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A: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 B: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乡为身死而不爱。(《鱼我所欲也》) D:小惠未偏,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__________,__________,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 》。
2.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2分)
(1)举: (2)任 :
3.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
A.舜/发于/畎亩之中 B.曾益/其所不能
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D.入/则无法家/拂士
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译文:
(2)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译文:
5.概括选文第一段的大意。
答:
6.这篇选文对你今后的学习或生活有怎样的指导意义?
答:
1.《孟子·告子下》或《孟子》
2.(1)被选拔(2)责任,使命
3.D
4.(1)使他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2)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意译亦可)
5.(举例)论述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都)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磨炼的观点。
6从磨炼意志;知错能改;做事要有原则;要提出好的建议等方面回答。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下列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国恒亡 持之以恒B.行拂乱其所为 春风拂面
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家喻户晓D.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世瞩目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练
B.文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而”与“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的“而“用法一样,都是表示“并列”。
C.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D.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本文指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三个方面经受艰苦磨难,其中,思想上要 ,
行为上要 (用原文回答 )
9.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体会。
5.C 6.B
7.①用这些来让他们内心警觉、使他们性情坚忍起来,增加他们所没有的才干;
②忧患使人生 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委靡死亡。
8.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
9.例:磨难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要有危机意识,不要贪图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分析__原因的句子是: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必先苦其心志,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劳其筋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