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对阮籍好酒性格的描述是()

A: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B: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 C: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D: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造饮辄尽

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A: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B: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同舍生皆被绮绣。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揭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手?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

(1)性酒,家贫不能常得 (2)饮辄尽,期在必醉

2.翻译句子。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用原文回答。

“赞语”中“ ”这两句体现了五柳先生的品德;传文中“ ”体现了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性格,“ ”体现了五柳先生居室的简陋。

4.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 的形象。

1.    (1) 嗜:  喜欢     (2) 造:  往、到   

2译: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闲言少静静 , 不慕荣利 ”         

   “ 环堵萧然  ,  不蔽风日 ”

4.  安贫乐道,不慕荣利

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平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

②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

③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译:

②故自号日醉翁也。

译:

3.用文中的句子填空。

①《五柳先生传》中能概括介绍五柳先生思想性格的一句是:

②《醉翁亭记》中总领山水自然环境描写的一句是:

4.五柳先生和醉翁同是饮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

①五柳先生:

②醉翁:

1.答案:①往,到;②从;③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2.答案  ①因而用它作为自己的号;②所以给自己取个号叫醉翁 

3.答案:①因而用它作为自己的号;②所以给自己取个号叫醉翁 

4.  ①在饮酒中自得其乐,并忘却荣辱得失 (或“忘怀得失”) ②借饮酒助山水游乐之兴。(或“醉翁之意不在酒,在平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读书,不求甚解  

(2)每有意,便欣然忘食

(3)造饮辄尽,在必醉

(4)短褐穿结,箪瓢

2.下列带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亲知其如此   旧:旧亲戚

B.箪瓢屡空,如也 晏:安乐,安然

C.饮辄尽 造:往,到

D.既醉而退 退:回去,回家

3.下列带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置酒而招之 遇其叱咄,色愈恭

B.乐其志 虽乘奔御风,不疾也

C.不戚戚贫贱 至于负者歌途,行者休于树

D.无怀氏民欤 而冷光乍出于匣也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②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③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④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⑤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5.文中介绍五柳先生的哪三大爱好?(可用原文回答)

①好读书;②性嗜酒;③著文章。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一句,点明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

B.文章主要写了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

C.文章在写作上,多用否定句,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守。

D.文末的“赞”,是传记的一种体式,是称赞、赞美的意思。在这里,是赞美自己如古人一样高尚。

7.五柳先生的率真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文章的有关内容,简要分析。

 1.(1)   (喜爱)

(2) (体会)

(3) (期望)

(4) (经常)

2. A

3. A

4.①每每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便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他到人家那里去喝酒总要把酒喝尽希望一定喝醉。

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挡不住风日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

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们一类的人吧?

5.①好读书;②性嗜酒;③著文章。

6. D

7.(1)“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竟然以宅边的五棵柳树作为自己的号随意自然绝不附庸风雅性情何等率真洒脱。(2)“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读书一旦读到会意之处便沉醉其中忘记了一切特别率真可爱。(3)“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可以看出他随心而为毫不拘束率真放达。(4)“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可知他面对穷苦的生活环境依然泰然处之并不追求物质享受十分率真。(5)“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表明他读书不求名利只求精神上的安慰特别符合率真的性情。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10题。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8.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4分)

①造( )饮辄尽,期在必醉。 ②颇( )己志

③泻出( )两峰之间者 ④有亭翼然( )临于泉上者

9.翻译句子。(4分)

①因以为号焉。

②故自号曰醉翁也。

10.两文分别写五柳先生和醉翁的饮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4分)

8. 答案:①往,到;②显示,显露;③从;④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评分:答对一个词语解释得1分,共4分。

9. 答案:①就以此为号;②所以给自己取了个号叫醉翁  

评分:翻译准确一句得2分,共4分。

10. 答案:(五柳先生)在饮酒中自得其乐,并忘却荣辱得失;(醉翁)借酒助山水游乐之兴。

评分:答出一点得2分,共4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饮辄尽,期在必醉 (3)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18.下面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宅边有五柳树,以为号焉 因长跪履之。

B.或置酒而招之 出淤泥不染

C.不戚戚贫贱 祗辱奴隶人之手

D.无怀氏之民欤 马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好读书,不求甚解。

20.五柳先生有哪些主要特点?(2分)

l         (3分)(1)指对书中内容有所领会;(2)往、到;(3)空寂。

l         (2分) A

l         (2分)喜欢读书,(但只求领会要旨)不在词句解释上作过分深究。

l         (2分)喜欢读书写文章;喜欢喝酒;安于贫穷,不慕荣利。(答对其中两点即可)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解释加点的字。

(1)不知何人也__________ (2)每有__________
(3)在必醉__________ (4)饮辄尽__________
2、将下面的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你赞同五柳先生“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1、(1)处所(2)体会、领会(3)期望(4)往、到     

2、(1)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先生安之若素。

(2)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3、赞同。读书只在领会文章的要旨,并不在一字一句上下工夫。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在悠闲的时候快速阅读,获得更多的知识。

 不赞同。因为对文章要旨的理解是在对一字一句的理解上实现的。没有对文章内容、手法的理解,就达不到阅读的目的。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B: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曾不吝情去留。 C: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D: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