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第19-22题。(13分)
感伤是一种情怀
田德政
秋天就是这样蛮横,用湖南话叫“霸蛮”,你不想让她来,她来是突兀地到来。甚至不给你一点先兆,先是夏天的炎热,马上就变成秋天的凉爽了。
按说,秋天是个比较惬意的季节,气候宜人,也象征着收获。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秋天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慌。一感觉到秋天的凉意,就好像提前感觉到一年终结似的,感觉到一段生命将无法重来,所发生的一切都将成为过往。就有一种无尽的感伤袭上心头,免不了一番感慨。
小时候读柳宗元的《江雪》,读不出什么名堂。现在才觉得那是一种怎样的感伤啊!你看啊,千山鸟飞绝,所有的小路上都没有了人的踪影。只剩下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头,在白茫茫的雪中垂钓……那是怎样的一种孤独啊!又是怎么的一种感伤啊!如果我们遇到这种环境,只能用感伤得痛不欲生、欲哭无泪来形容了。柳宗元就是高明,把这种感伤的情怀,用那么形象的四句表达出来了。
如果感伤仅仅局限于自我的忧伤,那是很没出息的。只有当感伤“伤”及众人,那种感伤才有了品味。我们许多先人,都是擅长用自己的感伤来传染别人的。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这是自己遇到感伤的事,如果你对人就叫苦不迭地说:“我的茅草又被秋风吹破了。估计别人最多安慰你几句。当你看到风吹破了自己的房子,想到天下没有房子住的人是很多的,并幻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就不仅仅是自己的感伤了,而是天下所有寒士的感伤,大家就会和你一起落泪。天啊,谁能有这样的胸襟呢?小肚鸡肠的人,只会沉浸在自己的悲伤中,哪里还操得了这么多的心?所以,天下没有房主的人千千万万,只有杜甫让普天下的人记住了。
感伤往往成就了人类的文化艺术。不论是唐诗,还是宋词,出现频率最多的是“愁”“离别”“空恨”“断肠”“那堪”“憔悴”这些字眼。南唐后主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悲愁吗?愁思如春水般__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常流不断,无穷无尽。女词人李清照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那又是多少人内心的写照呢?恐怕无以计数。这些作品中,正是这种淡淡的感伤,让你心酸,让你惆怅,让你欲哭无泪,欲说无言。
感伤是一种经常与深沉、品味相伴的艺术营养。西方画家梵高,无疑是一个孤独的人。他在请困潦倒中,向自然和太阳挑战,却不被理解。最终饮弹自尽……每当看到他的画作,我们仿佛能听到他笔下那个垂着干枯乳房的弃妇的抽泣。我曾在朋友的极力推荐下,阅读了川端康成的一些小说。川端在他的代表作《雪国》中,所描写的人物的种种悲哀,通过这种悲哀的余情化,来探讨人生的感伤。日本文学本身就有一种描写感伤之美的传统,川端康成就是以描写感伤之美成就文坛辉煌的。高明的文学艺术家,往往把悲悯感伤的情怀倾注在作品中,以达到煽情的目的。
上学的时候,我把“杞人忧天”中的杞人当做傻瓜。现在看来,这人真是忧得有品位,有档次、中国人时常有这样一句口头禅:“天塌下来有高个顶着”,那意思就是天塌了也不用忧,你也不忧,我也不优,或许真的有一天,天塌了,大家都完蛋了。这个杞人,能忧别人所不能忧,是一种博大无边的感伤。这种感伤,好像是所有“先天下之忧”的人所共有的素质。可惜的是,这样的人太少了。如果人人都有这种感伤的情怀,人人都悲天悯人,社会造就和谐起来了,大同之道早就实现了。
于是,我发现自己是缺乏感伤情愫的。因为像我这样的凡人只能悲伤着自己的悲伤,幸福着自己的幸福。多的是对生活的抱怨,少的是对人生深邃的思考;多的是小情绪小哀愁,少的是大悲悯大苦闷;多的是凄婉惆怅、顾影自怜,少的是推己及人、由此及彼的胸襟。当我看到秋天的来临,感慨的只有自己命运的无奈,除此之外,再没有更多的余韵。正因为如此,我深深地认识到,感伤并非弱不禁风的感慨,感伤是一种有品位的情怀,是伟大的人类的情感。
19.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提出这一论点的?(4分)
20.作者怎样看待杜甫的感伤?对“杞人”的“忧”作者有什么独特的理解?(4分)
21.文章在论及感伤的文化艺术汇总的作用时,列举了词、绘画、小说等作品,这些作品汇总的感伤是如何感染读者的?请简要概括。(3分)
22.根据文章结尾段填空。(2分)
真正的感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论点:只有当感伤“伤”及众人,那种感伤才有了品位(2分);作者由自己面对秋天的感伤和柳
宗元《江雪》中表现出的感伤进而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2分)。
20.杜甫的感伤是一种拥有博大胸襟,心怀天下寒士的感伤(2分);杞人的“忧”有品位,有档次,
是一种博大无边的感伤(2分)。
21.这些作品将悲悯感伤的情怀倾注其中,感染了读者,使他们心酸、惆怅,达到了煽情的目的。
(3分)
22.真正的感伤是对人生深邃的思考;是大悲悯大苦闷;是推己及人、由此及彼的胸襟。(2分)
阅读《敬畏自然》一文中的节选文字,回答6——8题。
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这个宇宙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即使那些看起来死气沉沉的物质,也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也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那些高级的生命形态正是从这“死”的物质中产生的,换言之,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高级生命,只是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在物质中,有无数的生命在沉睡着,一旦出场的时间到了,它们就会从睡梦中醒来。
因此,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因此,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做只是我们征服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做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做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智
慧的创造物,看做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敬畏
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6. 对“敬畏自然”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敬畏自然就是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B.敬畏自然就要认识自然,爱护自然,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C.敬畏自然就要屈服于自然,不要存在改造自然的妄想。
D.敬畏自然就是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
7.对下面的反问句要表达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
理解:那永恒的运动和演化的过程,正是宇宙生命力的体现。
B.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理解:你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
C.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理解:用假设来证明宇宙中根本就没有生命。
D.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
理解:没有人说宇宙是有生命的。
8. 选段文字主要表达的意思是
A.那些看起来死气沉沉的物质,也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
B.宇宙是有生命的,我们要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C.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D.物质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
谈影响力(16分)
查一路
①不是只有明星或政坛人物才可以引领潮流或掌控局面,我们普通百姓,也都有各自的影响力。只是普通百姓的影响力,往往不够明显,不够闪光和耀眼,也不那么立竿见影,但千万别因此忽视了普通人的影响力。
②邻国的一个 农学博士20世纪80年代来中国种树,每天在中国的恩格贝种树10小时,一直种到97岁。在他的影响下,该国7300名志愿者来恩格贝种树,种下树木300万棵,染绿黄沙4万亩。1个人,20年,让茫茫的沙漠一角,奇迹般地冒出绿洲——这就是影响力。
③日常生活中,一个人不经意的行为或者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足以影响一件大事。这种影响力往往是隐性的,不细心体察,你就很难发现。
④一个从沿海回来的朋友准备到内地投资,重点考察A.城和B.城。在A.城,他坐在街头擦皮鞋,擦皮鞋的一个大婶的动作,使他对这个城市灰了心:那个大婶先把他的一只鞋的鞋带解开,擦完等他付了钱才系上。这个细节瞬间让他悟出,这个城市市民的道德水准成问题——一定是有人擦好鞋后不付钱跑掉过。在B.城,他搭了5次出租车,下车前,5位司机都提示:先生,请带好你的随身物品。最终,他把企业放在了B.城,B.城因此有5000人上岗就业,B.城的税务部门每年也因此收到上亿元的税收,这就是一位擦鞋大婶和几位出租车司机的影响力。
⑤我儿子在饭前便后都很认真地用洗手液洗手。有时候时间紧,我试着和他商量:就不能稍微马虎一点?他很果断地摇头:这怎么可能,我从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养成了习惯!可想而知,这就是一位幼儿园老师的影响力。在有些人的意识中,幼儿园老师不就是带孩子玩玩嘛,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她们的教育足以影响一个人一生的行为习惯。
(摘自2012年4月28日《湘声报·芙蓉》,有删改)
1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15.请简要概括文中的论据。(6分)
①
②
③
16.第③段“这种影响力往往是隐性的”一句中“往往”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
17.第④段是怎样证明中心论点的?请简要分析。(4分)
14.(3分) 每个人都有影响力。(或“千万别忽视普通人的影响力”、“我们普通百姓,也都有各自的影响力”。)
15.(6分) ①邻国农学博士影响7300名志愿者到恩格贝种树。(2分) ②擦鞋大婶和出租车司机影响沿海回来的朋友选择投资地点。(2分) ③幼儿园老师影响“我”儿子的生活习惯。(2分)
16.(3分) 不能删掉。 “往往”准确地表明了这种影响力是隐性的,是通常存在的,强调了细心体察的重要。(只答“不能删掉”不给分)
17.(4分) 示例① 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2分) 有力地证明了普通百姓身上也有巨大影响力的观点。(2分) 示例② 用擦鞋大婶和出租车司机影响从沿海回来的朋友选择投资地点的事例,(2分)充分有力地证明了普通百姓一身上也有巨大影响力的观点。(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5-26题。(5分,25题2分,26题3分)
让善行成为习惯
2月14日,《光明日报》头条刊载了黄冈武穴籍的90后大学生刘普林“帮妈妈扫大街”的故事,故事中的一幅幅生动画面记录着刘普林行善之举:不怕脏、不怕累、不怕丢面子,坚持利用休息时间帮妈妈扫大街;为了省钱,每天在学校捡破烂,用换来的钱给同学买西瓜吃;为了能帮助外地贫困生,把自己得到的补助让给他人;为给生病的同学捐款,每天只吃几个馒头;为了爱,去献血;为了帮助他人,受苦受累都愿意。
从刘普林的故事中里我们可以读出一种精神,一种境界,一种觉悟,就是无论何时何地、身处何境,都要行善不止。孔子说“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孟子认为“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从善,是一种竭忠尽孝、宽厚包容的心理素养,是一种求真务实、尚善爱美的价值品质,是一种谦逊和蔼、播恩施惠的生活态度。要求我们存善心、养善念、行善事、做善人,真诚待人,谦和处世,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事,诚心诚意善待每一个人。我们必须用忠心孝情感恩父母、用关怀奉献感激乡邻、用忠心赤诚回报祖国。
行善贵在坚持。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生活中,有的人因善小而不屑为,有的人因善要常为而不能为,有的人因善要付出而不愿为。殊不知,行善就在身边,贵在坚持。对人常保持微笑,是善行;原谅别人的无心之过,是善行;发一条给人力量的短信,也是善行。(选自2012.2.20《湖北日报》,作者:张友君,有改动)
2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普林的善行之举很平常,只是不怕脏、不怕累、不怕丢面子,利用休息时间帮妈妈扫大街。
B.无论何时何地、身处何境,都要行善不止,正是刘普林事迹体现出的一种精神境界和觉悟。
C.存善心、养善念、行善事、做善人,真诚待人,谦和处世,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事,诚心诚意善待每一个人,是对从善的要求。
D.生活中,我们对人常保持微笑,原谅别人的无心之过,发一条给人力量的短信,都是一种善行。
26.刘普林同学的“善行”给你哪些启示或感想?请仿照下面的句子,再写两句话。
善行,如黑夜中的一盏明灯,能够照亮人们渴望文明、积极向善的心灵;
26.答案示例:善行,如寒冬里的一朵腊梅,能够唤起人们对温暖春天的无限憧憬;善行,如荒漠里的一粒种子,能够让曾经的荒漠变成莺歌燕舞、芳草萋萋的绿洲。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35—39题。(请用0.5mm的黑色签字笔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共18分)
①古时候,有个富人要出远门。出发前,他叫来三个仆人,分别给了他们500两白银,让他们自行支配。富人走后,其中两个人用这些钱进行投资经营,第三个人却把白银保存起来。后来,富人成了皇帝。他找来三个仆人,询问500两白银的支配情况。第一个仆人在原有基础上又挣了500两白银。皇帝说:“做得好!你已证明了自己的才能,我任命你为知府。”第二个人也使其财富增加200两,于是被任命为知县。而第三个仆人,当他把那原有的500两白银呈现给皇帝时,皇帝将他赶了出去。
②这个故事必将带给我们深刻的思考。只有努力创造机遇,才有机会获得更大成功。
③我们很多人都在抱怨“自己没有足够的机遇,让生活得到改善”。确实,我们无法决定自己收获多少,但可以决定自己去付出多少。到底是满足自己目前所拥有的现状,还是通过自己的行动让它生长、翻倍,也同样取决于你自己。
④争取机遇过程的本身就是对风险的挑战。当我们开始做一件事情时,通常都不知道结果怎样,我们一些人在工作中怕犯错误,尽量避免自己作决定,更愿意服从命令,导致工作缺乏创意,失去了机遇。没有冒险就没有机遇,在当今社会,大的突破往往是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之上。史蒂芬·莱因史密斯博士是研究领导学的前沿专家,他认为:“在今天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任何一项工程都需要汇集集体智慧和创造力,共同去发现答案的。”商业上的成功通常不是墨守成规,而是靠集体智慧的创新来实现的,这就需要一个能“找出答案”的团队。
⑤“利乐包”是一个生产牛奶、果汁等液体包装盒的大公司,其2010年的收益接近100亿欧元。1943年,当一个年轻的瑞典科学家看着妻子把肉灌入肠衣的时候,不禁这样想:“是否可以发明一个系统,将所有液体用纸盒包装起来?”他是一个有增值“500两白银”点子的科学家,但他不是投资商。他的同伴——化学家沃伦伯格、工程师哲朗德、销售经理托鲁德,在长期的反复试验与失败后将这个点子转化成了适应市场的产品。有了好点子,再有一批去做、去行动的人,“利乐包”终于在全球取得成功。
⑥很多人认为,成功需要天赋,更需要有好的机遇。其实不然,许多人的机遇是经过努力奋斗而获得。梅兰芳挑战自我,练就了流动如水的双眼,终成著名京剧大师;袁隆平敢于创新,培育了饱满如珠的水稻,终成“杂交水稻之父”; ,
, 。
⑦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今天,我们应该抓住人生的每一个出发点,把握住每时每刻,创造一个充实的自我,怀着火热的激情和成功的喜悦走过漫漫人生路,尽情地拥抱生活,从而寻到生命的乐趣和意义。 (原文有改动)
35.请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写在答题卡上。(3分)
36.请在选文第⑥段结尾画横线处,仿写一个句子,写在答题卡上。(3分)
37.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4分)
38.选文⑤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39.你最想拥有的机遇是什么?结合本文谈谈你怎样才能获得这个机遇?(4分)
35. 只有努力去创造机遇,才有机会获得更大成功。 (3分)
36.比尔·盖茨敢于挑战、创造了堆积如山的财富,终成世界首富。(3分)
37.开头用了一个故事(1分)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只有努力去创造机遇,才有机会获得更大成功”,(1分)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讲道理、摆事实论证中心论点(1分)最后得出结论并发出号召。(1分)
38.举例论证(1分) 具体论证了 “商业上的成功通常不是墨守成规,而是靠团队集体智慧来实现的。”(2 分)进而有力的论证了中心论点。(1分)
39.示例:我最想拥有的机遇是一次选拔性篮球赛。我会刻苦训练,寻找各种机会参加比赛,提高自己的技能,成为篮球赛上最抢眼的一个,让选拔赛的教练选中我,成为一名像林书豪一样的球星。(4分)
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15分)
宁静是一种生产力
于丹
①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写道:“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这句话颇有意味,意思是指大家都在忙碌的事情,你能够悠闲地对待它,才会有时间、有心思去满足自己的闲情逸趣。
②别人忙碌追逐的你不追赶,别人置之不理的你用心去体会。这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发现什么呢?发现一种生活方式,发现生命的质量。《菜根谭》里说:“性躁心粗者一事无成,心平气和者百福自集。”讲的是同样的道理。
③宁静有时也是一种生产力。一个人能够平心静气,就能够获得一种智慧的能量,提高生命的质量和效率。
④我曾经看过一个小故事。一位木匠把手表掉在半人高的刨花里,让众多徒弟去找,大家乱哄哄地找,怎么也找不着。后来他的儿子独自在夜里静静地听手表走动的响声,始终找到那块手表。事情很简单,道理却很深刻。想想看,宁静难道不是一种生产力吗?
⑤《庄子》中说:“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天地万物是可以映照在我们心中的,前提是心要安静。喧嚣的小溪把碎沫拍打在山崖上的时候,澎湃的大海把浪花摔打在沙滩上的时候,它能照见世界吗?它什么也看不见。
⑥一个人的心里有太多欲望,过分在意他人的赞誉和诽谤之语,这颗心就会像喧嚣的小溪碎沫和澎湃的大海浪花,鼓动着,躁动着,这样的人能静下来吗?如果不能拥有一份宁静,不能拥有一种闲适,我们能看见生命的本真吗?
⑦安静下来,在中国人本来的生命规律中去发现悠然的欢喜,对今天这个时代而言,也许不仅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说它是雪中送炭也不为过。
(选自《趣品人生》,有删改)
14.阅读②④两段,注意划波浪线的两个论据,完成表格内容(3分)
论据 | 证明观点 | 论证方法 | 论据特点 | 论证作用 |
《菜根谭》名言 | 心平气和能发现生命的质量 | a | 具有权威性 | c |
木匠儿子找手表 | b | 举例论证 | 事实胜于雄辩 |
15.第③段中,“获得一种智慧的能量”与“提高生命的质量和效率”能否对调?为什么?(3分)
16.第⑥段,把加点的词“太多”删去,行不行?把划线的反问句“这样的人能静下来”改成陈述句,好不好?请说明理由(4分)
17.你身边也有一些人不够“宁静”,请举例说明,并为他们提出建议。(5分)
14.a引用论证
b一个人平心静气能获得一种智慧的能量,提高生命的质量和效率
c论证宁静是一种生产力
15.不能。因为先获得,然后才能提高,两者有先后递进的关系。
16、不行“太多”是说欲望过多、起限制的作用,如果删去,就会成了一个人心里有欲望,这个人就不能静下来,不符合实际。无法体现语言的严密。
反问句不能改成陈述句,如果改为陈述句就少了一种强调和提醒注意的语气。
17、考试复习时心浮气躁者
建议:只有沉下信赖,脚踏实地复习,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才能考出好成绩。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12分)
何为书
张炜
①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有人能够思想、怀念、激动和幻想,而有人却不能——不知从什么时候丧失了这种能力。后一种人觉得前一种人很奇怪,甚至还有些令人费解;而前一种人却认为自己拥有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并保有一种充实的幸福。
②现在到处都是书,可是那些书的作者却不尽是前一种人。书是什么?书是真诚待人的文字,是真正的人才有的心事,是人真切朴实感情的投影。
③然而许多书并没有感情,或者说没有真切朴实的感情。这样的书也能算得上书吗?如果仅仅是印上满纸的花言巧语、卖弄、粗鄙的发泄,装订得再好,在我看来都不能算是真正的书。我们应该被一个人的心事牵引着,走向很远。我们于是在这时候也会想起自己的一些事情,咀嚼生活,滤过流逝的时光。是的,在极为有限的生命历程之中,假如没有这样的回顾和思念,没有情感之水循环往复的浸洗,将是多么可怕。所以我们常常感谢那些真诚待人的文字,那些真正意义上的书。
④关于童年,田野,小院,那一束不能忘记的小花;还有敬仰和欣悦之情,与别人相似的叹息,以及悄藏起来的温暖……这些既是永恒的东西,又是作者自己的东西。我们在阅读中不由自主地将自己内心的一切与之交换,从而获得特别的欢乐。
⑤当然,如果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些虚假赝品,我们是不会与之交换的。
⑥由此看来,世上所有的文字,最重要的还是一个真字。只要真就会诚,就会亲近和亲切。苍茫人世,邈邈光阴,我们还是需要这样的一份感觉——只要是给人这种感觉的,无论多么稚嫩的文字我们都欣然接受;而另一类文字,无论多么高深我们都将本能地拒斥。
⑦在拜金时代和数字时代,理应有一些别样的心灵和声音,并以此去寻找、召唤更多的心灵和声音。我们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时代被作价卖掉,或被浅薄生硬的技术主义分割禁锢。我们必须向往“诗意地栖居”。
(摘选自《读者》2012年第5期,有改动)
10.作者认为怎样的书才算作是“真正意义上的书”呢?请用原文中的话回答。(3分)
11.请说出诜文第①节句子中加点词语“这些”所指的内容是什么。(2分)
12.请指出选文第⑥节中划线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分)
13.请联系全文,说说作者所说的“真正意义上的书”能够给读者带来怎样的阅读感受。(4分)
7.(4分)(1)睡觉 (2)只,只是 (3)曾经 (4)到,靠近
8.(4分)
(1)(2分)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草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空明”1分,“盏”1分,句子不通顺酌情扣分。)
(2)(2分)于是(或“因此”,“由于这”等)(我)如同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
(“由是”1分,整旬的意思大体正确1分。)
9.(3分)乐观、旷达(或“豁达、洒脱”等);随缘自适(或“随遇而安”“善于自我排遣”等)。(答对其中一点2分,答对两点3分。)
阅读议论文《让__精神在我们的时代发扬光大》,完成22-26题。(13分)
让__精神在我们的时代发扬光大
瞿方业
学__,树新风。这是多年来人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每年的三月,社会都会举办各种纪念活动,宣传__精神。但是,年轻一代对于__精神所蕴含的价值还是缺乏深刻的认识和体会。许多人的理解停留于“学__做好事”这一层次。的确,__生前做好事无数,无私奉献做好事也是其精神的内核之一,但这并非__精神的全部。只有搞清楚__精神的内涵,才能更好地追随这位先行者的脚步,与他的崇高精神无限地接近。
__的精神内涵非常丰富,包括无私奉献精神、“钉子精神”、“螺丝钉精神”、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等。无私奉献,就是愿意尽可能地服务他人,方便他人。常说的“学__做好事”,正是其无私奉献精神的生动诠释;“钉子精神”,就是要像钉子一样刻苦学习和钻研业务,尽量挤出时间学习,补己之不足;“螺丝钉”精神就是愿意在平凡岗位上踏实工作,刻苦钻研,像一颗螺丝钉一样,干一行爱一行。
完善的市场经济,一方面要求人们通过市场为自身的聪明才智寻找出路,获取财富,实现自我,另一方面,还要通过道德情操,克服市场制度本身的天然性不足,让财富和才智运用到更加高尚的目的,这样的市场制度才更加完善,更加有益于人的生存,更利于社会的发展。在当下的市场经济条件下,__精神仍然具有非常深刻的内涵,对于社会仍然具有很大的启发性意义,完全应当成为人们道德情操的组成部分。
__精神并没有走远,他和时代所需要的精神有着很大的贴近性和接近性,__式的人物在当下的时代仍然需要,而且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在我们的身边都并不少见。__身上体现的无私奉献精神,在这些人身上都得到了生动的体现,只是需要更加努力地发扬光大。今天学习__精神,就是结合时代的特点,让他身上的一些美好品质争相为大众所效仿。
无私奉献,就是要求每一个人在发展自己的同时,内心要有他人,要能够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这正是现代慈善的真义所在,那些援建希望小学的人,帮助贫困学生的人,那些看到他人受难就伸出援助之手的人,都是在为人民服务,都是在无私奉献,因此,__精神在当下的时代,完全就是热心公益、乐于助人、扶贫济困、见义勇为、善待他人的代名词。
还有干一行爱一行的螺丝钉精神,勤奋好学的钉子精神,对每个人来讲也同样适用。干一行,爱一行,就不会做对不起他人的事,就不会做问题食品、三聚氰胺牛奶,就会用良知来做事,诚实守信,就会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来爱护行业的发展,让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得到良性发展。干一行爱一行,就会恪尽职责,执法者公正执法,监督者勇于监督,守法者尊法守法,让社会上的邪恶之事没有容身之所。
这些事情,平凡而具体,就在你我的身边和手边,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到,也应当做到,只要像__那样敬业,那样有一种认真劲儿,具有对他人的爱心,许多事情都可以做到尽善尽美,社会就会在这种精神的照耀下,更加美好。让__精神在这个时代发扬光大!(选文略有改动)
22.选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23.从论证思路上看,选文第②段有什么作用?(3分)
24.认真阅读第③段,说说这段主要使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3分)
25.请为第⑤段补写一则事实论据,使论证更加充分。(2分)
26.__精神的内涵除“无私奉献精神”“螺丝钉精神”“钉子精神”外,还有很多。下面摘自《__日记》的话,也体现了__精神,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22.让__精神在我们的时代发扬光大。(2分)
23.第②段详细阐述__精神的内涵,使读者对__精神的实质有全面而准确的认识(2分),同时明确本文论述的核心和重点内容,也对后文起了很好的统领作用。(同时为后文论述“如何发扬__精神”做铺垫。)(1分)(共3分)
24.举例(事实)论证(1分);具体论证了“__式的人物在当下的时代仍然需要,而且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在我们的身边都并不少见”这一观点,增强了说服力(2分)。(共3分)
25.示例:草原医生王万青40多年风雨行医写下敬业的诗篇;退休干部杨善洲22年染绿荒丘印证信念的厚度;大山深处邮递员王顺友用孤独的长征丈量责任的距离。(列举的事例必须典型,能充分体现“螺丝钉精神”或“钉子精神”,2分)
26.这句话把个人和集体分别比作“一滴水”和“大海”,形象地阐述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突出了集体的力量,体现了__的“集体主义”精神。(意对即可,3分)
遗憾,也是一朵奇葩
①遗憾,词典上的解释是“不称心”“太可惋惜”。无论人还是事,若留下遗憾,似乎都会存有残缺,让人叹息不已。
②很多的悲剧都在展现遗憾:荆轲身负重任剌奏王,偏偏选人不当刺杀失败,遗憾!屈原忠心耿耿爱君国,偏偏遇上昏庸的楚怀王,遗憾!历史上类似的悲剧不胜枚举,在人生的行进过程中遗憾似乎常常如影相随。
③既然如此,那么应该怎样对待遗憾呢?毋庸置疑,我们应该正视遗憾。
④正视遗憾,首先是坦然接受遗憾。如果人生皆有遗憾,人生必有遗憾,那么我们不如坦然接受它,不抱怨,不气馁,把它化作人生中的另外一道风景。韩愈接受了“朝奏夕贬”的遗憾,写出了“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千古绝句;柳宗元接受了贬谪永州闲置的遗憾,写出了不朽的“永州八记”……由此看来,遗憾,也是一朵奇葩;它,也能激发出生命的激情,让生命在逆境中焕发出新的精彩。
⑤正视遗憾,就要把遗憾作为人生的又一块磨砺石。遗憾,常常还不是轻描淡写的叹息,不是大可惋惜的摇头,遗憾可能是人生的一道坎,甚至是险象环生的断裂层。但是,只要正视遗憾,把遗憾作为又一块磨砺石,磨练毅力,砥砺意志,那么,人生在遗憾这块磨砺石上将奏出荡气回肠的高亢之音。不是吗?越王勾践__被俘,遗憾,但他砥砺沉潜,最终“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音乐家贝多芬,正值创作的盛年,然而双耳失聪,遗憾,但他扼住命运的咽喉,谱写了如《命运交响曲》等许多不朽作品。当人们还在用滚滚热泪对他们的种种遗憾扼腕长叹表达出自己的遗憾时,他们已经把遗憾当作展现生命进取的长空,翱翔搏击其中,创下一个个奇迹。
⑥正视遗憾,就是把遗憾定格为人生的一种经历。人人都有理想,而理想的最大特色就是高于现实,也正因为如此,追求理想的人难免受挫,从而留下遗憾。但是,如果能笑对遗憾,那么,遗憾将定格为一种经历,留下为后人赞叹的美。李白欲求仕,但终生仕途不顺、屡遭排遣,是遗憾,然而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又曾让多少文人墨客欣然折服;王勃一生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是遗憾,然而他“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唱,又让多少人怦然心动。所以,遗憾就是一种厚重的美,它正如一杯苦茶,虽然入口苦涩,却能于入咽时感受到它的香甜。
⑦尽管并不是所有的播种帮能有收获,尽管并不是所有的追求都会绽开花朵,但正如朱光潜老先生所说:“倘若件件事都尽善尽美了,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既然如此,何必拒绝遗憾!因此,我们可以认定,遗憾乃是人生的一种必然,应该正视遗憾。
(有删改)
17.本文围绕“遗憾乃是人生的一种必然,应该正视遗憾”这一中心论点设立了哪些分论点?(3分)
18.请仿照第②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补充一个事实论据,不得照抄原文中的事例。(3分)
19.文章第⑥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2分)
17.分论点:①正视遗憾,首先是坦然接受遗憾;②正视遗憾,就要把遗憾作为人生的又一块磨砺石;③正视遗憾,就是把遗憾定格为人生的一种经历。(3分,每点1分)
18.示例:岳飞挥师北上遇捣黄龙,偏偏被十二道金牌召回,遗憾!(3分,答案不限,语意吻合2分,句式基本一致1分。)
19.举例论证、比喻论证(2分)
①恩格斯有句名言:“一个聪明的民族,从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会比平时多得多。”而要想从灾难尤其是错误中学到比平时“多得多的东西”,就要认真研究错误,研究失败。
②众所周知,越南战争是美军战争史上惨败的一页,30多年过去了,美军仍不放过对其“研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反复研究当初强大的美军为什么会在越南战场吃尽苦头、丢尽脸面、大败而归,并把越战的失败研究作为军校学员的必修课。经受了挫折,只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也可以增长见识,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美军因重视失败研究,而屹立于世界军事强国之林,毫无疑问,失败是一笔特殊的“财富”。
③1940年,美国华盛顿州的塔克马新建成了一座索桥,但建成才4个月就被每秒19米的横风所摧毁。为了揭开这个失败的原因,美国华盛顿州组织大批专家花费了巨大的财力反复实验,终于弄清桥梁被毁是由于横风引起的自感应震动造成的。这一原理弄清以后,带动了索桥技术的飞跃发展。日本将塔克马索桥的教训引以为戒,建造的明石海峡大桥能承受每秒80米的狂风。所以说,如果我们对每次失败或挫折加以认真研究,找到原因、汲取教训,会为下一步的成功奠定基础。而对潜在的失败隐患毫无觉察,麻木不仁,就会导致无法挽回的失败。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有一批失败的著名企业,就是没有对潜在的、不能轻易看得到的隐患失去警觉而导致了重大失败。譬如:陷入多元化陷阱,产生重大投资失误的“巨人”; ;因财务危机而突发崩盘的“爱多”,都属于这一类。失败研究给我们两方面的启示:其一,从失败中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往往能开拓人类未知的新领域;其二,全面分析失败,有助于建立防止失败的预警机制。
④我国目前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构建创新型国家,实现这个目标,在思想方法和价值取向上,需要以大量的人文科学研究成果为基础,其中就包括对失败进行深入的研究。反思失败是汲取历史教训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__同志曾说过:“错误和挫折教育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了起来。”是的,我们从不太聪明到比较聪明已经花费了很大的代价,要紧的是不能反复地花费这个代价。失败研究正是防止这个反复发生的最好办法。在失败研究方面,国外学界已走在了我们的前头,我们应该虚心学习,迎头赶上。
10.请根据全文内容,给本文拟一个合适的标题: 。(3分)
11.第②段列举了 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 的观点。(4分)
12.下列对于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开篇就引用革命导师恩格斯的至理名言,既自然地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又充当了很有说服力的理论论据,还能以异乎寻常的名言内容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 “一心做强做大而忽略对产品质量监控的三鹿”这个句子可以填入第③段横线处。
C. 第④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交代了我国构建创新型国家的现实背景,使本文的论述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D. 为了增强说服力,本文一方面灵活而恰当地运用了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等论证方式,另一方面使用了严密、准确的语言和严谨的逻辑推理。
10. 示例一:要重视“失败研究” 示例二:“失败研究”是成功之母
11. 美军因重视越战失败研究而屹立于世界军事强国之林 失败是一笔特殊的“财富”(或:重视失败研究是成功的基础)
12.D(“比喻论证”改为“道理论证”,且改“论证方式”为“论证方法”)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