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名著,能够开拓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性情。名著往往带给我们美的享受和深沉的思考,每每读过,就会让我们新潮起伏。班级开展“我与名著同行”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现在,相当一部分同学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对读书逐渐失去了兴趣。假如请你对此做一番劝导演讲,你认为下面古人名人名言警句中哪两则可以作为演讲的材料?(2分)

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②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③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④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黄蘖);⑤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可以作为演讲的材料是 (只填序号)

(2)你阅读过不少文学名著吧!你最喜欢的一部文学名著是什么?作品中的哪一个主要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概述一个与该人物相关的故事以及该故事所表现的人物性格特点。(4分)

最喜欢的一部文学名著是: 主要人物:

故事: 人物性格特点:

(3)对于“读什么样的书”这个话题,同学们众说纷纭。有的说应该多读流行作品,还有的说应该多读经典名著。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阐述理由。(2分)

(1)①⑤  2分

(2)示例:《水浒传》;鲁智深;鲁智深大闹野猪林;仗义豪爽,嫉恶如仇。4分 

(3)2分 ①应该多读流行作品。因为它使用的是富有时代气息的语言,反映与自己同时代的人的思想感情,能够激起情感上的共鸣。而古典名著枯燥难懂,并且距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很远。 

②应该多读古典名著。古典名著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无论是艺术上,还是内容上,都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形成了华夏民族特有的文化积淀。

名著阅读(3分)

“×××果举扇,径至火边,尽力一搧,那火光烘烘腾起;再一搧,更着百倍;又一搧,那火足有千丈之高,渐渐烧着身体。”

这段文字出自一部中国古典名著 ,文中的“×××”指的是 (人物),请你再写一个与这个人物相关的故事情节: 。(3分)

《西游记》  孙悟空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每空1分)

名著阅读。(6分)

(1)根据提示填空。《水浒传》里的鲁达,绰号 ,他行侠仗义,嫉恶如仇,力大无比。为救金氏父女,三拳打死镇关西 ;为救好友林冲,大闹 。(2分)

(2) 《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鲁滨逊极富传奇色彩,请从几则故事中任选你印象最深的一则,依据原著内容简述其主要情节。(不少于50字)(4分)

①解救“星期五”②制作独木舟③鲁滨逊种麦子④鲁滨逊制造陶器

 (1)  花和尚     野猪林(2分)

(2) 将主要情节复述出来即可

阅读经典名著《西游记》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八戒观之不尽,满心欢喜道:“哥啊,好去处!果然是天下第一名山!”行者道:“贤弟,可过得日子么?”八戒笑道:“你看师兄说的话,宝山乃洞天福地之处,怎么说度日之言也?“二人谈笑多时,下了山,只见路旁有几个小猴,捧着紫巍巍的葡萄,香喷喷的梨枣,黄森森的枇杷,红艳艳的杨梅,跪在路旁叫道:“大圣爷爷,请进早膳。”行者笑道:“我猪弟食肠大,却不是以果子作膳的。也罢也罢,莫嫌菲薄,将就吃个儿当点心罢。”八戒道:“我虽食肠大,却也随乡入乡是。拿来拿来,我也吃几个儿尝新。”二人吃了果子,渐渐日高。那呆子恐怕误了救唐僧,只管催促道:“哥哥,师父在那里盼望我和你哩。望你和我早早儿去罢。”行者道:“贤弟,请你往水帘洞里去耍耍。”八戒坚辞道:“多感老兄盛意,奈何师父久等,不劳进洞罢。”行者道:“既如此,不敢久留,请就此处奉别。”八戒道:“哥哥,你不去了?”
  行者道:我往哪里去?我这里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不耍子儿,做甚么和尚?我是不去,你自去罢。但上复唐僧:既赶退了,再莫想我。呆子闻言,不敢苦逼,只恐逼发他性子,一时打上两棍,无奈,只得喏喏告辞,找路而去。行者见他去了,即差两个溜撒的小猴,跟着八戒,听他说些甚么。真个那呆子下了山,不上三四里路,回头指着行者,口里骂道:“这个猴子,不做和尚,倒做妖怪!这个猢狲,我好意来请他,他却不去!你不去便罢!”走几步,又骂几声。那两个小猴,急跑回来报道:“大圣爷爷,那猪八戒不大老实,他走走儿,骂几声。”行者大怒,叫: “拿将来!”那众猴满地飞来赶上,把个八戒,扛翻倒了,抓鬃扯耳,拉尾揪毛,捉将回去,毕竟不知怎么处治,性命死活若何,且听下回分解。
19、本文段选自《西游记》,请将下面的西游记回目与故事所发生的国家进行配伍选择:(2分)
①一粒金丹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间生②半身元运逢车力 心正妖邪度脊关
③脱难江流来国土 承恩八戒转山林 ④回法性西来逢女国 心猿定计脱烟花
A.、车迟国B.、女儿国C.、乌鸡国D.、宝象国

20、文章划横线的句子,是语言描写,此时,孙悟空的心理应该是怎样的?请做出转换。(2分)


21、某校初三(9)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猪八戒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正方,针对反方辩词该怎么说?(2分)

  反方:我方认为,猪八戒好吃懒做,见识短浅,在取经的路上,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就嚷嚷着要散伙。而且还经常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又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是一个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


19、①C②A③D④B   20这个呆子,一定又有什么事情瞒着我,带我诈他一诈,看看他的真相。
 21题答案 正方:我方认为,猪八戒能吃苦耐劳,对师傅忠心耿耿。在与妖魔的斗争中,他总是挥舞钉耙,勇猛战头,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他知错能改,乐于助人,是一个忠勇善良、淳朴憨厚的人。(理由要符合人物特点,表意清楚即可。)

名著阅读。(4分)

(1)《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取经归来,为何被老鼍弄湿了经卷?(2分)

(2)《童年》中阿廖沙小时候就具有强烈的__精神。试举两例。(2分)

(4分)

(1)(2分)唐僧师徒取经归来,再渡通天河,驮师徒四人渡河的老鼍,曾托唐僧向rú lái 问其还有多少年寿,唐僧因到西天时专心于拜佛与取经,对于其他事都没有理会,所以没有问(1分)。老鼍生气,潜入水中,致使师徒四人连人带经落入河中,(1分)。

(2)(2分)示例:①阿廖沙不顾外公阻止与房客“好事情”来往。②阿廖沙不希望母亲再嫁,在母亲与别的男人相亲上,屡屡破坏。③当酒馆女主人和外祖母吵架后,趁她到地窖的时候把地窖锁上,将钥匙扔到房顶,并跳“复仇者之舞”来报复她。④当继父踢打阿廖沙的母亲时,他用银把手的面包刀全面刺向继父,把他的腰划破。⑤外祖父与外婆分家过日子,阿廖沙与几个小朋友去河边偷木板卖钱。

选出对有关名著的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2分)----------------------------------------- 【 】

A:《朝花夕拾》共10篇文章,原题为“旧事重提”。其中写到“某友人失学回到故乡,又受到排挤,只能教几个小学生糊口”这一内容的是其中的一篇《无常》。 B:《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和《藤野先生》两文分别写了“庸医害人”和“国人围观枪毙国人”两个促使鲁迅先生思想转变(“学医救国”和“弃医从文”)的著名事件。 C:《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划了主人的小船逃跑,并带走了一位小黑奴,途中被一艘葡萄牙货船救起。船到巴西后,他卖掉小黑奴,在那里买下一个庄园,做了庄园主。 D:《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曾救出了一个野人,并把被救的人取名为“星期五”。此后,“星期五”成了他忠实的仆人和朋友。

名著阅读。(6分)

(1)《二十四孝图》是选自回忆性散文集《 》中的一篇文章, (作者名)觉得 、陆绩怀橘等做法还能效仿,但对 、郭巨埋儿等故事不但不明白,甚至心生反感。(2分)

(2)“当青年团员讨论人能否克服自己养成的习惯例如吸烟时,A.的回答是:‘人应该支配习惯,而决不是习惯支配人。’有一人嘲笑A.说:‘说得好听……’A.把手中的烟卷儿狠劲儿拧灭后说:‘从今以后,我决不再吸烟!.......’”这一情节中的“A.”是 (人物名)。请针对“人应该支配习惯,而决不是习惯支配人”这一语句,再列举出名著一个精彩情节,来阐述其正确性。(4分)

下列选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醉翁亭记》《记承天寺夜游》《岳阳楼记》的作者都属于“唐宋八大家”。 B:《三国演义》中关羽曾经过五关斩六将,威名显赫,但后来却大意失荆州,败 走麦城,被吴将所杀。 C:莎士比亚的主要作品有《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等,《威尼斯商人》 是他著名的喜剧。 D:泰戈尔是印度文学巨匠,他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小说、戏剧以及歌曲绘画作 品。印度国歌《人民的意志》就出自他的手笔。

名著阅读。(5分)

①《水浒传》这部小说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部极具艺术性、观赏性的经典作品。在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后,鲁达“提了一条齐眉短棍,奔出南门”,他后来又到了哪里?到了那里之后又发生了哪些事情?(至少写出两件)

②《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第一次出游,发现小人国是用什么方式来选拔官员的?后来,格列佛又是因为什么惹了麻烦而不得不离开小人国?

①五台山(1分)

   出家做了和沿取名“智深”,醉打山门;长老要他离开五台山去东京大相国寺;鲁智深到大相国寺后被安排到菜园工作;一群泼皮前来戏弄他,结果被其教训了一顿;因吃酒时树上的鸟儿吵闹,鲁智深倒拨垂杨柳,这让从泼皮感到十分惊讶;(每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2点即可)

   ②第一问:选拔官员的方法:绳上跳舞。(1分)第二问:格列佛不愿灭掉夫斯库帝国,使皇帝很不高兴;皇后寝宫失火,格列佛情急生智,撒了一泡尿把火扑灭,谁知却让皇后大为恼火;海军和财务大臣因嫉妒和怀疑格利佛,他们一起以叛国罪弹劾格列佛。(以上三点,答出两点给1分,答对一点得0.5分)

有一篇新闻的标题是:纯净水市场“李鬼”泛滥。“李鬼”是名著《 》中的人物,在这里是指 _____ ______。(2分)

(2分)《水浒》  假货(或制、售假货者)(每空1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