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8.“路转溪头忽见”中的“见”,应读哪个音,并说说它的意思。(3分)

(1)A.jiàn B.xiàn( )

(2)“见”在这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19.用侧面烘托手法来写丰收喜悦的诗句是:(4分)

20、“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中的“忽见”表现了作者先_____ 后________的心情。(4分)

21.从全词看,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4分)

18.(1)B (2)出现

   19.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20.焦急 惊喜                                   

21.抒发了热爱农村生活的感情。

阅读《西江月》,回答后面的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处。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7、“路转溪头忽见”中“忽见”写出了作者什么样思想感情?(2分)

8、任选一个角度赏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处”。 (3分)

阅读辛弃疾的《西江月》,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互见。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 的图画,表达了作者 的心情。

答案略

阅读 辛弃疾的《西江月》,然后回答问题。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⑴品析词中“忽”字的用法

⑵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怎样的写法?其中“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⑴“忽”字用得传神,既与整首词轻快活泼的情调一致,又更使作者的喜悦心情跃然纸上

⑵寓情于景的写法 欣慰欢快之情(闲适之情)

阅读辛弃疾的《西江月》,然后回答问题。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品析词中“忽”字的用法

(2)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怎样的写法?其中“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1)“忽”字用得传神,既与整首词轻快活泼的情调一致,又更使作者的喜悦心情跃然纸上

(2)寓情于景的写法,欣慰欢快之情(闲适之情)

把辛弃疾《西江月》默写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是:( )(2分)

A: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现。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D: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根据当时的情景和作者的心情将其扩为一个长句(不超过40字)。

我心情喜悦,步伐轻快,走过曲折的小路,抵达溪头时忽然发现社林

   边那间熟悉的茅店。


解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