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堵萧然

阅读下面文言文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

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

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读书,不求甚解; ( )

②亲旧知其如此,置酒而招之。( )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3.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生活?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4你是否喜欢五柳先生?理由是什么?

1.(1)好:爱好。(1分)(2)或:有的人(1分)

2.(1)每每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便高兴得忘记了吃饭。(2)房屋简陋,里面空空荡荡的,不能遮挡风吹日晒。

3.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生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通过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4、喜欢。因为五柳先生是一个率真自然,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人。不喜欢。虽然五柳先生对当时混乱、丑恶的现实有清醒的认识,但他却选择了逃避,借酒消愁,安于现状。

阅读《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1释文中加点词。

造 晏如

2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②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3作者为什么对五柳先生“性嗜酒”以及他喝酒的经过进行详细描写?

1.2略

3柳先生在污浊的社会里特立独行,内心必有很多愁苦,寄情于酒,使自己得到解脱;他“造饮辄尽”“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也是他率真放达的表现。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揭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

⑴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会意:

⑵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造: 期:

⑶ 箪瓢屡空,晏如也 宴如:

⑷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萧然:

2、填空。

《五柳先生传》的作者是________,他是________代大诗人,我们学过他的一篇文章《__________》,其中描绘了一个自由、和平、生活幸福的理想境界。有关他不阿谀权贵的“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也广为流传。

3、翻译下列短语或句子:

⑴ 曾不吝情去留

译文:

⑵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译文:

4、选段中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

5、文中“不慕荣利”与下文“赞语”中的哪句相照应?

答:

6、用“____________”划出文段中写“五柳先生”“生活”的句子。

7、从表达方式看,文段主要用了________的表达方式,这部分内容与下文的“赞”语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8、文中最能表现五柳先生思想性格特点的四字短语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9、从文中可以看出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爱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谈谈你对“好读书,不求甚解”的看法。

1、⑴ 指对书中的意旨有独到的体会。 ⑵ 往,到;希望、愿望。 ⑶ 安然自若的样子。 ⑷ 冷冷清清的样子。

2、陶渊明 东晋 桃花源记 不为五斗米折腰

3、⑴ 态度率直,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⑵ 简陋的居室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

4、不求甚解

5、不汲汲于富贵。

6、“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揭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7、记叙 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

8、闲静少言 不慕名利(忘怀得失)

9、好读书  性嗜酒   常著文

10、“好读书,不求甚解”是陶渊明先生对自己读书特点的概括,他并没有要求别人也这样读书,所以,这句话并没有什么不好。另外,作者紧接着的一句话是“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即每当自己对书中的旨意有所领会,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记了吃。可见他遇到与自己投合的作品,读书还是很投入的, 都做到了废寝忘食。我们应该联系上下文,全面、客观地理解这句话。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做1-3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日: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A.衔觞赋诗,乐其志

B. 域民不封疆之界

C.孔文子何谓之“文”也

D.忠之属也,可一战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环堵萧然,不蔽风日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1.A

2.(1)房屋四周的墙壁空空的,房子挡不住寒风和太阳。

(2)不为贫贱而忧虑不安,不急于追求荣华富贵。

3.示例:物质固然重要,但不能取代一切。陶渊明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思想值得肯定。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

1.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

A.造饮辄尽,在必醉B.既醉而退,不吝情去留

与人行,相委而去 不若孀妻弱子

C.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D.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故人不独其亲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译文:

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

3.欣赏文中插图,说说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五柳先生“不慕荣利”“忘怀得失”的。

答:

4.根据下面句子内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五柳先生的衣食志趣再现出来。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答:

1.B。

2.①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工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②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3.读书适意,醉酒怡情,安贫乐道,著文娱志。

4.示例:挡不住风雨的简陋居室冷清寂寞,破旧不堪的粗布短衣补丁无数,常常空空如也的锅碗瓢盆一贫如洗,但他却安然自若,不改己志。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___ _,箪瓢屡空,晏如也。

__ 短褐穿结 _

环堵萧然,不敝风日; 。(《五柳先生传》)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理解文言句意有误的一项是 ( )

A: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译文: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 B: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译文:环绕四周都是萧条的景色,不能遮蔽大风和烈日。 C: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译文:这话说的大概就是这类人吧? D: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译文:曾经跑到百里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名望的前辈请教。

理解文言句意有误的一项是 ( )

A: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译文: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 B: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译文:环绕四周都是萧条的景色,不能遮蔽大风和烈日。 C: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D: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译文:曾经跑到百里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名望的前辈请教。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