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想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有知识是不够的,还要不断地追求新知识,否则就不能进步,不能创新。
默而(识)之,学而不大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有于我哉?
阅读《〈论语〉八则》,完成文后问题。
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⑴默而识之( )⑵不耻下问( )⑶不亦说乎( )
⑷不亦君子( )⑸学而不厌( )⑹人不知而不愠( )
⑺学而不思则罔( ) ⑻思而不学则殆( )
2.“而”的用法有:表并列、表转折、表承接,请解释下列句子中“而”的意思: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⑶温故而知新( ) ⑷学而不思则罔( )⑸择其善者而从之( )
3.翻译下列句子:
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⑵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视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5.《论语》是记录 的书。“论”是 的意思。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 家、 家, 的创始人。
1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默而识之( )( ) ②学而不厌( )( )
③必有我师焉( ) ④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 )( )
17.翻泽下列句子
①何有了我哉: 。
②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18.“默而识之”说的是学习态度还是学习方法?
。
1.⑴记。⑵以……为羞耻。⑶同“悦”,愉快。⑷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⑸满足。⑹恼恨、怨恨。⑺迷惑而无所得。⑻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2.⑴表并列⑵表转折⑶表承接⑷表转折⑸表承接
3 .⑴聪敏而又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所以被称为“文”。
⑵学习而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从不感到厌倦,对于我有哪些呢(在我这里有什么呢、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
子曰: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论语》八则)
默而识之
子曰:“默而识之, ,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学而不厌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最是一年春好处,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② ,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⑨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
④ , ,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⑤林寒涧肃, ,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三峡》)
⑥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 》)
⑦ , ,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⑧ ,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dea5f19a39703520.jpg]
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6分)
(1)子曰:“默而识之, ,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2) ,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3)潭中鱼可百许头, 。(柳宗元《小石潭记》)
(4)停杯投箸不能食, 。(李白《行路难》)
(5)人生和自然都是难以完满的,因此,人们常用苏轼《水调歌头》中“ , ”的词句来劝慰人不要过于忧愁悲伤。
(1)学而不厌 (2)潮平两岸阔 (3)皆若空游无所依 (4)拔剑四顾心茫
然 (5)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每空1分,错、漏、添加均不予记分)
下列各句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他看上去是个孔武有力的硬汉子。(孔武有力:勇武而有力量) B:他一整天都有点神情恍惚(恍惚:精神不集中) C:母亲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虽到老年,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辍:停) D: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识:知识)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 ,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
(2) ,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 ? (杜牧《阿房宫赋》)
(4)子曰:“ , ,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1)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