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明灭可见(明亮)下见小潭(向下)语时了不悲(结束) B:以其境过清(因为)心乐之(以……为乐)潭西南而望(表转折) C:蒙络摇缀(缠绕)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边)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 D:斗折蛇行(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以其境过清(凄清)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2、作者的心情又有怎样的变化,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来?

1由于这个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留在那儿,便把当时的情景记述下来就离开了。

2、由乐到忧从“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可以看出乐;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以看出忧。

四、阅读《小石潭记》回答11——14题。(9分)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2分)

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尤 凄神寒骨 凄

12.下面句子中的“可”和“不可救药”“可歌可泣”“锐不可当”中的“可”意思相同的是( )(2分)

①谭中鱼可百许头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③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④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13.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2分)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14.小石潭水清鱼乐、环境优美,是理想的旅游胜地,而柳宗元却说“凄神寒骨”“不可久居”。请结合你对柳宗元的了解谈一谈看法?(3分)

答:________________

四、本题10分。

11.本题2分,每个1分。

尤:特别          凄:使……凄凉(感到……凄凉)

12.本题2分  ②  提示:以一词多义勾连现代词语和新增篇目。

13.本题2分。

    译文:向潭的西南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2分)

14.本题4分。

评分说明:以文知人,以人解文;读懂文本,理解文化。凡能把小石潭“寂寥”“过清”的特点和作者被贬的凄凉心境联系起来,且表达通顺即可。

篇段积累——默写柳宗元《小石潭记》片段。

坐潭上,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空邃。

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似的。 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因为那种环境太凄清了,不能在那里居住。

下列解释无误的一项( )

A::盆中歃血(涂抹血),对天立誓:“借书不还,天打雷劈。” 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居住),乃记之而去。 C::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要去的地方经过居延) D::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重提,再说)

阅读下列文段,找出加线词解释有误的一个是( )(2分)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 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A:斗:像北斗星那样 B:寒:使……寒冷 C:清:凄清 D:居:居住

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通过) 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过分,太甚) C: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过失) D:一日,大母过余(访问,探望)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