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

A:晦明变化者,山之朝暮也/中力拉崩倒之声 B: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矣/亲贤良,小人 C: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见渔人,乃大 D:征于发于声而后喻/未尝稍降辞

阅读下面的一组材料,写出你的发现。

材料一: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安徒生《丑小鸭》)

材料二: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王安石《伤仲永》)

材料三: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

我的发现: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个人的成才与否,同天赋和后天的努力都有很大关系。(意对即可)

阅读《伤仲永》,完成12~15题。(共12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

(1)未尝识书具

(2)不能称前时之闻

(3)受于人者不至

13.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贤于材人远矣 如此其贤也

B.指物作诗立就 蒙乃始就学

C.稍稍宾客其父 稍稍正坐

D.不能称前时之闻 狼不敢前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各2分)

(1)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15.请你用自己的话,说出“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的直接表现。(3分)

答:

12.(1)未尝识书具         曾经

(2)不能称前时之闻     相当

(3)受于人者不至            达到(要求)

评分标准:共3分,每小题1分。

13.C

评分标准:共2分。

14.(1)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2)每天拉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乡的人。

评分标准:共4分,每句翻译各2分。

15. ①五岁时就可以写诗

     ②能就指定的事物作诗并很快完成

       ③诗歌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评分标准:共3分,每个要点1分。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不能前时之闻 (2)之天也

(3)于材人远矣 (4)为众人而已耶

7.翻译句子。(2分)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8.联系全文,说说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6.(4分)(1)相当     (2)承受     (3)胜过,超过      (4)能够

7. (2分)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那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8.(2分)人的才能并非一世不变,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是十分重要的。(意对即可)

《伤仲永》(王安石)(18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7、解释下列画线词语的意思(4分)

(1)世耕 隶: (2)日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

(3)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 (4)贤于材人远矣 材人:

8、翻译下列句子(6分)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

9、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用课文语句)(3分)

10、假如你是方仲永,有幸听到“王子”的话,你最想说什么?(5分)

7、略  8、略   

9“父利其然也不使学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10、示例:谢谢您的夸奖和良言,虽然我天赋好,可失去了学习的机会,我希望大家要以我为鉴,接受教育,努力学习。

阅读: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

余 闻 之 也 久。

2、方仲永“卒之为众人”的表现有哪些(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3、作者说:“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看法。

1、余/闻之也久

2、不能称前时之闻 泯然众人矣

3、略,能言之成理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令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世耕 隶:_________ (2)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__________

(3)父其然也 利:_________ (4)日扳仲永环竭于邑人 环谒: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2)其受之天也,贤予材人远矣。

3.作者认为“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是怎样的?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

1. (1)属于  (2)把……当作宾客  (3)认为……有利    (4)四处拜访

2.(1)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

(2)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3.作者认为,两者之间,后者更为重要,即后天教育对一个人能否成才至关重要。启发:一个人要想成才,不能仅仅依赖天资,而必须接受良好的后天教育。自己主观上更要认真学习、刻苦努力,否则,将一事无成。

【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面加点词。

之为众人 ②则其受于人者不

鲁肃过寻阳 ④但当涉猎,往事耳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乙文的内容

4、读了甲乙两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请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1、①最终  ②达到      ③等到      ④了解

2、①他接受上天给的天赋,胜过有才能的人很多

②我难道想让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

3、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

4、本体属于主观题,可以就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志向、目标、修身等其中一个方面谈自己受到的启发或教育。例如:读书要心静,学习要有目标,并且持之以恒的坚持,否则就难以有所作为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