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古代哪位名家对大海的描绘?()
A:屈原 B:曹操 C:曹植 D:李白
试赏析曹操的《观沧海》的抒情艺术。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选出对曹操的《观沧海》赏析有误的一项( )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直叙其事,交代了观海的地点。 B:“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六句,动静结合,写出了大海波澜壮阔、山岛高耸屹立、草木生机勃发的特点。 C:“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四句,是诗人对眼前实景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磅礴气势。 D: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1、(1分)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 ________ 。
12、(1分)最能表现作者 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观
1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观 沧 海
三国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诗中“志”的意思是 。(2分)
8.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点明了观沧海地点居高临海。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写出了沧海壮阔宁静的景象。
C.“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两句写出了岛上春天盎然的生机。
D.“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两句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豪情。
7.(2分)志向 8. (2分)A
对《观沧海》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林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A:头二句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 C:作者以日月星汉自比,通过写日月的运行、星汉的灿烂,来表现诗人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感情奔放,又很含蓄。 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这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
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是:( )(2分)
A: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现。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D: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请解释下列虚词“何”的用法和含义。
1、而此独以钟鸣,何哉 ( )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 )
3、不然,籍何以至此 ( )
4、徐公何能及君也 ( )
5、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 )
1、为什么
2、多么
3、什么
4、怎么
5、多么
解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