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第一段描写桃花林之美有何作用?
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氛围,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下文描写桃花源的美好作铺垫。
请用简洁的文字补充下面对渔人行踪的概括。
发现桃花源→____________→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________________
进入桃花源 复寻(迷失)桃花源
请结合《一个深夜的记忆》一诗,说说下面形象的深刻含义。
深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黎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象征当时__的社会现实。 象征着光明,象征着胜利。
如何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说白鹭是一首诗,是因为白鹭的美丽、精巧,如诗如画。说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
散文诗”,是因为白鹭的美寻常、朴素、自然天成,这种美需要人们去寻,在寻求中理
解这种美。
对郭沫若的散文《白鹭》一文的内容和形式的理解有下列四种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作者通过对白鹭形、神细致生动的描写和情感的倾注,赞美了白鹭这一乡居常见的物 象被人忘却了的平凡朴素的美。 B:作者借对白鹭平凡朴素的美的讴歌,委婉地表达了对平凡、质朴的劳苦大众赞美的真 情。 C:作者开篇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是因为作者本身是诗人,所以对富有诗意的 白鹭情有独钟。 D:文章运用了对照、排比句、排比段等多种艺术手段,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白鹭,表达 了作者对白鹭这一平凡物象的独特发现与感受,从平凡中提炼出不平凡的意义。
作者从哪些角度描绘了梅雨潭的绿?
从绿的范围、深度、静态、动态、亮度、质地、色彩等方面描绘。
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招引”用的是拟人手法,给绿以生命,使绿的 形象生动、有情意,逗引人们去探究她、欣赏她。 B:“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作者巧妙地运用新鲜、贴切的比喻,准确 地写出潭水激荡、泛起层层涟漪的情状。 C:“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这里运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潭水像涂了明油一般,表现的是潭水的明亮;把潭水比喻成鸡 蛋清,表现的是潭水的柔滑与娇嫩。 D:“大约潭是很深的”“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这 样的想像使我们感受到水天相接、浑然一体的景象。
作者在表现梅雨潭的绿时为什么还提到了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杭州虎跑寺的“绿
壁”、西湖的波、秦淮河的水呢?
通过对比衬托出梅雨潭的绿最纯,最正,最合适。
作者为什么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
因为作者被眼前的绿陶醉,眼中心中只有绿而没有瀑布了。
下面是宗璞对西湖冷泉亭的溪水的描写,将其与朱自清对梅雨潭水的描写相比较,看看在
描写方法上有什么异同点。
亭旁溪水波光粼粼,说是溪水,其实表达不出那奔流的气势,平稳处也是碧澄澄的,
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
(节选自宗璞《西湖的绿》)
相同点: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描写水的特点。 不同点:朱自清运用了侧面衬托来描写
梅雨潭水的特点,宗璞运用直接描写来写西湖冷泉亭溪水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