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赵普》一文,完成下列问题
(1)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2)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 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卒用其人。
1、解释加点词语。
阖户( )尝奏( )少习( )循默( )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太祖常劝以读书。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碎裂奏牍掷地。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从文中看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
答: _
1、关、关上 曾经 熟悉 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
2、宋太祖常常劝他读书 (太祖)把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
3、刻苦读书 奏荐人才
赵普
(1)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莞,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2)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选自《宋史》)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习: ②发:
③为: ④明日: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太祖常劝以读书。
译文:
②阖户启筐取书,读之竟日。
译文:
③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译文:
3.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从文中看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
答:
4.赵普面对“太祖怒”,四奏某人为官,而能“颜色不变”,其根本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5.对赵普的举荐,太祖的态度是“不用”、“亦不用”、“卒用”,你从太祖的这种变化中读出了什么?
答:
1.离离原上草 墙角数枝梅 一枝红杏出墙来
2.展现神奇的大自然,使人足不出户就能领略优美的风光;表现丰富的人生,使人从中受到感染。(意思点到即可。作用可以分开来答,也可以合起来答。)
3.不设统一答案,要求两句内容相对,句式与课文一致。
4.没有标准答案。(所举作品中人物的例子,一要是古人,二要是今人。“影响”可以分开来答,也可合起来答。)
5.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陶冶情操,培养语感,增多积累。
阅读《赵普》一文,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2)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 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卒用其人。
1、解释加点词语。(4分)
阖户( )尝奏( )少习( )循默( )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太祖常劝以读书。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碎裂奏牍掷地。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从文中看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 4 分)
答:
1、关、关上 曾经 熟悉 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
2、宋太祖常常劝他读书 (太祖)把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
3、刻苦读书 奏荐人才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5.解释焦点的字词(2分)(自编)A.
家人发箧视之( )及次日临政( ) 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 卒用其人( )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普又其人奏”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1分)(自编)
A.其喙有钳 B.先自度其足 C.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D.其间千二百里
7.下面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自编)A.
A.太祖/常劝以/读书 B.家人/发箧/视之 C.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D.普/明日/复奏起人
8.翻译句子(4分)(自编)A.
(1)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译:
(2)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译:
9.从本文中,你能学到赵普的什么精神?“手不释卷”证明赵普读书非常勤奋,经举出两个有关刻苦读书的成语。(3分)(改编相关练习)B.
10.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这是否意味着我们也不必学习那么多知识,而只研究透彻《论语》就能在社会上立足?(不少于30字)(3分)(改编相关练习)(C.)
5.打开 等到 自己 任用
6.D指示代词,这 (A代词,它的 B代词,自己 C代词,他的)
7.A 正确的停顿为:太祖/常劝以读书
8.(1)太祖生气了,撕碎了赵普的奏章扔在地上。(2)太祖这才清醒过来,最终人用了这人。
9. 刻苦读书以及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 韦编三绝 废寝忘食 手不释卷 凿壁借光 目不窥园 焚膏继晷 鸡鸣而起 磨穿铁砚 圆木警枕 幼学不厌 朝乾夕惕 孜孜不倦 坐以待旦 囊茧照读 悬梁刺股 仰屋著书 映月读书
10. 答:示例一:当然不能。《论语》里虽然包含了学习、做人、处事、治国等各方面的知识,是孔子一生思想理论的精华,但是这些理论只能充实我们的思想,教给我们为人处世的方法,我们不能仅凭它们就想在如今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立足。我们必须用大量的文化知识来丰富自己,武装自己,将来才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示例二:赵普的身份决定了他的工作性质。他工作的目的和方向都可以从《论语》中找到答案,用到实际中来,这就是赵普只用半部《论语》就能治天下的原因。而我们不是古代的官吏,即使以后从政也不仅仅是一部《论语》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我们的社会需要的是全能复合型人才,所以,只研究透彻《论语》就能在社会上立足,只是生搬硬套古人的可笑想法。
文言文阅读(15分)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岸谷: ②忌克:
③龌龊: ④颜色: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②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
20.简要说说文章写了赵普哪两件事。(2分)
① ②
21.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为国事敢犯颜直谏,回想一下,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这样的人?请写出两个。(2分)
、
22.文中的“太祖”指的是宋朝的开国皇帝 。从这篇文章中,你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么样的君主?(3分)
18.①形容人严肃刚正 ②对人忌妒刻薄。③这里形容人过分谨慎,拘于小节 ④脸色
19.①到了第二天办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②太祖生气了,撕碎了赵普的奏章扔在地上。(意对即可)
20.①专心致志,刻苦读书 ;②以天下为己任冒死奏荐人才
21.海瑞、魏征等。
22.赵匡胤。太祖是个偶尔固执,但最终仍会明辨是非的君主。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请用"/"线标出句中的停顿处。
太 祖 常 劝 以 读 书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文中原句回答:
(1)宋太祖劝赵普要多读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书给赵普带来了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主要写了关于赵普的两件事,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第一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选取人物典型的两件事,表达了一个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二段写赵普奏荐人才时有哪些细节描写?从中可以看出赵普有什么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课文学完后,你从赵普身上学到了什么?对你的学习或生活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语段结尾处所言“太祖乃悟”,请你设想一下,太祖悟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赵普晚年读书“手不释卷”,请你根据自己的积累,再写出几个有关刻苦读书的成语。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9.赵普既薨,后人为他立一墓碑,请你写一段碑文,以颂扬其人物形象和精神品质。(不超过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略
2.略
3.(1)普少习吏事,寡学术; (2)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4.赵普晚年刻苦读书;赵普不顾个人安危向太祖四荐人才;以天下事为己任。
5.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
6.略
7.略
8.囊萤映雪;凿壁借光;悬梁刺股;韦编三绝等。
9.不设标准答案,能表现他勤奋刻苦、有耐心决心、以天下事为己任、超人的毅力惊人的意志,语言精练即可。
解释加点的词。
(1)普少习吏事:______________ (2)及为相:________________
(3)太祖常劝以读书:____________ (4)每归私第:________________
(5)既薨:___________________ (6)家人发箧视之:________________
(7)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________ (8)普明日复奏其人:________________
(9)碎裂奏牍掷地:______________ (10)卒用其人:________________
(1)熟悉 (2)等到 (3)用 (4)府第,大的住宅 (5)已经 (6)打开 (7)但把 (8)第二天
(9)把……撕碎(10)终于
解释下列各句中的虚词(自编)(13分)A.
(1)为 及为相( ) 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
项为之强( )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 悉为两段( )
方为秋田之害( ) 可以为师矣( )
孰为汝多知乎( )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2)以 太祖常劝以读书( ) 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
普又以其人奏( ) 跪而拾之以归( )
岁以大穰( )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是以谓之“文”也(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3)而 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 拔山倒树而来( )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学而不思则罔( )
学而时习之( ) 默而识之( )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而日中时远也( )
(1)为 做、任、担任 当作、作为 因为 被 判断词,是 做 成为 成为
同“谓”说 判断词,是
(2)以 介词,用、拿 介词,把 介词,把 相当于“而”,不译
介词,因,后省“之” 认为 因为 连词,来 用来
(3)而 转折连词,但、却 表修饰 表承接,便、就 转折连词,却
表承接 表修饰 转折连词,可是 表并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