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下列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绥靖(安抚,平定) 落英缤纷(落花) 无论魏晋(不要说,更不必说) B:箱箧(箱子)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亲近而不庄重) C:典质(抵押) 故人不独亲其亲(以……为亲) 其两膝相比者(比:靠近) D:举箸(筷子) 神情与苏、黄不属(没有关系)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益:好处)
下列各组中,加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两项是( )
A:悉以咨之 / 宣悉以班诸吏 B: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 欣然起行
C:若儿戏耳 / 若毒之乎 D:(1)宜乎众矣 / 宜多应者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 花之富贵者也;莲, 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 不蔓不枝.
(3) 陶后鲜有闻. (4) 宜乎众矣.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翻译:
(2)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翻译:
13.下面句子中的“之”字与“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中的“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 水陆草木之花. B.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牡丹, 花之富贵者也. D.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14.在文中找出与“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之!” “莲,花之君子者也”互相照应的句子.(2分)
答: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之!与(1) 一句相照应; “莲, 花之君子者也”与(2) 一句相照应.
15.《爱莲说》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称莲是“花之君子”,根据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是什么样的人? (3分)
答: .
11. (4分) (1) 多 (2) 生(长)枝蔓 (3)少/很少 (4) 应当
12. (4分) (1)莲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并不显得妖艳. (2)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13. (2分) 答:B
14. (2分) (1)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2)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5. (3分) 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是具有洁身自好清高不凡不慕富贵等高尚情操的人.(意合均可)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的词。(6分)
(1)可爱者甚【蕃】 (2)出淤泥而不【染】
(3)【宜】乎众矣 (4)花之【隐逸】者也
(5)陶后【鲜】有闻 (6)花之【君子】者也
2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23、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4、用菊花来正衬莲,用牡丹来反衬莲。
5、暗讽贪慕富贵的人太多,是作者对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恶浊世风的强烈讽刺与厌恶。
6、 牡丹---“ 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
作者在文中寄寓着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译文:
(2)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译文:
(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1)打开窗户观看,(便看到)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2)所以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是“大同”社会。
(3)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下面几句话都有言外之意,试做分析。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①作者对官僚们寻欢作乐生活的批判态度。②作者这种写法颇似“一字褒贬”,文中只说牡丹是“花之富贵者”,此外别无贬辞,但从“宜乎”一语却可以看出他对世风的鄙视。
探讨与练习三:“之”有时相当于“他(她、它)”“这(那)”,有时相当于“的”,有时却只有表示语气的作用,没有实际意义──后一种用法往往凭语感就可以察觉到。试用此法辨析下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从淤泥中生长出来而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的洗涤,却 而不显得妖媚
对于牡丹的爱,那应该是有很多的人了!
下列各组中,加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两项是( )
A:悉以咨之 / 宣悉以班诸吏 B: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 欣然起行 C:若儿戏耳 / 若毒之乎 D:(1)宜乎众矣 / 宜多应者
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绥靖(安抚,平定) 落英缤纷(落花) 无论魏晋(不要说,更不必说) B:箱箧(箱子)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亲近而不庄重) C:典质(抵押) 故人不独亲其亲(以……为亲) 其两膝相比者(比:靠近) D:举箸(筷子) 神情与苏、黄不属(没有关系)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益:好处)
噫!菊之爱.__________。莲之爱,________?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