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下列各句中的虚词(自编)(16分)A.

(1)为 及相( ) 而能以天下事己任( )

尝奏荐某人某官( ) 项之强( )

舌一吐而二虫尽所吞( ) 知之知之,不知不知( )

两段( ) 不疾也( )

(2)以 太祖常劝读书( ) 而能天下事为己任( )

普又其人奏( ) 跪而拾之归( )

大穰( ) 何不试之足( )

意将隧入攻其后也( ) 盖诱敌( )

(3)乃 太祖悟( ) 以瓦布之( )

悟前狼假寐( )

(4)虽 多忌克( ) 乘奔御风( )

(5)而 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 置之其坐( )

舟已行矣,剑不行( ) 拔山倒树来( )

舌一吐二虫尽为所吞( ) 学不思则罔( )

时习之( ) 默识之( )

两狼之并驱如故( ) 人不知不愠( )

(1)为  做、任、担任   当作、作为   做、任、担任  因为   被  判断词,是  成为  如

  (2)以  介词,用、拿    介词,把    介词,把   相当于“而”,不译

介词,因,后省“之”     连词,来   用来

  (3)乃  副词,才     于是,就       副词,才

(4)虽  虽然     即使

(5)而  转折连词,但、却      顺接连词,可不译    转折连词,可是   表修饰

        表承接,便、就     转折连词,却     表承接      表修饰     

        转折连词,可是     转折连词,却

解释下列各句加点词(2分)(自编)(7分)A.

(1)普少习吏事( )( ) (2)学术,为相( )( )

(3)每归府( ) (4)读之竟日( )

(5)既薨( )( ) (6)用其人( )

(7)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 )

(8)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 )( )

(1)少:年轻时  习:熟悉   (2)寡:少  及:等到    (3)第:府第,大的住宅

  (4)竟日:整天             (5)既:……以后,已经  (6)卒:终于

  (7)龌龊:形容人过分谨慎,拘于小节。   循默: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

  (8)尝:曾经  奏:上奏  荐:推荐

选出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两项( )( )(4分)

A:子子孙孙无匮也 / 无无尽 B:每假借于藏之家 / 乡何处达 C:余观夫巴陵状 / 不可 D:京中有口技者 / 能言辩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3—5题。(7分) 人世间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唯有对自己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现实中,某些人虽然正承担着一些责任,但却是完全被动的。他们之所以把一些做法视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出于自觉的选择,而是由于习惯、时尚、yúlùn( )等原因。pìrú( )说,他们把偶然却又长期从事的某一职业当作了自己的责任,从不尝试去拥有真正适合自己本性的事业;他们一发现社会上流行什么,自己应该就觉得紧紧跟上去;他们十分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谨小慎微地为这种评价活着。由于不曾认真地想过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什么,在责任问题上也就必然是盲目的了。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2分) ( )

A: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已经的意思) B: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区……(安抚、平定。这里有控制__的意思) C:发高烧和打寒噤的时间,孩子们也没停下来。(因寒冷而哆嗦,这里指疟疾发作时的症状) D: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丰收的业绩)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4分)

①人不知而不

②以先帝遣德。

③便向路,处处志之。

之不能尽其材。

[241d5ff02a72e812.jpg]

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王视晏子日:“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日:“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日:“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A:晏子避席对日 避:躲开。 B:其实味不同 实:果实。 C:圣人非所与熙也 熙:同“嬉”,开玩笑。 D:寡人反取病焉病:辱。

比较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时代的发展异常迅猛,我们要做有志而勤奋的新一代少年,就必须做驾驭时间的主人。

A: 古人在生产和战争中总结出了驾驭车马的多种方法,把它归纳为“十八式”。 要想遏制“诈弹”事件频繁发生,就必须强化法律的严肃性与威慑力。 B: 法院应当化被动为主动,及时公布权威信息,遏制网络谣言漫延。 在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上,东城职校同其它职校明显不一样,他们就分道扬镰,各显特色。 C: 两位曾经朝夕相处的好朋友终因志趣不同而分道扬镳,令人唏嘘感慨。 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解释“海市蜃楼”、“沙漠魔鬼”这些光怪陆离的自然现象。 D: 要想不受光怪陆离的现代都市生活的__,就必须培养自己高雅的情趣。

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他不想让颠沛在外的同乡蒙受阴影。

(2)听说从此信客已赋闲在家……使他深受感动。

(3)他死时,前来吊唁的人非常多。

(4)有一个信客,年纪不小了,已经长途跋涉了二三十年。

[30fac3027a150e42.jpg]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其”所指代的内容。

①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

②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③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

④稍稍宾客其父( )

⑤父利其然也( )

[08edd17bae33dc48.jpg]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