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组中,加点文言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两项是
A:又何间焉/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B:虽欲言,无可进者/虽不能察,必以情 C:以塞忠谏之路/以伤先帝之明 D:不能名其一处/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1分)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
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7. 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4分)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劳其筋骨
(3)困于心衡于虑 (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8.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9文中所举舜、傅说等六位名人有什么共同特点?(2分)
20.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读了这篇文章后有什么启发?(2分)
17.(1)被选拔 (2)使……劳累
(3)通“横”,梗塞、不顺
(4)明白,了解
18.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19.都是出身低微并历经磨难,后来受到重用干出了大事业。
20.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如要成才就要经受磨练,遇到困难时要经得起考验;要有忧患意识,不能贪图安逸等
【译文】:顾荣在洛阳的时候,一次应人邀请赴宴,发现端送烤肉的仆人显露出想吃烤肉的神情,于是就停下吃肉,把自己那一份给了他。同座的人都讥笑顾荣有失身份,顾荣说:“哪有成天端着烤肉而不知肉味这种道理呢!”后来遇上战乱过江避难,每逢遇到危急,常常有一个人在身边护卫自己。问他原因,才知道他就是当年端送烤肉的仆人。
文言文阅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丁海,
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山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3)入则无法家拂士 ( ) (4)国恒亡( )
2.先用“/”给下旬划分朗读节奏(只标两处),再将它译成现代汉语。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要证明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开头列举舜等六人的事例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学习本文你受到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l)任用,选拔 (2)这(个) (3)通“弼”,辅佐 (4)常常,经常
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这一切)表现在脸色上,抒发在言语里,(这)之后才能被人所了解。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运用排比手法,以较强的语势和大量的事例,有力地证明人如果要担负重任,有所作为,必须经受一番艰苦磨炼的道理。
5.答案略。(可从“困难对人的成长的意义”方面入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②困于心,衡于虑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在开篇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 。
1.(被选拔) (通“横”,梗塞,不顺)
2.(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3.人要成大器,就必须经受磨练。(意思对即可)
默写句子(七题任选六题,8分)
①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②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③空乏其身,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④国恒亡, 。
舜发于畎亩之中
人恒过,然后能改。
行拂乱其所为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出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A: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B: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C: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下列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又何间焉 B:行拂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拂士 C:夫战,勇气也 夫语妻曰:“吾为王作剑……” D:须眉毕见 路转溪桥忽见
下列句子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卿欲何言 ②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③吾属今为之虏矣④不然,籍何以至此 ⑤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⑦子何恃而往 ⑧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A:①④/②③⑥/⑤⑦⑧ B:①④⑦/②③/⑤⑥⑧ C:①④②③⑥/⑤⑦⑧ D:①④⑦/②⑥/③⑤⑧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 ( 《孟子•告子上》 )
② 孟子曰:“富岁,子弟多赖①;凶岁,子弟多暴。 ( 《孟子•告子上》 )
③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 《孟子•告子下》 )
【注】①赖:同“懒”
15.出自选段①的一个成语是什么?该选段孟子提出了怎样的为学主张?(2分)
答:
16.选段②③孟子阐述了怎样的教育观?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答案】
15.一暴(曝)十寒。(1分)为学必须专心致志,勤勉持恒(不可间断)(1分),才能有成。
16.阐述了环境移人的教育观:(1分)①环境的好坏会影响一个人的好坏,比如青年人因为富裕而游手好闲,因为穷困而显得残暴,就是这个道理;(1分)②困境有时反而能激发人的意志,成为有大用的人才,舜、傅说、胶鬲等就是如此。(1分)(+简要分析,1分)
【解析】
15.
试题分析:“一日暴之,十日寒之”即“一暴十寒”。孟子认为,即使有普天之下最容易生长的东西,曝晒它一天后,又寒冻它十天,没有能够成活的。他以此来比喻学习,学习不能学一天,荒废十天,要持之以恒。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6.
试题分析:②孟子说:“丰年,子弟大多懒惰;荒年,子弟大多横暴”由此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③中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都是从困境中崛起的,所以说困境能激发人的意志。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参考译文:
①孟子说:“对于大王的不明智不要诧异。即使有普天之下最容易生长的东西,曝晒它一天后,又寒冻它十天,没有能够成活的。我进见的次数很少,我一退出来,寒冻他的人就到了,我对他刚有的那点善心的萌芽又能怎么样呢?
②孟子说:“丰年,子弟大多懒惰;荒年,子弟大多横暴
③孟子说:“舜在农田之中被提拔出来,傅说从夯土筑墙之中被提拔出来,胶鬲从贩卖鱼盐之中被提拔出来,管仲从狱中被提拔出来,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生活中被提拔出来,百里奚从集市被提拔出来。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是( )
A:利与善之间也(中间)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如果) B:河内凶(暴发洪水) 因之以饥(继) C: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贫困) 贼仁者谓之贼(损害) D: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子路的名)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被提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