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1、把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2分)

22、本文选自___________是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是春秋时期伟大的_________家_________家。(2分)

2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4分)

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愠: )

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 )

[3]择其善者而从之 (从: )

[4]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其: )

2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5.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______, ______。

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2、《论语》 儒 教育 思想

23、愠:发怒、生气;故:旧的知识;从:跟从;其:大概

24、学习知识并且时常复习它,不也很快乐吗?

温习学过的知识,并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的人),就可以当老师了。

25、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诗歌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吾日三吾身( ) (2)可为师矣( )

(3)疏食饮水( ) (4)我如浮云(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请找出体现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句子。

【答案】

1.(1)省:自我检查、反省(2)凭借 (3)名作动,吃饭(4)对,对于

2.替人家谋虑是否真诚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②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③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⑤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不 ②博学而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吾日三省吾身”从忠、信、 三个方面反省自己(填一个字),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 的修养。

1.①逾:逾越,越过,超过。② 笃:忠实,坚守

2. ①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②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一个普通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或一个军队的主帅可能被夺去,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夺去。

3.习    品德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②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③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⑤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不 ②博学而

18.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9.“吾日三省吾身”从忠、信、 三个方面反省自己(填一个字),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 的修养。(2分)

17、逾:逾越,越过,超过。笃:忠实,坚守18、①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②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一个普通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或一个军队的主帅可能被夺去,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夺去。19、习    品德

《论语》六章(含课外一章)(11分)

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②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⑤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⑥子曰:“富(1)而(2)可求(3)也;虽执鞭之士⑷ ,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注:(1)富:指升官发财。 (2)通假字:而,通“如”,如果。(3)求:指合于道,可以去求。 (4)执鞭之士:古代为天子、诸侯和官员出入时手执皮鞭开路的人。意思指地位低下的职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5分)

(1)吾十五而志于学 (2)为人而不忠乎?

(3)一食,一瓢饮 (4)饭疏食饮水 (5)可以为师矣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3.文中第⑤⑥章,孔子都谈到了“富”,第⑤章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第⑥章却说“富而可求也”,这里矛盾吗?孔子认为一个人如何正确“求富”呢?(2分)

《论语》十二章(节选)(11分)

1.(每小题1分)(1)通“又”,古人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2)出主意,办事   (3)反省,自我检查  (4)粗粮  (5)可以凭借

2.(每小题2分)(1)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翻译不是疑问句或没有打问号扣1分)

(2)如果求富而违背了道义,我就顺从我喜欢的(道义)。

3.不矛盾。(1分)一个人求富要讲道义。(1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8 给文中加点的字写上拼音:(3分)
省( ) 罔( ) 诲( )
19 请写出文中的三个成语:(3分)
20 请写出下列三个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意义:(3分)
说:通“ ”意思是
女:通“ ”意思是
知:通“ ”意思是


  18 略  19 温故知新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20 略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17分)

【甲】曾子曰:“吾日三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由,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乙】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还而视之,去而顾之,巨请献一朝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11.找出甲段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解释。(2分)

12.解释甲、乙段中加点词。(3分)

省()故()诲()之()子()顾()

13.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一旦而马价十倍。

1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有什么深刻含义?(3分)

15.乙段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3分)

11.(2分)女-“汝”,你;知-“ 智”, 智慧。

 12.(3分)省(反省)、故(旧知识)、诲( 教诲,教给)、之(它,代骏马)、子(您)、顾( 回头看)。

13.(6分)①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守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②温习旧知识从中懂得新的道理,就可以成为老师了。③这匹马的价钱立刻就涨了十倍。

14.(3分)人要不畏艰险环境,在困境中要能坚强不屈。

 15.(3分)我们不可盲目崇拜权威,更要注重实践,从实践中获得真知,取得直接经验。(其它观点言之成理也可)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6.(4分)翻译下面加点的字。
(1)为人谋而不乎?( ) (2)女知之乎( )
(3)是也( ) (4)不亦乎?( )
17.(4分)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8.(2分)简答。
(1)请从文中提炼出四个成语。
(2)如果有一位同学要你做他自己不愿意的事情,而你也不愿意做,请你选择上面的一句格言来婉拒他。

16.
(1)尽心竭力。                  (2)教导。
(3)通“智”,聪明的。          (4)通“悦”,快乐。
17.

(1)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有了新的理解和体会,这样就可做老师了。
(2)学习如果不思考,就会迷惑,思考如果不学习,就会有害。

18.

(1)不亦乐乎;见贤思齐 ;三人行,必有我师; 温故知新 ;死而后已; 任重道远;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2)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8 给文中加点的字写上拼音:(3分)
省( ) 罔( ) 诲( )
19 请写出文中的三个成语:(3分)
20 请写出下列三个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意义:(3分)
说:通“ ”意思是
女:通“ ”意思是
知:通“ ”意思是

   18

xǐng   wǎng   huì

  19 温故知新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20

“悦”,高兴。

“汝”,你。

“智”,聪明。

  

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 )

可以为师矣( )

2.而: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

3.知:人不知而不愠(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温故而知新( )

4.乐:不亦乐乎( )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可以为师矣(成为,做)


2.而: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却)

温故而知新(顺承连词,不译)

3.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

4.乐:不亦乐乎(愉快,快乐)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