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1—5小题。
父亲的眼神
一个背影,让朱自清潸然泪下;一个眼神,让我终身悚然汗下。
那是在我上中学时,因为有“瘸腿科”,加上当时传说文理不再分科,所以,尽管我的语文、英语成绩居班里前几名,但是数理化成绩却出奇的差。这样的情况下,肯定高考无望。因此,高一期末考试前,我彻底失望,回到家里。
因自觉惭愧,回到家听说父亲正在田里拔草,我赶紧戴上草帽,到田里帮忙。学都上不好,再不勤快一点,会被人骂为“二流子”的。顶着烈日,到了田里,我告诉父亲,不想再上学,反正学不好了,还不如回家种田。
我以为父亲会勃然大怒,他对我寄予很大的希望,当了一辈子的“睁眼瞎”,他不想我走他的老路。但是,父亲始终埋着头,并不理会我,好像并没有听进去我的话。我不怕父亲发火,却怕父亲的沉默。我不敢再说话了,只好随着他卖力的拔草。近晌午的太阳很毒,汗水在身上像虫子一样爬,衣服贴在身上,抬起头,父亲仍然在埋头拔草,我怎好意思停下来……
中午,回家吃过饭,父亲仍然没有就我退学的事发表意见。让我说什么好?情况很不妙,我知道,越是在闷热干燥的夏日午后,越会有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这沉默,让我忐忑不安。
吃过饭,父亲说:“走吧,去地里把瓜秧翻一下,要不然今年地瓜就收不到了。”我拿起锄头就走,我就不信,父亲能干,我就不行。
夏日午后的太阳实在太厉害,汗水把我弄得睁不开眼睛,要在学校,现在正是午睡的时候,我早已经呵欠连天了——看父亲,光着黑黝黝的脊梁,仍在埋头翻秧——趁着父亲不注意,我跑到树阴底下枕着锄头就睡着了。
好像没过多大一会儿,我就被父亲推醒。睁开眼,我看到父亲冷冷的眼神,那眼神很复杂,既有不屑、鄙夷,也有悲哀、绝望,还有许多我一下子说不出的内容……
“当庄稼人你也不够格,躺在地头睡觉庄稼就会长出来?你那个样,二流子也比你强。你哄庄稼一天,庄稼就哄你一年。赶快起来!”
父亲的眼神让我受不了,我的后脊早已经流下汗来了,不是热汗。是冷汗。
当天晚上,回到家,我觉得浑身骨头都散了。摸着胳膊上已经晒脱了皮的地方。我的心乱成一锅粥。
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父亲又把我推起来。一睁眼,又是那眼神……我坐起来,恶狠狠地说了一句:“我要上学!”
后来的事情变得很简单。高考后,我上了大学中文系。再后来,到电视台当上了一名记者。
尽管远离家乡,远离了父亲,但那眼神始终占据了我的记忆,回想起来就让我不安。
时至今日,我最喜欢的歌还是蔡琴的《你的眼神》。这首歌的旋律很美,很忧郁,很沉静,很悠远,父亲的眼神不这样,但我想起来却抑制不住自己汹涌的感情。走到院子外,望着满天的繁星,我不由喃喃自语:“山一样沉默的父亲,我忘不了你的眼神!”
1.“一个背影,让朱自清潸然泪下;一个眼神,让我终身悚然汗下。”从全文看,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2.“我坐起来,恶狠狠地说了一句:“我要上学!”句中的“恶狠狠”体现了“我”什么心理?
3.“你哄庄稼一天,庄稼就哄你一年。”父亲用朴素的话道出了深刻的生活哲理,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4.“那眼神始终占据了我的记忆,回想起来就让我不安。”请根据文意说说为什么父亲的眼神会让“我”不安。
5.“我的心乱成了一锅粥”一句表现了“我”复杂的内心情感。请揣摩“我”当时的心理,写一段表示心理活动的文字。(30字左右)
1.结构上总领全文;内容上点名题意(表明父亲的眼神对“我”影响之大)。
2.写出了“我”痛下决心、发奋求学的心理
3.有耕耘就有收获,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
4.害怕自己没有理想、放弃追求;怕对学习、工作等还不够尽力,怕愧对父亲。
5.略。点拔:此题答案开放。可能写因承受不了田间劳作所带来的肉体上的痛苦,无法承受回校求学而高考无望的精神折磨,愧对亲人,想要赌气争气又不能的无奈,要求上进、奋发努力的决心等等交织在一起的复杂心理。
阅读下文,完成1—4小题。
“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无数的中华儿女,都像钱学森一样,怀着一颗火热的中国心。
啊,中国心
①朋友,当你听到《我的中国心》这支歌的时候,难道你不陶醉在那优美、深沉的旋律里?难道你不被歌曲所抒发的那种强烈的爱国情愫所感染?难道你不因此而联想起许许多多有一颗中国心的炎黄子孙?
②“……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
③在歌声中,我想起了一个四五岁的小孩,他蹲在一边看着一张图纸,我和几个伙伴在打排球。突然,球掉进了水沟里。“哎,这张纸给我擦球行吗?”“我才不呢!”我掏出一颗巧克力,说:“你把纸给我,这颗巧克力就归你。”他望望巧克力,又望望地上的那张纸——哦,这时候我才看清那是一张中国地图。他摇摇头。我故意追问了一句:“你不想吃吗?”“想。”“那你怎不给我?”他扑闪着大眼睛,认真地说:“爷爷说,不能出卖祖国。”
④热爱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共同感情。这种感情一代连着一代,缠绵不断。你看,这个幼小的心灵里,不是已经注进了真挚的爱国之情了么!
⑤呵,中国心!中国心!
⑥“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
⑦记得报纸曾经报道过这样一件事,在进攻被越寇侵占的者阴山的途中,__碰到敌人布下的雷区。因扫雷器坏掉了,无法前进。时间已非常紧迫,容不得半点迟疑!一位战士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放下枪支,从容地滚向雷区。顿时,雷声四起,火光冲天,硝烟弥漫……为了捍卫祖国的尊严,战士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给__滚出了一条通向胜利的路,自已也走完了闪光的人生之路。
⑧祖国——难道还有比这更为神圣的字眼吗?为了它,多少人献出了勃发的青春,多少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这些人的心里,祖国的位置永远高于一切,高于一切!
⑨啊,中国心,中国心!
⑩“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
11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有一位生命垂危的华侨,叫儿女们从保险柜里取出一个精制的盒子。儿女们不知道盒子里装的是什么,等父亲用颤抖的手接过去。打开来一看,原来是一撮黄土!一个家财万贯的企业家,为什么会看重这一点分文不值的黄土!这是他离开苦难的祖国时含着热泪揣在怀里带走的。他用微弱的声音说:“当年,我为生计所迫离开了祖国,可我的心始终没有离开祖国啊!我每每望着这撮土,思念遥远的故土……终于,我的心愿得到了实现,祖国强大起来了!强大起来了!……可惜我无法再为她出力了,这是我终身的遗憾……”他立下遗嘱:将自己的骨灰撒在祖国大地上,把毕生积累下来的一笔财产献给祖国;并要求儿女们回到故土去,建设祖国……
12这是什么时候?——他快要离开人世的时候;这是什么地方?——远离祖国的地方。可他还是深深地(juàn liàn)___________着祖国、热爱祖国!这是一颗多么火热的赤子之心啊!
13啊,中国心,中国心!
14“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
1.文中横线处按拼音应填的汉字是: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选取了三个典型事例,各用一句话概括。
3.以上三个事例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4.文中引用的歌词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1.眷恋
2.①小男孩不用中国地图换巧克力。
②战士用血肉之躯滚向雷区,为战友滚出生路。
③美围华侨临终之际眷恋祖国。
3.不能。(三个事例由小孩到老人,由国内到国外),且与前面的歌词内容一一对应。
4.歌词作为一条线索,有力地贯穿全文;在结构上也起到了引出下文,总结全文,深化中心的作用。
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段,完成1—5小题。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者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1.对第、2小节的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这两段摆出了对方的论点和论据,树立“箭靶”。
B.从这两段摆出的事实可看出,作者将揭露的矛头直指国民党反动政府。
C.本文列举了“两年之前”“不久”和“现在”三个阶段的有关情况,表现了自己的忧虑。
D.这两段文字用了先摆敌论据,后摆敌论点的写法。
2.第4小节最后一句最初发表时被删去了,你认为是删去好,还是不删好?为什么?
3.上面语段的“他信力”是指_______________,“自欺力”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第2、3节中的两个“中国人”的含义相同吗?请写出其具体含义:
5.品味语言,说说第1小节中加点的“总”“只”两字在句中的作用。
1.C
2.不删好。困为这句话指出了求神拜佛是国民党反动派自欺欺人的最后一招,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
3.“他信力”指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自欺力”指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
4.前者指所有中国人;后者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
5.“总”字表示自夸、夜郎自大是由来已久的。“只”字表示唯洋是崇,不相信自己。
阅读《我的叔叔于勒》选段,完成1—4小题。
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他回到我母亲身旁,是那么神色张皇,母亲赶紧对他说:“你先坐下吧!别叫他们看出来。”
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是他,真是他!”然后他就问“咱们怎么办呢”母亲马上回答道:“应该把孩子们领开,若瑟夫既然已经知道,就让他去把他们找回来。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
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囔着:“出大乱子了!”
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五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他回答道:“两法郎五十生丁。”
我把五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1.什么原因使父亲神态异常,语无伦次?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2.母亲突然暴怒的原因是什么?
3.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默念的三句话意思有什么异同?这表现了“我”什么心理?
4.通过此段人物的语言、神态描写,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是怎样的人?
1.通过询问船长,确认那个卖牡蛎的人确实是自己的亲弟弟于勒。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内心的恐慌。
2.于勒依然穷困,使她发财的希望化为泡影,还担心他会重新拖累全家。
3.从字面的人物关系看,意思没有什么不同,但从排列顺序分析,作者独具匠心。反映了“我”对处于贫困的于勒叔叔深切的同情和对父母不认的困惑、苦闷及不满。这是饱含讥讽意味的心里话。
4.菲利普夫妇虚伪、自私、贪婪、冷酷、有着一副可怜又可悲的拜金相。
阅读傅雷的一封家书。完成1—3小题。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晨六七点钟就醒了,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那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看的,愿意回忆的我们噜哩噜嗦地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孩子,这些我都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中最快乐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尽管我没有zōng jiāo 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感谢上帝了!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惹你厌烦。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的,比你们的不真实。年纪大的人总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这儿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增多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到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你走后第二天,妈妈哭了,眼睛肿了两天:这叫做悲欢交集的眼泪。我们可以不用怕羞地告诉你,也可以不担心你憎厌而告诉你。人毕竟是有感情的动物,偶尔流露也不是可耻的事。何况母亲的眼泪永远是圣洁的,慈爱的!
1.第一段画线的句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理?
2.仔细品味“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句中“终身”和“印”有什么表达效果?
3.在作者看来,什么是幸福?你认为什么是最幸福的?
1.对儿子的离去十分牵挂,又怕写信惹儿子厌烦的矛盾心理。
2.终身表现出了父母对儿子的关心和爱护是永恒的,永远不会消失,“印”能表现出这种爱在脑海里印象非常深刻,难以磨灭。
3.儿子变成了朋友。如:能帮助别人是最幸福的,或者通过努力取得成功是最幸福的等等。
阅读文字,回答1—6题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了;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结合文意解释文中加粗词语。
无益:__________________
2、阿长来问《山海经》,体现她对“我”的________,而“我”认为“________”,也就从来没有对阿长说起《山海经》的事,这次也只淡淡地回答,表现了“我”对阿长的________,这些都为下文________设下了伏笔和悬念。
3、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说明了什么?
4、为什么“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了”?
5、选文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它表明了作者________的感情,句中的“这”指代________________。
6、“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样说?
1.没用。
2.关爱;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轻视;阿长赠书
3.说明阿长对“我”极其疼爱,表明她的善良、朴实。
4.被阿长的热忱深深打动。
5.议论;对阿长的感激和尊敬;阿长为“我”买《山海经》的事
6.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让“我”产生感激和“新的敬意”。
阅读文字,回答1—7题
①祖母是个普通的家庭妇女,虽然一生贫困,却教导后代仁慈待人。我刚懂事,祖母便找来一些纸板,剪成各种动物,以类似放幻灯的方式,讲许多匡扶弱小、抵御外侮的童话和民间故事;还买来仅巴掌大的连在一起的“小人书”,一页页耐心地讲《司马光砸缸救人》《孔融让梨》《岳母刺字》等故事。上幼儿园前,祖母挪动着小脚,几乎每天下午带我去少年儿童图书馆,她牵着我的小手,轻轻地走到那些专心看书的小学生背后,慈祥地望着他们。然后,祖母抱我坐在草坪上,亲切地说:“细伢子呵,你长大了要努力读书,书会告诉你许多许多做人的道理,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人要宽,要帮助比自己穷困的人。”
②我上幼儿园时正值三年困难之际,不少小朋友都因缺乏营养而面黄肌瘦。吃午饭时四个人一桌,中间放一碗没有油的咸菜豆瓣汤,每人轮流舀一汤匙,轮到我时都谦让了;下午发点心时,每个人仅得一只乒乓球般的淡馒头,每次我都留给上小班的弟弟吃。当祖母来幼儿园接我,知道这些事后,不禁潸然泪下,抖抖地捧出一包盐炒黄豆,哽咽着说:“我的乖伢子,你做得对呵,你一定饿坏了吧,快吃,快吃!”
③“__”期间,我家遭难,有一阵断了经济来源。一天,姑妈从安徽寄来一包虾皮,祖母手捧着虾皮闻了又闻,却毅然吩咐我送给了被“__派”打得遍体鳞伤,又将发配崇明劳改的前抗日志士李伯伯。不久,北京的大叔托人辗转捎来两包豆腐粉,祖母也让我送一包给被诬陷为“历史反革命”的老__员刘爷爷。……
④冬至之夜,我久久地伫立于阳台上,祖母正是18年前的冬至去世的。遥望苍天群星,其中那颗极其平凡的微微闪光的一定是祖母了。
1、上文中的主人公是________。
2、祖母对“我”的启蒙方式是________。
A.谆谆善诱B.启发鼓励C.以身作则D.言传身教
3、第①段中加粗字“对人要宽”的“宽”字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
4、第②段中的比喻句“乒乓球般的淡馒头”形象地表明了馒头的特征是________。
5、第③段末尾的省略号有什么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最后一段画线句子中“极其平凡”照应了上文______,“闪光”照应了上文_______。
7、文中突出了祖母的什么品质?
1.祖母 2.D
3.宽厚、宽恕 4.小
5.表明祖母所做的这一类事远不止上文所述的两件。
6.普通的家庭妇女;对“我”进行启蒙教育和平时待人中所表现出的非凡的品德。
7.宽厚待人,乐于助人
阅读文字,回答1—4题
外公走了,再听不见他亲热喊我的声音,我心里沉甸甸的。我久久伫立在房前,凝视着墙上那张照片:外公正慈爱地朝着我笑。他慈祥的笑,勾起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温馨的回忆。一从幼儿园回家,老远便见到外公站在门口。他迎上来笑呵呵地搂我,亲我,从口袋里掏出巧克力给我吃。一阵亲热过后,他便照例让我坐在他的身上,教我念唐诗。先是复习旧课,当我背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照例要加上一句“上楼找外公”,他听后又是哈哈大笑。他为此特意用宣纸专门替我写了一张条幅,录完这首诗后,还加上一段话:“爱孙喜诵上诗,毕,自言上楼所为,乃寻翁也。童心粲然,堪记一耳。”为这事儿,小舅还生气哩,说:“我大学毕业了,您还从没给我写过呢!”又有一次,幼儿园老师教我们画画。她好灵巧地画出一条鲤鱼,像在水里快活地摆动,真好看。可我分不清字叫写,图叫画,心里直说:“老师‘写’得多像,回去要外公给我‘写’条更大的来!”一进家门,我就吵着要外公“写”鱼。外公二话不说,拿起纸和笔,十分工整地写出一个“鱼”字。我急了,忙说:“您‘写’得不对,再‘写’!”外公也就不厌其烦地写了一个又一个。不大会儿,纸上满是“鱼”字,真成了江城闻名的“全鱼席”了。我当时实在弄不懂,这么有学问的外公,怎么笨得连条鱼都“写”不出来呢?望着墙上笑吟吟的外公,往事一件件涌现出来,比当年纸上的“鱼”字更要多得多。我和外公如今是人天远隔,可他那慈爱的微笑,却永存在我的心间。
1、如何理解开头的加粗字“沉甸甸”一词的含义?
2、文中运用的材料有详有略,试举一个详中有略的事例来。
3、这篇文章表现了什么主题思想?
4、试为这篇文章拟一个标题:
1.非常思念外公,这种心情是沉重的。
2.如外公写“鱼”字的材料是详写,但后面一次次不厌其烦地写了一个又一个“鱼”字的内容却是略写。
3.展示了深厚的亲情,表现了老爱幼,幼敬老的美德。
4.《我和外公》或《外公的微笑》等。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题。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下面是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两段首先提出敌方的论点,然后列举三个论据,竖起批驳的靶子。
B.、“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一句的“中国人”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
C.、“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的“一味”写出反动派愚昧之极,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D.、末段“地底下”指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斗争,暗指当时还处于地下斗争的中国__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力量。
2、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这里的“新生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的脊梁”指什么样的人?请你列举两个具有这种精神的人物。
1、A
2、指相信自己的力量,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抗日救亡。
3、指脚踏实地为民族进步而奋斗的人(意合即可,rú lái 自下层,代表着广大人民的利益的人。) 如:李时珍、岳飞、海瑞、杨利伟等。
阅读《笑面人生是幸福》完成下列体1—3题
笑面人生是幸福
生命的进程中,常常会遇到许多问题,凡属问题,多多少少会影响到自己的心境,于是,悲哀有之,伤感有之,郁郁有之,压抑有之,嚎啕更有之。这种情况,在我看来却是大可不必。
人生重要的是活出生命的精彩,把生命的意义发挥的淋漓尽致,不管是发生了什么事,首要的是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和态度,决不是如遭灭顶之灾或无病呻吟。生命就是斗争,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斗争中无可避免会受伤和毁灭,面对困难和挫折,遇到打击和伤痛,只要面向阳光,就不会陷于阴影,所以要笑面人生。
这世界,大自然,社会存在许多哲理,需要随时去体会,去感悟。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相辅相成的,这是矛盾,也是哲理,因此,即使有一时的让人难以承受的痛苦和磨难,也不会是毫无意义和价值,至少,它可以使我们吃一堑长一智,让意志更坚定,思想和人格更成熟。当下一个困和挫折到来时,就会更平静地面对,更乐观地去处理。
笑面人生,要有一份超然。当好心不得好报时,要豁达。当有人颠倒黑白时,也无须在意。对待命运也一样,人活世间,本来就有高低贵贱,人生有如一树花开,同发一枝,随风而逝的景况不一,有坠于绿茵,或掉入污泥,贵贱殊途,因果勿思。存在就是合理,合理就是美丽,这是自然法则,也是生命的定律。
笑面人生,应会适时抽身。人生走错路的时候有很多,走错了没关系,只是千万别一条道走到黑。俗语也说“不要只在一棵树上吊死。”道理相同,不要舍不得抽身而退,不要心存幻想和侥幸。孔子曾叹:“尺蠖之曲,是为伸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收回拳头,再打出去才会更加有力。
笑面人生,无妨偶尔认输。对一些难以纠缠的麻烦,认输也没什么可惜。比如失恋,就当是患了一次感冒,即使是重感冒,也不过如此,一时的痛苦难免,但伤痛欲绝,哭哭啼啼又是何必?这世界最不缺的就是人!不属于你的,就不应该去可惜,即使是应该属于你,但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也许,人生下一个驿站,有一道更美丽的风景。
所以,别去置身于无谓的我是人非的旋涡,更不要在尔虞我诈中摩擦。人,虽不能决定自己生命的长短,但完全可以扩展生命的宽度、深度和广度。虽不能改变自己的容貌,但完全可以时时展现灿烂的笑容,而世间万事万物只有笑容最美!只要掌握好自己,充分运用好今天的一切,幸福就是不远的距离。
人,必须豁达大度,才不至于钻入死胡同或牛角尖,才能乐观进取,才能站得高看得远;豁达才有大度,才有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从而自己开朗,快乐也带给了别人,生活的氛围就充斥着愉悦的温情。郁闷是因为想不开,拿不起,放不下,心有千千结,无心之事,有意接受并堆积于心,一生中心情灰暗,天地失色也就在所难免!试问,这种活法,又会幸福到哪去?
幸福原本就这么简单,不在于拥有多,而在于计较少!计较多,是负担,是一种意义的失;计较少,也非不足,而是另一种程度上的余;舍也不是弃,弃也不是无,而是另一意义上更宽广的拥有和拾取。
生命中应时时让自己拥有一颗轻松自如的心,一份乐观豁达的心智,不管风起云涌,不管世事变化和沧桑变迁,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满足而宁静的天空,才会有笑面人生的永恒!
1、 笑面人生是幸福,在文中具体指要做到哪几点?
2、 请为“人,虽不能决定自己生命的长短,但完全可以扩展生命的宽度、深度和广度。”这句话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3、 如何理解“幸福原本就这么简单,不在于拥有多,而在于计较少!”这句话的含义?
1、 笑面人生,要有一份超然、豁达;笑面人生,应会适时抽身。笑面人生,无妨偶尔认输。对一些难以纠缠的麻烦,认输也没什么可惜。
2、略
3、计较少就是时时让自己拥有一颗轻松自如的心,一份乐观豁达的心智,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满足而宁静的天空,这就是幸福,就是笑面人生的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