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不慕荣利( )
(2)性嗜酒( )
(3)既醉而退( )
(4)晏如也( )
2、翻译句子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3、五柳先生既然是“箪瓢屡空”,为什么还能做到“晏如也”呢?
4、选段中谈到读书的方法是“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对此,你是赞同还是反对?请说明你的理由。
1、(1)爱慕(2)爱好,嗜好(3)已经(4)安然自若的样子
2、常常以写诗作文章当娱乐,稍微抒发自己的志趣。他能够忘掉世俗的得与失,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3、这充分体现了他安贫乐道的道德情操。
4、答案提示:这两句分别说出了五柳先生读书时所采用的两种态度和方法。一是他的嗜好是读书,其方法便是只求懂得大概,不强求有深刻理解;二是表明了他读书的最高境界,往往因能“会意”而如痴如醉,其方法当是熟读深思。也就是“观其大略”在先,重在博览;“务于精熟”在后,期在“会意”。 这种方法体现出作者爱读书的境界,同时表现出一种学习态度,求广不求深,这种方法对于我们广泛涉猎书籍,兼容并包有很大的意义。
阅读《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1释文中加点词。
造 晏如
2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②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3作者为什么对五柳先生“性嗜酒”以及他喝酒的经过进行详细描写?
1.2略
3柳先生在污浊的社会里特立独行,内心必有很多愁苦,寄情于酒,使自己得到解脱;他“造饮辄尽”“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也是他率真放达的表现。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2)亲旧知其如此
(3)不汲汲于富贵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好读书,不求甚解。
3.五柳先生的率真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文章的有关内容,简要分析。
1(1)(处所,地方)(2)(这里指旧交,旧友)
(3)(心情急切的样子)
2(五抑先生)喜欢读书.(但)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3.(1)“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竟然以宅边的五棵柳树作为自己的号,随意自然,绝不附庸风雅,性情何等率真洒脱。(2)“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读书一旦读到会意之处.便沉醉其中,忘记了一切,特别率真可爱。(3)“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可以看出他随心而为,毫不拘束,率真放达。(4)“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可知他面对穷苦的生活环境,依然泰然处之,并不追求物质享受,十分率真。(5)“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表明他读书不求名利,只求精神上的安慰,特别符合率真的性情。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2)亲旧知其如此 ( ) (3)不汲汲于富贵( )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好读书,不求甚解。
17.五柳先生的率真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文章的有关内容,简要分析。(3分)
15.(1)处所,地方 (2)这里措旧交,旧友 (3)心情急切的样子(3分,每小题1分)
16.(五抑先生)喜欢读书.(但)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2分,意思对即可)
17.(1)“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竟然以宅边的五棵柳树作为自己的号,随意自然,绝不附庸风雅,性情何等率真洒脱。(2)“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读书一旦读到会意之处.便沉醉其中,忘记了一切,特别率真可爱。(3)“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可以看出他随心而为,毫不拘束,率真放达。(4)“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可知他面对穷苦的生活环境,依然泰然处之,并不追求物质享受,十分率真。(5)“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表明他读书不求名利,只求精神上的安慰,特别符合率真的性情。(3分,答出三点得满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手?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嗜: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造:
2、把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3、用原文回答。
“赞曰”中“ , ”这两句体现了五柳先生的品德;“传文”中的“ , ”体现了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 ”,“ ”体现了五柳先生的生活爱好,“ , ”体现了五柳先生居室的简陋。
4、“亲旧知其如此”中的“此”指代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答:
5、请联系五柳先生的《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其三)和《饮酒》,说说“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中的“志”是什么。
答:
1、①特别爱好 ②到,往 2、不为贫贱而忧虑,不热衷于发财做官。3、不戚戚于贫贱 不汲汲于富贵 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 好读书性嗜酒环堵萧然 不蔽风日
4、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5、“志”是洁身自好,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10题。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8.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4分)
①造( )饮辄尽,期在必醉。 ②颇示( )己志
③泻出于( )两峰之间者 ④有亭翼然( )临于泉上者
9.翻译句子。(4分)
①因以为号焉。
②故自号曰醉翁也。
10.两文分别写五柳先生和醉翁的饮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4分)
8. 答案:①往,到;②显示,显露;③从;④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评分:答对一个词语解释得1分,共4分。
9. 答案:①就以此为号;②所以给自己取了个号叫醉翁
评分:翻译准确一句得2分,共4分。
10. 答案:(五柳先生)在饮酒中自得其乐,并忘却荣辱得失;(醉翁)借酒助山水游乐之兴。
评分:答出一点得2分,共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揭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手?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嗜: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造:
2、把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3、用原文回答。
“赞曰”中“ , ”这两句体现了五柳先生的品德;“传文”中的“ , ”体现了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 ”,“ ”体现了五柳先生的生活爱好,“ , ”体现了五柳先生居室的简陋。
4、“亲旧知其如此”中的“此”指代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5、请联系五柳先生的《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其三)和《饮酒》,说说“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中的“志”是什么。
1、①特别爱好 ②到,往
2、不为贫贱而忧虑,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3、不戚戚于贫贱 不汲汲于富贵 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 好读书性嗜酒环堵萧然 不蔽风日
4、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5、“志”是洁身自好,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4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避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 。”极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五柳先生”实际上是 (朝代)的大诗人 。
2.解释加点词语:
(1)造饮辄尽( ) (2)玆若人之俦乎( )
(3)何许人也( ) (4)衔觞赋诗 ( )
3.将文中横线处的句子补充完整,并译成汉语。
(1)补充句子: , 。
(2)翻译:
4.“颇示己志”中的“志”指的是什么?
1.(东)晋 陶渊明
2.(1)到 (2)类 (3)处所 (4)酒杯
3.(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2)不为贫贱而忧愁,不急于追逐功名利禄。
4.不慕荣利、安贫乐道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和诗歌,完成1~4题。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会宾客大宴
B.或置酒而招之 一食或尽粟一石
C.期在必醉 失期,法皆斩
D.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译文:
3.填空。
文章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______________”一句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
4.文章赞美了五柳先生怎样的精神?你是否喜欢这个人物?请联系文章内容谈谈你的感受。
1.B
2.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
3.思想性格 志趣爱好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4.赞美了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①每有会意。( ) ②簟瓢屡空,晏如也。( )
2.选出与“因以为号焉”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不以躬耕为耻B.以此自终
C.以乐其志D.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①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多用否定句,找一找,读一读,说说它们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指书中的旨意②安然自若的样子
2.A
3.①他只要一去总是喝光,约定必醉方休②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4.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和对高洁志趣、人格的坚持;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入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