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1诗的前两句为我们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2、“虫声新透绿窗纱”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什么心情?
1、夜半更深,朦胧的斜月映照着家家户户,庭院一半沉浸在月光下,另一半则笼罩在夜的暗影中。天上,北斗星和南斗星都已横斜。
2、春天来临生命萌动,万物复苏情景;表达了诗人得知春天来临的惊喜之情。
阅读刘方平的《月夜》,完成后面的问题。
月 夜
刘方平(唐)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8.请解释诗句中“更深”“阑干”的意思。
9.“虫声新透绿窗纱”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什么心情?
8.“更深”是夜深的意思;“阑干”是横斜的样子。(2分)
9.诗句描写了蛰虫涌动,春天来临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惊奇、喜爱)的心情。(4分)
月 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9.“虫声新透绿窗纱”一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赏析。(2分)
10.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9.(2分) 这一句描写了在寒气袭人、万籁俱寂的夜晚,小虫首先感受到了夜空中散发着的春的信息,于是情不自禁地鸣叫起来,写出了生命的萌动,引起人们对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10.(2分)本诗通过描写蛰虫涌动、春天来临的情景,表现了对春天来临的无比喜悦(惊奇、喜爱)之情。
31、(2012广东广州 无答案)
三、
1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1)“更深”“阑干”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
(2)“虫声新透绿窗纱”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什么心情?
(1)“更深”是夜深的意思。(“阑干”是横斜的样子。)
(2) 诗句描写了蛰虫涌动,春天来临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喜悦(惊奇、喜爱)的心情。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答
月 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沙。
1.诗中表现了月夜怎样的特点?
2.诗的最后一句用“虫声”表明了什么现象?
1.月色的明亮(照亮了半个人家)
2.表明春暖花开的日子开始来临。
_____________,北斗阑干南斗斜。(《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做三小题)(3分)
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 。(温庭筠《商山早行》)
② ,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白居易《观刈麦》)
③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 。(《月夜》 刘方平)
④ ,一任群芳妒。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妇姑荷簟食,童稚携壶浆。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无意苦争春 零落成泥碾作尘
5.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月夜》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虫声新透绿窗纱。
A:睡起秋声无觅处 B:天涯静处无征战 C:今夜偏知春气暖 D:寂寞空庭春欲晚
诗歌鉴赏(共6分)
月夜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诗人怎样写出春夜的静谧的?
赏析最后一句诗中的“新”和“绿”字。
【小题1】①夜深了,只有月色照在庭院;②用虫声来衬托夜的静谧。(每点1分)
【小题2】“新”字不仅蕴含着久盼寒去春来的人听到第一个报春信息时那种新鲜感、欢愉感,标志着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而且和上句“今夜”“偏知”紧相呼应。(2分)
“绿”字则进一步衬出“春气暖”,让人从这与生命联结在一起的“绿”色上也感受到春的气息。
解析:
略
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问题 。
月夜 春怨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寂寞空庭春欲晓,梨花满地不开门。
请说明两首诗中的主人公的感受有何不同?
两首诗中的最后一句都既有形象,又有意境,试分析。
(1)《月夜》中的主人公的感受是喜悦,其中“暖”、“透”等字写出主人公的愉悦感;《春怨》中的主人公的感受是伤感,其题目就交待了主人公的伤感。
(2)“虫声新透绿窗纱”一句中,“透”字说明声音是细微的,表明主人公在仔细地欣赏,有一种与自然合而为一的意境。“梨花满地不开门”一句,即是自伤怨恨又无人叙说的阿娇的形象地描写,又表现了一种凄楚寂寥的意境。
解析: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