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用“/”划出下面句子朗读停顿的地方。

元 方 人 门 不 顾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行( ) ②相而去( )

③下车之( ) ④入门不(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待君久不至,已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君与家君期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元方/入门/不顾或元方/入门不顾

2.①约定   ②丢下、舍弃  ③拉   ④回头看

3.①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②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

4.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不算失礼,对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应该如此求全责备;一种认为算失  礼,因为从原文中可看出,元方虽年幼,却已很懂礼,对别人说得头头是道,应该知道自己  在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做。两种说法言之成理均可。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与友行( (2)尊君在

(3)入门不 (4)相而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待君久不至,已去。

(2)友人惭,下车引之。

3.这则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1(1)约定  (2)通“否”,表疑问  (3)回头看 (4)丢下.舍弃

2(1)(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开了。

(2)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芳。

3做人要重礼守信。

课内文言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陈太丘与友行 ( ) (2) 太丘舍( )
(3)尊君在? ( ) (4)元方入门不( )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待君久不至,已去。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用有原文回答)?

4、故事中陈太丘的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请谈谈你的看法。(理由要充分)

1(1)约定(2)离开(3)同“否”,表否定(4)回头看

2(1)他等您好久不见您来,已经走掉了。

(2)到中午不来,便是不守信用;当着儿子的面骂父亲,便是不懂礼仪。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可以谈失礼,也可以谈不失礼,要说出自己的理由。失礼,友人已经认错了,就应该原谅他。不失礼,友人错在先。言之有理即可。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尊君在( ) (2)下车之(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待君久不至,已去。

(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

4概括评价文中的两个人物。

(1)陈太丘

(2)友人

5.从课文中你得到了哪些做人方面的启示 ?(至少答两条)

1(1)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2) 拉 牵拉    

2.(1)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我父亲)已经离开了   (2)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3.语言描写    

4.(1)守时    (2)无信无礼    

5. 示例:要诚信守时,要践行诺言;要有礼貌,要尊重他人 ;要有勇气主动承认过错。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与友行( ) (2)后乃至( )

(3)相而去( ) (4)下车之( )

2.仿照例句,补出下列句子中缺省的部分。

例句:(陈太丘与友)期日中,(友)过中不至。

①太丘舍去,( )去后( )乃至。

②( )待君久不至,( )已去。

③(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通过本文可知元方是怎能样的一个孩子?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

1.(1)约定(2)离开(3)丢下、舍弃(4)拉

2.①太丘    友②家君    家君③君    君 

3.(陈太丘与朋友)约好正午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 

4.聪明机智的孩子。客人无礼在先是事实,元方年仅七岁,懂得指出客人的不对,维护父亲的尊严,已属不易,不应对其要求过高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陈太丘与友行 / 过不候 B. 君久不至 / 时不我

C. 相而去 / 以重任 D. 元方入门不/ 奋不

2.翻译:

①.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答: _______________

②.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答: ________________

3.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的友人有哪些做得不对的地方?读了本文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

答: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B

2、(1)中午过了(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太丘)走后,(他的朋友)才到。  

(2)您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一同出发),中午(到了)(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

3、答:友人的不对表现在:(1)不讲信用。与别人约定的时间是中午,过了中午还不到;(2)不讲礼貌。对着别人的儿子骂他的父亲。读了本文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与人交往要诚实守信,以礼相待。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一)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与友行( ) (2)后乃至( )

(3)相而去( ) (4)下车之( )

2.仿照例句,补出下列句子中缺省的部分。

例句:(陈太丘与友)期日中,(友)过中不至。

①太丘舍去,( )去后( )乃至。

②( )待君久不至,( )已去。

③(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通过本文可知元方是怎能样的一个孩子?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

1.(1)约定(2)离开(3)丢下、舍弃(4)拉 

2.①太丘    友②家君    家君③君    君  

3.(陈太丘与朋友)约好正午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 

4.聪明机智的孩子。客人无礼在先是事实,元方年仅七岁,懂得指出客人的不对,维护父亲的尊严,已属不易,不应对其要求过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 (我父亲)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离开了。”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

(1)待君久不至,已去 ( )(2)无案牍之劳形 ( )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4)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答案】(1)离开 (2)使……劳累 (3)交换 (4)参与

翻译下面文言语段

期行

刘义庆(南朝宋)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见译文


解析:

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同出行。(他们)约定在正午动身,过了正午朋友没到,陈太丘便离开了,离开之后朋友到了。(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元方回答说:“等您很久您都没到,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别人走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中午,到了中午您没到,就是不守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父亲,就是不讲礼貌。”朋友感到很惭愧,走下车去拉元方以表示歉意。元方走进门去,连头也没回。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