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人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处处志之”,而后来“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陶渊明《桃花源记》)

渔人离开桃花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向所志”却“不复得

路”,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境界,同时增

强了文章的神秘色彩。 

解释下列加点词。

(1)黄发垂髫 ________________

(2)余人各复至其家 ________________

(3)溪行 ________________

(4)便扶路 ________________

(5)未 ________________

(1)老人和小孩 (2)邀请 (3)沿着 (4)原先的、先前的 (5)实现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 文言词语

①未果,病终( )  ②亭亭净( ) ③卧右膝,右臂支船( )

④无案牍之形( ) ⑤处处之(  ) ⑥便扶路 (   )

不久;立;通“屈” 弯曲;使....劳累;做标记;旧的,从前的;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开头) B: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形容细碎的说话声) C: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大家) D:我惧惮她什么呢!(害怕)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类 B:便扶向路 扶:沿、顺着 C:可爱者甚蕃 蕃:多 D:男有分,女有归 归:回家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4分)

①人不知而不

②以先帝遣德。

③便向路,处处志之。

之不能尽其材。

[241d5ff02a72e812.jpg]

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惧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他评价的是( )

A:英国君主立宪制 B:德国君主立宪制 C:美国总统共和制 D:法国共和制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