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陈涉世家》回答问题。18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强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7.用“/”为下面文中句子标出停顿。(标4处,2分)
陈 胜 吴 广 喜 念 鬼 曰 此 教 我 先 威 众 耳
8、解释文中加点的字:(4分)
(1)度 (2)亡 (3)往往 (4)等
9、翻译文中加线的句子:(4分)
①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10、陈胜认为当时的形势有利于发动起义,其理由是:(3分)
12、陈胜是怎样为起义做舆论准备的?(2分)
13、你从本文中得到什么启示?(3分)
[6375c719cf9caa1b.jpg]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7.下面与“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中“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辍耕之垄上 B.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C.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D.固以怪之矣
8.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天下苦秦久矣。
(3)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9.陈胜为什么认为当时的情形有利于起义?他又是如何造势的?(4分)
7.A(A.之:去、往,动词。与题干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B.之:的,结构助词。C.之:代指扶苏,代词。D.之:代指这件事,代词。)
8.(1)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这是一个感叹句,感叹语气要翻译出来。)
(2)老百姓苦于秦(的统治)已经很久了。[“苦”在这里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意思是“苦于……(的统治)”,这里的意动用法应该翻译出来。]
(3)大家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的,互相示意地看着陈胜。(“往往”在这里是古今异义词,意思是“到处”。“指目”在这里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意思是“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这两个文言现象应该翻译出来。)
9.原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天下苦秦久矣”,说明全国人民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极其愤恨,处处都蕴蓄着__的力量。长子扶苏“贤”而被杀,二世胡亥“不当立”而“立”,必然加重秦王朝的内部危机,并由此引起更深刻的社会矛盾;而当时的楚人又把希望寄托在对项燕的怀念上,他抓住了秦王朝所面临的严重政治危机和楚国人民的__要求这两点,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从而掌握了有利条件。舆论造势:①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要熟读选文,注意选文的叙事脉络。)
阅读《陈涉世家》中的语段,完成7—11题。(13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4分)
①度已失期 ③为天下唱
②楚人怜之 ④置人所罾鱼腹中
8、下面加点字的意义与“辍耕之垄上”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B.、怅恨久之
C.、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D.、楚人怜之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②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0、陈胜、吴广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办法是:① ②
这样做的作用是:(3分)
7、①度已失期 估计 ③为天下唱 同“倡”。倡导。
②楚人怜之 爱怜 ④置人所罾鱼腹中 用网捕
8、A
[95272243dab1614e.jpg]
(浙江台州)
(二)陈涉世家(节选)(12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今亡亦死 ▲ (2)扶苏以数谏故 ▲
(3)今或闻无罪 ▲ (4)楚人怜之 ▲
17.与“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的“之”字意思相同的—项是( ▲ )(3分)
A.邑人奇之B.前人之述备矣C.辍耕之垄上D.宋何罪之有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19.为了“威众”,陈胜、吴广做了哪两件事情?(2分)
16.(4分)(1)逃走(2)屡次(3)有的人(4)爱戴
17.(3分)C
18.(3分)正碰到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
19.(2分)丹书鱼腹,篝火狐鸣。(意对即可,用文中相应语句回答也可)
陈涉世家(片段)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 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土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会天大雨。会: (2)度已失期。度:
(3)等死,死国可乎?死国: (4)楚人怜之。怜:
2.翻译下列句子:
(1)天下苦秦久矣。
(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3.通过对天下形势的分析,陈胜认为起义能够成功的条件有哪两个?
4.读了这篇短文后,你觉得陈胜是一个怎样的人?
1(1)适逢,恰巧遇到 (2)估计 (3)为国事而死 (4)爱戴
2(1)全国人民苦于秦王朝(的统治)已经很久了。
(2)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称是公子扶苏、将军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3.天下苦秦久矣;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4.陈胜是一位深谋远虑,具有很强的洞察力及很强的领导和组织才能的农民起义英雄。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乙】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良年少,尝间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彊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後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後,何也?”去,曰:“後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後,何也?”去,曰:“後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後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穀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1)等死,死国可乎 ( ) (2)或以为亡 ( )
(3)良因怪之,跪曰 ( ) (4)遂去,无他言 ( )
2.解释下列句子的含义
(1)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2)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3.根据甲文的内容,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2分)
(1)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2)陈胜吴广用 策略获取群众基础。
4.一个人的成功固然有客观因素,但其内在的素质才起决定性作用,陈胜吴广如此,张良亦如此。请结合甲乙文两文,说说陈胜和张良各有哪些优秀的品质。(4分)
1、同样 有的人 认为……奇怪 于是,就
2、(1)适逢天下大雨,道路不通畅,估计已经延误了期限。
(2)第二天看看那本书,才知道是一部《太公兵法》。
3、(1)天下苦秦久矣 (2)乍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倡
4(1)陈涉:有敏锐的洞察力(从“天下苦秦久矣”的形势分析可见);足智多谋(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来赢得民心,用“置书鱼腹”,“篝火狐鸣”的方法制造舆论。)
(2)张良:有耐心(面对老父的多次考验,没有流露出不悦之色)足智多谋(“良因怪之”可已看出张良已察觉此老父非普通之人。)尊老爱幼(帮老父拾鞋穿鞋)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苟富贵,无相忘 ________
(2)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________
(3)为天下唱 ________
(4)等死,死国可乎 ________
(5)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________
(6)固以怪之矣 ________
(7)扶苏以数谏故 ________
(8)复立楚国之社稷 ________
(1)倘使 (2)当在征发之列 (3)同“倡”,倡导 (4)同样 (5)为王
(6)认为……奇怪 (7)屡次 (8)国家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陈胜佐之,并杀两尉/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属予作文以记之/神情与苏黄不属 C:安能辨我是雄雌/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D: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挑拨离间
与下文衔接顺畅的一项是科学的根本是实。我已是古稀之人,但仍以此告诫自己。树老易空,人老易松。 (1)科学之道 (2)诫之以松(3)我愿一辈子从实以终(4)诫之以空
A:(3) (1) (2) (4) B:(3) (1) (4) (2) C:(1) (4) (2) (3) D:(1) (4) (3) (2)
下列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主张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的是 (1)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对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2)中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zōng jiāo 之区别 (3)驱除鞑掳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4)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 殆不可以须臾锾
A:(1)(2) B:(1)(3) C:(2)(4) D: (3)(4)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