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东皋薄暮望》是()的作品。
东皋薄暮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绩《野望》
徙倚欲何依
东皋薄暮望, 。
徙倚欲何依
东皋薄暮望, 。(《野望》)
徙倚欲何依
默写,或根据课文填空(10分)
①乡泪客中尽,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②_______________,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③苔痕上阶绿,_________________。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________。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蔓不枝。”
⑤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孔子云:何陋之有?
①孤帆天际看②少壮不努力③草色入帘青。往来无白丁④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⑤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野 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王绩,唐诗人,字无功,自号东皋子,时称“斗酒学士”,后弃官归隐而终。
17.简析颔联和颈联在写景方面的特点。(4分)
18.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心情。(4分)
17.动静结合,由远而近,颔联写诗人举目远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辉中越发显得萧瑟;颈联牧人与猎马的归来,使静谧的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描绘了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恬淡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4分)
18.本诗借景抒情,先写野望中的秋日田园牧归之景,恬静闲雅,流露出诗人归隐后百无聊赖而彷徨的心情;(2分)尾联用典表明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贤人伯夷和叔齐为知音,表现了作者的孤寂和苦闷惆怅之情。(2分)
【解析】
17.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注意题目的限制:对象限制在写景方面,范围限制在颔联和颈联。其次必须在读懂诗句的基础上分析。此诗颔联写静止的群山和山上的树,颈联写活动的身边牧人和猎人,因此是动静结合、由远而近地写景。再根据诗句中写的是秋景,而秋景大多是古代诗人伤感的景色,一个“唯”字透露出些许忧郁和苦闷。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8.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除了要在读懂诗句的基础上分析,还可结合注释理解。注释说作者“后弃官归隐而终”,再加上“徙倚欲何依”“相顾无相识”等诗和“采薇”(《诗经》中一首写一位被遣戍边的兵士从出征到回家的、表现其思家忍苦之情的诗歌),等典故的运用,可知诗人的忧郁和苦闷,孤独和彷徨。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这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8分)
野 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倚。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注】王绩,唐诗人,字无功,自号东皋子,时称“斗酒学士”,后弃官归隐而终。
25.结合首联和尾联,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4分)
26.简析颔联和颈联在写景方面的特点。(4分)
【答案】
25.(1)首联点明躬耕归隐身份,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2分)尾联表明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2分)
26.(2)两联运用动静结合(或“远近相映”、“光色相融”)的表现手法,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辉中越发显得萧瑟;(2分)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2分)(共8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25.
试题分析:此诗写山野秋景,景中含情,朴素清新,流畅自然,力矫齐梁浮艳板滞之弊,是王绩的代表作之一。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考点1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6.
试题分析:“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野 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①。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②。
【注释】
①“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
②“采薇”,用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
(1) 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的颔联和颈联在描写景物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赏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望”既写诗人眺望之意,(1分),又暗指诗人内心的期望,(1分) 希望觅得知音,得到理解、赏识和重用。(1分)
(2)颔联和颈链主要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颔联写远山近树,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苍茫静穆,颈联写牧人和猎马的出现,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动静结合,描写了一幅略显苍凉的田园牧歌式的山村秋晚图。(答对手法2分,分析2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以下问题。
野 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1)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以下问题。(8分)
野 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⑴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
⑵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4分)
⑴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⑵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