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明同学有感于这次活动写的随笔片段,根据语境,为这段话补写一句完整的结语。(3分)
从古时起,人们就学会了在泥土上种庄稼而获取食物,用泥土搭建房屋而得以栖身。人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土地上劳作,泥土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向人们提供生命之粮。到了现在,泥土对人们的恩惠更多了,人们从泥土中汲取石油、煤,人们从泥土中探掘各种稀有金属。 。
泥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泥土促进了人的发展、人靠泥土而生存繁衍),我们要感谢泥土(保护土地)。(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三分)
仔细阅读下表,按要求答题。(2分)
我国目前土地利用类型构成表
类型 | 可利用土地 | 难利用土地 |
耕地 | 林地 | 草地 | 工矿交通城市用地 和内陆水域等 | 沙漠石头山地 永久积雪和冰川 |
比例(%) | 13.5% | 16.6% | 32.6% | 15.7% | 21.6% |
分析上表数据,写出你得出的两点结论。
(1) (2)
土地利用类型齐全(多、丰富、五种);各类土地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可利用土地中耕地、林地少,草地多);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答出其中任意二点即可)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右边是小明同学在学校环境保护宣传月所收集到的图片。
【材料二】2011年我国西部地区旱情严重,导致土壤表层墒情不足,农业受灾严重,森林火险气象等级持续偏高。干旱出现早、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干旱程度重是本次干旱发生发展的主要特点。
【材料三】新一轮联合国气候峰会已于11月28日至12月9日在南非德班举行。一些世界最大的公司联合起来“紧急呼吁”各国政府行动起来,针对气候变化达成“稳健、公平和有效的协议”。
(1)结合材料一,请你替图中那只站在树桩上的小鸟写一段话(写给人类)。(2分)
(2)请结合材料二及材材料三,写出你的探究结果。(不少于两点,2分)
(3)结合“气象物候”专题,请你探究造成材料三中现象的主要原因。(不少于两点,2分)
(4)在学校环境保护宣传月中,宣传部收到下面三则标语,请你从中选择最合适的一条作为学校条幅挂在大门前,并写出你选择的理由。(2分)
⑴小草有生命,足下多留“青”。
⑵地球是我家,绿化靠大家。
⑶愿君莫伸折枝手,鲜花亦自有泪滴。
选择: 理由:

(1)称呼恰当,内容要具体针对性。(必需要说到对森林的砍伐使鸟类无家可归,并表达歉意怀悔改并从我做起。)
(2)①近年来,气候条件日益恶化,自然灾害日渐频繁,给全球带来极大危害;②认识自然灾害的危害,采取可行措施,减少人为破坏,已成为全球共识。
(3)我国西部地区地处我国高原地区,又远离海洋,本来降雨就少,再加人类活动加剧,对自然形成了较大的破坏,如森林被砍,植被破坏等,使当地的降雨受到了影响。
(4 )
下列用词造句有误的一项是( )
A:酝酿:这次班会经过大家的充分酝酿,组织得非常好。 B:拮据:她的性格十分内向,在陌生人面前常常拮据不安。 C:怂恿:在朋友的极力怂恿下,我决定今年暑假去西藏旅游。 D:精致:文具店里摆放着几个精致的笔盒,我很想买一个。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材料一:2011年8月26日,江苏如皋司机殷红彬在驾驶公交车途中,停车搭救一名骑车侧翻的石老太太,反遭获救者诬陷为撞人。幸亏公交车的监控录像将救人的过程清晰记录下来,得悉有这段录像后,石老太太表示道歉。
材料二:【分析数据】如图是一家研究机构的调
查结论:
(1)请你为材料一拟一个新闻标题(不超过10个字)(2分)
(2)你从右图中读出的主要信息是(3分)

(1)施救老人反被诬
(2)60%以上的人(大多数人)因为曾经听说或遭遇过不公平的事就再不会挺[c7314d77f4944fb4.gif]身而出了,或“只有极少数(17.5%)人会一如既往地挺身而出”,或“不公平、不公正的社会环境对人的负面影响很大”。
读下列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①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的城市人口中,71.9%的人居住在贫民窟,而且贫民窟人数在急剧增加。贫民窟已给城市带来危机。②在贫困的非洲国度安哥拉,孩子们没有受教育的机会,许多孩子被赶出家门,遭受辱骂、毒打,甚至被烧死或活埋,就因为他们的父母认为他们掌握邪恶的巫术。③多年来,世界粮食计划署一直没有停止对非洲贫困地区的粮食援助。今年,又给予非洲20亿美元资金的粮食援助,相当于2002年对全球援助的总额。
非洲地区的贫困和愚昧带来了巨大的社会问题(人口增长、教育落后),且给世界增加了沉重的负担。(大致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的探究,只要正确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综合实践题。(8分)
班级将组织“爱我家乡”的主题语文实践活动,假如你是“方言研究会”的负责人,
(1)、你准备怎样搜集家乡方言素材?写出你的具体办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照《现代汉语词典》词语注释的体例,编写三个常用的方言词条。(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家乡,说方言还是很普遍的现象,你怎样看待这种现象?(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下列消息内容,提取四个关键词语并填写在横线上。(4分)
4月23日下午,中国在青岛附近黄海海域举行海上阅兵,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建军60周年。这是人民海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上阅兵,也是中国第一次举办多国海军检阅活动。____乘坐“石家庄”号导弹驱逐舰,检阅中外舰艇。
关键词语:
[583d8f801d0c73e1.jpg]
综合性学习(8分)
近年来,国际社会对低碳经济重视程度明显提高。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期问,“低碳生活”这一名词又逐渐走进普通群众。最近的“两会”中“低碳生活”“低碳经济”的呼声也不断传出。所谓的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最终目的是实现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⑴绍兴市准备就开展“低碳生活”主题宣传实践活动。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条含有修辞手法的宣传标语。(2分)
⑵9月22日,绍兴市迎来了第五个“无车日”,今年“无车日”主题是“绿色交通,城市未来”。 “无车日”不是禁止开车,而是建议少用车。古语说“欲速则不达”,汽车时代带来的速度不应该以大量环境污染为代价,我们可以从起步阶段吸取欧美国家的前车之鉴,从我做起,逐步形成一种文明开车的自觉行为。请谈谈你对本次“无车日”主题的理解以及对“无车日”活动的看法(50字左右)。(4分)
⑶作为普通市民,你觉得还可以在哪些方面响应“低碳生活”的号召?请列出两条。(2分)
⑴示例:①节约环保我能行,全球变暖不会赢,低碳生活最英明。②多种花草多栽树,少开车,多走路,节电节水节燃料,减排低碳要觉悟。⑵主题理解:为了城市未来的发展,也为了我们自己,尽量采取绿色、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看法:言之成理即可。⑶示例:随手关灯;开冰箱门的次数尽量少而且时间要短;用节能灯泡;电脑电视不使用时选择关机而不是待机。
口语交际。(2分)
绍兴是第八届残运会火炬接力第一站。9月23日上午9时30分,大禹陵祭禹广场,火种护卫从火种灯中引出火种。首棒火炬手、绍兴第一个残疾人世界冠军娄小仙接过“红船之火”,从祭禹广场出发,开始了绍兴站的传递。作为绍兴晚报小记者,请用委婉、得体地语言就你最关心的问题对娄小仙进行采访?
略。委婉得体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