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举办“科技创新周”活动,在学生中广泛征集小发明、小制作。中学生参加此项活动().
A:有利于把自己培养成创新型人才 B: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C:会耽误学习的时间,影响学习成绩 D:有利于培养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
了解中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的过程与特点,属于()。
了解中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的过程与特点,属于()领域。
你认为中学生应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青少年,我们能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做些什么?)我们青少年怎样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贡献?
2010年的“三八”妇女节,某一学习小组为了解本地区大约有多少中学生知道自己母亲的生日,随机调查了100个中学生,结果其中只有30个学生知道自己母亲的生日,对于这个关于数据收集与处理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调查的方式是普查 B:本地区约有30%的中学生知道自己母亲的生日 C:样本是30个中学生 D:本地区约有70个中学生不知道自己母亲的生日
某地为了解从2004年以来初中学生参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情况,随机调查了本地区1000名初中学生学习能力优秀的情况.调查时,每名学生可以在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解题技巧,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等六个方面中选择自己认为是优秀的项.调查后绘制了如下图所示的统计图.请根据统计图反映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①学生获得优秀人数最多的一项和最有待加强的一项各是什么?
②这1000名学生平均每人获得几个项目为优秀?
③若该地区共有2万名初中学生,请估计他们表达能力为优秀的学生有多少人?

①人数最多:解题技巧;有待加强:动手能力
②2.84
③3500人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新时代中学生的新形象
社会在向前发展,时代也在不断进步,各行各业的人们都以新的形象展现在新的时代。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同样也要与时俱进,要以新的形象去面对新的时代,以新的特点去适应新的时代,这对每个中学生是十分重要的。我认为中学生应具备这样的新形象:敢于创新,重于实践,还要学会为人民服务。
创新对一个国家来说显得极其重要。创新贯穿于人类发展的任何时期、任何角落,它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社会发展的关键、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加速了社会的进步,丰富了社会的财富.一个国家只有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不创新就要被淘汰,就要被消灭.国家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在新时代中,各行各业都在飞速发展,如果没有创新精神,是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所以说,勇于创新是中学生应具备的斯形象。
除了创新, 实践也很重要.有了新方法,不去实践,也只是纸上谈兵,毫无实际意义.学校之所以重视我们中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就是想让我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将新的创意运用到实际中去,这样有利于我们良好素质的培养,同时,我们创新能力也得到更好的发挥.而且,我们能在实践中得到真正的知识,只有你亲自做了,体验了,才会有新的感受,“绝知此事要躬行”也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说,重于实践也是中学生应具备的新形象.
创新和实践,我认为它们最根本在于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中学生必须做到的。一个不热爱国家和人民的人,又怎能谈得上具备斯时代的新形象呢?如果不为人民服务,他心中只有自我,是难以有所作为的。有些中学生认为要为人民服务就得大有作为,其实不然,只要能补一块砖,添一片瓦,都是可以的。所以说,为人民服务是中学生庄具备的断形象。
在新的时代里,我们中学生要具有靳的形象。我坚信,只要我们具备敢于创新、重于实践、乐于为人民服务的新形象,我们中学生是能够与时俱进的!
修改下面句子,使之表意明确,语法规范。(3分)
创新和实践,我认为它们最根本在于为人民服务。
答:
从下面句子中删掉一些词语,使之与上下文表意一致,衔接得当。(3分)
一个不热爱国家和人民的人,又怎能谈得上具备新时代的新形象呢?
答:
.作者认为“勇于创新是中学生应具备的新形象.”本文第二段内容能否支撑这一
观点?为什么?(4分)
答:
【小题】.(3分)下面几种修改都应视作正确答案。
①新和实践,我认为它们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
②我认为创新和实践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服务。
【小题】(3分)删去“国家和”.
【小题】(4分)不能支撑.因为本段内容重点在强调创新对于国家、民族、社会的意义和作用,没有论述“勇于创新是中学生应具备的新形象”这一观点.
解析: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