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尝贻余核舟一(赠) B.高可二黍许(上下)

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惊奇) D.石青糁之(涂)

2.下面对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中轩敞者为舱: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

B.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船身长大约八分多一点。

C.盖大苏泛赤壁云:刻的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

D.能以径寸之木:能用长度为一寸长的木头。

3.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概括介绍了王叔远精湛的雕刻技艺,点明了雕刻品“核舟”的主题。

B.“大苏”指苏轼。

C.《核舟记》一文,通篇紧扣“奇巧”二字说明。

D.“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苏轼《前赤壁赋》里的句子。

4.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话是: _______ 。(用原文中话回答)

1.C

2.D

3.D

4.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注意在理解文章句子含义的基础上根据要求查找原文句子。)

阅读《核舟记》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1下面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组 ( )

A.佛印类弥勒 哀转久《三峡》 B. 高二黍许 珠历历数也

C.启窗计其长曾不盈寸D.中轩敞者舱 中峨冠而多髯者东坡

2.有人认为将核舟记第二段中的“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改成“闭之,则左右刻着苏轼的诗句,十六个字,石青糁之”更为简洁,你认为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

1.D

2不好,原文引用了苏轼前后《赤壁赋》的句子,照应前文,暗示核舟主题,为核舟增添了文学色彩(或暗写了核舟周围的优美环境;)从原文可以很清楚看清这些到底是什么字,更能表现雕刻者技艺之高超。

翻译下列句子。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摹拟某种东西的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2)推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3)小船从船头到船尾长八分多点儿,高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4)这是挑选狭长的桃核刻成的。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尝贻余核舟一( ) (2)高可二黍许( )( )

(3)其两膝相比者( ) (4)袒胸露乳,矫首昂视( )

(5)绝类弥勒( ) (6)其人视端容寂( )

(7)其船背稍夷( ) (8)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

(9)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 (1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

 (1)曾经(2)大约 上下(3)靠近(4)举(5)极(6)平静(7)平(8)清楚明白(9)满(10)通“拣”,挑选 长而窄

下面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 B:时人莫之许也 高可二黍许 C:惟博陵崔川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D: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5分)

(1)高可二黍(《核舟记》)

(2)满寂然(《口技》)

(3)扶苏以谏故(《陈涉世家》

(4)非不深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之不以其道(《马说》)

【文言实词积累】(5分)

(1)上下,左右(八上,一词多义)

(2)“坐”通“座”(七上,通假字)

(3)屡次,多次(九上,一词多义)

(4)护城河(九下,古今异义)

(5)用鞭子打(八下,词类活用)

[5分。每题1分。]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之 高可二黍 B:若郑而有益于君 或以为死,或以为 C:越国以远 先帝不以臣卑 D:夫人之力不及此 斯人,吾谁与归

与“许为佳作”的“许”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高可二黍许 B:先生何许人也 C:时人莫之许也 D: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塞上长城空自许 / 高可二黍许 B: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C: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D: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 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