所在的班级举行有关规范汉字书写的辩论会,正反方激烈交锋,请针对下面的反方观点,为正方写出辩论词。
反方:现在是信息时代,计算机书写已经普及,有这样快而好的书写方式,我们何必浪费时间练习写汉字呢?
正方:
。
.示例:(1)书写规范汉字,传承中华文化;端端正正写字,规规矩矩做人。
(2) 示例:请老师举办书法讲座;优秀作业展览;观看汉字听写大会视频。
(3)示例:汉字或书法是我们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那是计算机不能代替的。书写汉字可以让我们感受汉字文化气息,可以培养我们对汉字文化的兴趣和感情。还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传承中华文化。(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近年来,学前教育成为教育热点话题之一。“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不能输,不能等,教与不教,就是不一样”等观念,成为许多家长的共识。许多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心态,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更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训练,更注重教育的即时效应。幼儿园小学化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材料二 当前学前教育的问题一方面是供不应求,另一个方面就是应试倾向,幼儿园“小学化”。群众对此反应强烈。发展学前教育,一要政府重视,加大投入;二要向公众普及对学前教育的正确理解,以避免再走弯路。
材料三
(1)请概括出前两则材料的共有信息。
(2)任选材料三中的一幅画,用简洁的语言介绍其内容。
(1)当前幼儿园出现了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小学化倾向。
(2)示例:画面上一只代表幼儿园的大手,把一本厚厚的小学课本硬往一个幼儿的嘴里塞,孩子背着沉重的书包一只腿跪着,张着大嘴,表情痛苦。
语文综合运用
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物风采”,通过学习,你对外祖母、鲁迅、蔡芸芝、贝聿铭、赵普等人已有了一定的了解,请你当一回小记者,采访其中的一个人物。请写出采访的目的,并扣住采访目的设计三个系统性的问题。
(1)采访的目的:
(2)问题:①
②
③
示例:贝聿铭 (1)了解其成才的原因、过程;(2)①对建筑有兴趣的原因;②成才的过程及转折点;③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青少年的期望。
综合性学习
中新网北京2月11日电 (记者 应妮)“2015首届中国诗歌春节联欢晚会”11日在北京举行。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专门题词。同时,晚会在广州、开封等地设立分会场。
本次诗歌春晚由屈金星任总策划,詹泽任总导演。海峡两岸著名诗人洛夫、郑愁予、席慕蓉、李小雨、汪国真、绿蒂、洪烛、北塔、柳忠秧、谭五昌等担任文学顾问。
____的词《念奴娇·追思焦裕禄》由著名朗诵家胡乐民演绎得声情并茂,感人肺腑,搏得阵阵掌声。著名朗诵家曹灿、瞿弦和、虹云、詹泽等朗诵了著名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余光中的《乡愁》、李瑛的《黄河落日》、席慕蓉的《一棵开花的树》、汪国真的《热爱生命》、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屈金星的《煤啊,我的情人我的黑姑娘》、洪烛的《桃花扇》、北塔的《慕尼黑:玛丽娅广场上空的中秋月》、柳忠秧的《圣美大江》和阿紫的《和春天一起上路》等名篇。
屈金星表示,举办中国诗歌春晚的目的就是要用诗歌唤醒大写的中国精神,激荡起建设中国梦的壮志豪情。而曹灿、瞿弦和、虹云等一流的朗诵家为此次公益春晚无私奉献,令人感动。晚会以朗诵为主,舞台简朴,回归内容本身,践行了中央勤俭办节会的精神。
台湾中国文艺协会理事长、著名诗人绿蒂称赞,诗歌春晚是中国春节诗意的表达,是海峡两岸团圆的心声!
在京著名诗人、诗歌评论家曾凡华、谭五昌、冰峰、楚天舒、祁人、赵福治、王博生等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近200位诗人参加了诗歌春晚。
1.探究材料。
请你细读以上材料,简要说明“2015首届中国诗歌春节联欢晚会”体现哪些特色?至少说明两点。(4分)
2.编辑诗集。
请你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空格。
从小学到现在,你也读过不少古诗了。请你打开记忆的闸门,以“古诗中的 ”为题,把你所记得和能够查阅到的相关古诗辑录到一起,编成一本专题诗集。如古诗中的离愁别绪、古诗中的风花雪月、 、 。
1.示例:全民参与(参加人数多);两岸互动;目的明确;意义非凡。
2.答案示例:春夏秋冬、山水风光、名胜古迹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
【材料一】
古人选择度量衡词的基本准则是“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意思是说古人从周围环境以及自己的身体上选择一些名词用作度量衡的单位。例如大家很熟悉的“寸”字,许慎的《说文解字》这样解释:“十分也。人手却一寸动脉谓之寸口。”意思是说人手后退一寸的脉搏处叫寸口,故谓之“寸”。“寸”的小篆字形为“ ”,“
”是一只手,“-”是指事符号,来指示寸口的位置,中医把脉的时候就是按寸口这个地方。至于“尺”字,《说文解字》里说:“十寸为尺。尺,所以指尺规矩事也。”“尺”的小篆字形为“
”,像人张开拇指和食指或中指在测量长度,像极了我们口语中所说的“拃”(读作zhā)这个动作,巧的是如果以一指宽为一寸,那么一拃正好是十个手指并拢的长度。
【材料二】
“丝”这个长度计量单位现在几乎很少有人知道,更不知道1丝=0.01毫米。“丝”并不像米、厘米、毫米那样常用,但“丝”作为长度计量单位,其实在成书于公元四世纪的《孙子算经》里就出现了:“度之所起,起于忽。欲知其忽,蚕吐丝为忽,十忽为一丝,十丝为一毫……”,意思是说,“忽”是长度的最小单位,从长度来看,十忽等于一丝。不仅“丝”被用作很小的计量单位,“毫”也如此,我们能从它们的字义上找到线索。“丝”字的甲骨文形体像两束丝,因此它最初的意思就是指蚕丝。“毫”本来是指鸟禽“细而尖的毛”。蚕丝和鸟类的毛都是微小的事物,两者相较,蚕丝更细,古人把“丝”和“毫”分别用作“忽”之上的长度计量单位的缘由据此可以推断。
【材料三】
|
数值 | 商 | 战国 | 秦汉 | 三国 | 南朝 | 隋 | 唐 | 宋元 | 明清 | 现代 |
一尺换算厘米数 | 16.95 | 23.1 | 23.1 | 24.2 | 25.8 | 29.6 | 30.7 | 31.68 | 31.1 | 33.33 |
1.根据材料意思,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对“寸”和“尺”两字的解说有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推断古人选用“丝”“毫”作为很小的长度计量单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回答问题。
(1) 从古至今一尺的实际长度有何变化趋势?请用一句话概括。
(2)《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说邹忌“修八尺有余”,《隆中对》说诸葛亮“身长八尺”,两文中的“八尺”所指的实际长度一样吗?请说明理由。
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理解和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A.以上三则材料围绕的共同说明对象是中国古代长度计量单位。
B.“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忽为一丝,十丝为一毫”,由此可以推测中国古代长度单位使用十进制。
C.“丝”“毫”都是很小的长度计量单位,这两个字合成的词“丝毫”的意思就是极微小的一点点。
D.成语“七尺之躯”出自战国时期的《荀子》一书,意指成年男子,可见当时成年男子平均身长七尺,跟现在成年男子平均身高1.70米几无差异。
1.
(1)举例子,说明古人选择度量衡词“近取诸身”的基本准则
(2)古人选择度量衡词的基本准则有“远取诸物”,“丝”“毫”当时都是常见的微小物体所以会被选用为很小的长度计量单位。
2(1)总体变化趋势是越来越长。
(2)不一样,邹忌是战国时期的人,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人,这两个时代一尺折合的厘米数不同,所以两文中的“八尺”所指的实际长度不一样
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