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4分)
【甲】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脸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过;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整个描绘出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
【乙】我们在归路上遇见了全体皇族。远远里就已看见。歌德挣脱了我的手臂,站在大路一旁。……于是我一按帽子,扣上外衣的钮子,背着手,望最密的人丛中撞去。
【甲】文中的“他”与【乙】文中的“我”都是描写的贝多芬。【甲】文选自《音乐巨人贝多芬》,该文的作者是 ,该段文字使用了 描写,生动地刻画出贝多芬坚韧顽强的精神。而【乙】文选自《 》,选文中的“我”的两个细节“背着手”和“撞”,十分传神地刻画了贝多芬
的性格。
(4分)作者:何为,外貌描写;《名人传》,藐视权贵、叛逆不羁或对权贵满不在、孤傲不羁。 (一空1分)
名著阅读(2分)
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题后的问题。
【甲】杨志寻思道:“却是恁地好?只有祖上留下这口宝刀,从来跟着洒家,如今事急无措,只得拿去街上货卖得千百贯钱钞,好做盘缠,投往他处安身。”当日将了宝刀,插了草标儿,上市去卖,走到马行街内,立了两个时辰,并无一个人问。
【乙】“……你以为,就因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也没有心吗?——你错了!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同样有一颗心!要是上帝曾给予我一点美貌、大量财富的话,我也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不是用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用血肉之躯跟你说话,就好象我们都已离开人世,两人一同站在上帝面前,彼此平等——就象我们本来就是的那样!”
⑴【甲】段文字选自名著《 》,所属情节是 (1分)
⑵【乙】段文字中的“我”是 (人名),原著中“我”的主要性格特点是
(1分)
⑴《水浒传》 杨志卖刀(1分)
⑵简爱(简·爱)(0.5分) 叛逆__ 追求自由平等,捍卫独立尊严(0.5分)(2分)
名著阅读。(4分)
⑴阅读下面语段,指出并改正其中错误的情节。(2分)
古典名著《水浒传》中有个人物李鬼,他冒用黑旋风李逵的名号打劫。有一天,他遇到真李逵,露出原形。他谎称“家中有九十几岁的老母,无人赡养”,李逵将其放走,并赠银十两。后来,李鬼死心塌地地跟着李逵上了梁山。
▲
⑵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情节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①为了供应城市木材,保尔参加了铁路筑建。
②因为解救朱赫来,保尔被关进了监狱。
③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保尔开始了文学创作。
④保尔当了骑兵,作战异常勇猛。
A. ①②④③ B.④①②③ C. ②④①③ D. ②③④①
⑴结尾处有错。改正:李鬼不思悔改,又欲用麻药加害李逵,结果坏了自家性命。(2分。仅指出错误处得1分;写出“李鬼死了”得1.5分。) ⑵C(2分)
名著阅读。(2分)
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起禅杖,抡起来打两个公人。
①这一段说的故事是 _
②林冲是被谁陷害刺配沧州的?这人又派谁收买了押送林冲的公差?
_ _
①鲁智深大闹野猪林(野猪林救林冲) ② 高俅 陆谦 (陆虞候)(2分)
名著阅读(2分)
他是《水浒传》中最具智慧之人。他博学多智,精通韬略。在 、智取大名府等行动中立下汗马功劳。他的名字叫 。
智取生辰纲 吴用(2分)
【2013燕山一模】8.名著阅读(3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民歌作品,共计305篇,故又称“ ① ”。《诗经》作品按照诗歌内容分为 ② 三部分,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蒹葭》篇中,由蒹葭引出 ③ ,就属于典型的“兴”的手法。
答案:8①“诗三百” ② 风 雅 颂 ③对伊人的思念
【2013怀柔一模】8.名著阅读(3分)
①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② 学派的创始人。记录了他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与《大学》、《中庸》、《 ③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答案:孔子 儒家《孟子》
【2013密云一模】8.名著阅读(3分)
《曹刿论战》选自《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记事详备文辞优美的 体史书,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本文记载的是春秋时期鲁国在 战胜齐国的经过。
答案:左传 编年 长勺
2013平谷一模】8.名著阅读(3分)
《孟子》是 的经典著作,相传是 时期孟子所做。它善用比喻,形象说理。《鱼我所欲也》为了说明舍生取义的道理,以 为喻。
答案:儒家 战国 舍鱼而取熊掌
【2013门头沟一模】8.名著阅读(3分)
① 时期的思想家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把 ② 学说发展到新的阶段。孟子的思想和言行主要记录在《孟子》一书中。从书中的许多篇章,都可以看出他善用譬喻陈说事理,如《鱼我所欲也》中,就以“舍鱼而取熊掌”巧妙地比喻“ ③ ”,生动形象地阐明了自己的主张。
答案:战国 儒家 舍生取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