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以下几题。
关于“韦编三绝”
“韦编三绝”是说孔子读《易》次数之多,竟把编联简册的编绳翻断了多次。此语最早见于《史记.孔子世家》。
(对“韦编”的“韦”如何理解?新版《辞海》的解释是∶“韦,熟牛皮。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皮绳编缀,故日韦编。”这种说法其实是错误的。)其一,现代的形声字古代常常写作假借字,汉代文献中此例不胜枚举。汉代许慎《说文》有“经,织从丝也”。许慎所用的“从”,即今之形声字“纵”字的假借字。我们既知“纵”字在汉代实写作“从”,那么我们把汉人(司马迁)写的“韦编”读作“纬编”是合乎汉人用字常理的。纬编即编联简册的纬绳。因为古人常把纵横称作经纬,所以《说文》又称“纬,织横丝也”。简书的竹简是纵向排列的,犹如织布帛的经线,编联简册的组绳则是横向编联的,犹如织布帛的纬线。据此,把横向编联简册的组绳称作“纬绳”、“编纬”是理所当然的。其二,古代简书并不一定是用皮绳编缀的。陈梦家在《汉简缀述》中写道∶“所用以编简札为册者,多为丝纶。有时写作‘编’。”荀勖《穆天子传》记“燕郡魏冢所出‘皆竹简素丝编’,《南齐书,文惠太子传》记襄阳古冢所出《考工记》‘竹简书,青丝编……’居延出土汉简册”,则用麻绳。”毫无疑问,所谓“素丝编”“青丝编”都是指的丝绳。出土简册,则木简仅见用麻绳。除了“韦编三绝”的“韦”被译为皮绳外,尚不见任何关于用皮绳编联简册的的记载和实物。
作者认为《辞海》对“韦编三绝”的“韦”字解释有误,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A:孔子读《易》,竟然多次翻断了简册的编绳 B:把横向编联简册的组绳称作“纬绳”、“纬编”是理所当然的 C:既然“纵”字在汉代实写作“从”,那么把“韦编”写作“纬编”是合理的 D:因为古人常把纵横称作经纬,所以纬(韦)编即编联简册的纬绳
选出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 )
A:呻吟(shēng xíng) 蜿蜒(yán) 掠起(luè) 秀颀(qí) B:晕圈(yùn) 纵横决荡(hèng) 外壳(ké) 奇崛(jué) C:琢磨(zhuó) 盎然(àng) 臭味(xiù) 伫立(zhù) D:酒酿(niàng) 迸溅(bìng) 犀利(xī) 丰腴(yú)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融恰 挑衅 大名鼎鼎 顶礼莫拜 B:阑珊 秉烛 无用赘言 坦荡如底 C:伟岸 秀颀 纵横绝荡 浮想联编 D:澎湃 淅沥 潜滋暗长 瘦骨嶙峋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妙手偶得 无边无银 恹恹欲睡
B:揠苗助长 纵横绝荡 浮想联翩
C:死心蹋地 温文而雅 未雨绸谬
D:地大物博 不屑置辩 光彩熠熠
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 伟岸 无边无垠 涸辙 妙手偶得 B: 婆娑 旁逸斜出 虬枝 淌荡如砥 C: 攀缘 潜滋暗长 流连 揠苗助涨 D: 澎湃 恹恹欲睡 馨香 浮想连翩
词语中字形有错的是( )
A:开垦 荒地 鸿雁传书 含笑九泉 B:纵横 绝荡 不屈不饶 勇往直前 C:浮想 联翩 繁荣昌盛 在所不惜 D:傲然 挺立 潜滋暗长 倔强不屈
判断下列词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并将错字指出来加以改正。
A.翡翠 婆娑 苍芒 潜滋暗长 ( 应为 )
B.锤炼 秀颀 盎然 察言观色 ( 应为 )
C.挺拔 伶仃 贱视 纵横决荡 ( 应为 )
D.伫立 丰谀 兼备 盘虬卧龙 ( 应为 )
C 芒应为茫 言应为颜 谀应为腴
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旁逸斜出 再接再励 纵横绝荡 揠苗助长
B:恹恹欲睡 战战兢兢 惴惴不安 坦荡如砥
C:温文而雅 无边无垠 截然不同 浮想连翩
D: 不屑置辨 潜滋暗长 暝思苦想 光彩熠熠
听读词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秀颀 讪笑 浮想联翩 B:晨曦 繁衍 温文尔雅 C:斟酌 琐屑 耿耿于怀 D:腼腆 拘谨 苦心孤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