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语段 ,完成16-20题(14分)
没钓到的大鱼
(1) 他家在岛上有所美丽的小房子。
(2) 在鲈鱼钓猎开禁前一天傍晚,他和妈妈早早又来钓鱼。安好诱饵后,他将鱼线一次次甩向湖心,在落日的余辉下泛起一圈圈色彩斑斓的涟猗。当月升中天的时候,那波纹又变成了银白色的,景象十分美丽动人。
(3) 忽然,钓杆的另一头倍感沉重起来。他知道一定有大家伙上钓,急忙收到鱼线。母亲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儿子熟练的操作,十分惬意欣慰。
(4) 终于,孩子小心翼翼地把一条竭力挣扎的大鱼拉出水面。好大的鱼啊!在此之前他还见过这么大的鱼呢!它是一条鲈鱼。
(5) 母亲和儿子紧盯着这条漂亮的大鱼看呆了。月光下,美丽的鱼鳃一吐一纳的翕动着。妈妈揿亮小电筒看看表,已是晚上10点--但距允许钓猎鲈鱼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
(6)“ ”母亲说。
(7)“不!妈妈!”孩子哭了。
(8)“还会有别的鱼的。”母亲安慰他。
(9)“再没有这样大的鱼了。”孩子仍然伤感不已。
(10) 他环视了湖的四周,月光下,也看不到一个鱼艇或钓鱼人。他又看看母亲。虽然没人看见他们,也没有人知道这事,但他从母亲那平时温和慈祥而现在却十分坚决的脸色中知道决定是不可更改的。只好慢慢解开大鱼嘴上的鱼钓,把它放了生。
(11)暗夜中,那鲈鱼抖动笨大的身躯慢慢扎向黑色的湖水深处,渐渐消失。
(12)孩子回想刚才钓大鱼时兴高采烈的情景,就像做了一场梦。
(13) 这是34年前的事了。今天那孩子已经是纽约市一个很有成就的建筑师了。母亲的小房子还在那个湖心小岛上,他还是常到那里钓鱼。
(14) 他说得对,他再也没有能钓到很久前那一夜晚钓上的那样漂亮的大鱼。但他却为此终身感谢母亲。以后的生活中他碰到过许多类似于那一夜晚的问题,但从未因无人知道而放松自律,有损公德。他通过自己的诚实,勤奋,守法,仍然能猎取到生活中的大鱼--事业上成绩斐然。他至今仍怀念母亲那一夜对他的教诲,并常常对的儿子和女儿讲述起这件平常而又动人的小事。
16.鲈鱼钓猎还没有开禁,他和他妈妈为什么还到湖上钓鱼?(2分)
答:
17.他依据什么知道一定有大家伙上钩的?(2分)
答:
18.下面两句话中选出最恰当的一句放在原文上,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
①孩子,你得把它放回去.
②孩子,你把它放回去好吗?
答:应选( ),理由是:
19." 他环视了湖的四周,月光下,也看不到一个鱼艇或钓鱼人"这句话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答:
20.文中"没有钓到大鱼"和"依然能钓到生活中的大鱼"中的"大鱼"各指什么?(4分)
答:
16.湖里还有其他的鱼可以钓。
17.钓杆的另一头沉了下去。
18.①这句话中的“得”字表明母亲的语气十分坚决,没有丝毫可以商量的余地。
19.卸周围的环境更好的体现了母亲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20.前者指的是从湖里钓出的大鲈鱼,后者指的是事业上的成功。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0-15题(18分)
走一步,再走一步
(1)那是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虽然时隔五十七年,可那种闷热我至今还能感觉得到。当时和我一起的五个小男孩,因为玩弹子游戏玩厌了,都想找些新的花样来玩。
(2)“嗨!”内德说,“我们很久没有爬悬崖了。”
(3)“我们现在就去爬吧!”有个孩子叫道。他们就朝一座悬崖飞跑而去。
(4)我一时拿不定主意。虽然我很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那样活泼勇敢,但是自我出世以后,八年来我一直有病,而且我的心里一直牢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训诫。
(5)“来呀!”我最要好的朋友杰利对我叫喊,“别做胆小鬼。”
(6)“我来了!”我一面应着,一面跟着他们跑。
(7)我们最后来到一处空地。那座悬崖就耸立在空地的另一边。它是一堵垂直的峭壁,壁面有许多凸出来的岩石、崩土和蓬乱的灌木。大约只有二十米高,但在我眼中却是高不可攀的险峰。
(8)其他孩子一个接一个地向上爬,朝着一块离崖顶还有三分之二路程的狭小岩石架进发。我落在最后,全身颤抖,冷汗直冒,也跟着他们向上爬。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冬冬直跳。
(9)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其他的孩子慢慢地向石架边缘移动,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
(10)接着,他们又开始向崖顶攀爬。他们打算从崖顶沿着一条迂回的小路下山回家。
(11)“嗨,慢着,”我软弱地哀求道,“我没法棗”
(12)“再见!”其中一个孩子说。其他孩子跟着也都哈哈大笑起来。
(13)他们左折右转地爬上了崖顶,向下凝视着我。“如果你想待在那里,就待着好了。”有个孩子嘲笑道,“不用客气。”杰利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
(14)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10.结合具体语境,解释下列词语。(4分)
瘦骨嶙峋:
头晕目眩:
11.请用简单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分)
答:
12.这段文字中的 哪些语句表现了我胆小怯懦的特点?请列举出来 .(4分)
答:
13.第9段中的“蹲”字可否改成“站”、“靠”或其他的词?为什么?(2分)
答:
14.简析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2分)
答:
15.第13自然段写“杰利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请展开想象,用两三个句子描写他当时的心情。(4分)
10.形容人瘦削。头发晕,眼发花。形容看东西不清楚。
11.亨特冒险爬上悬崖。
12.(1)二十几米高的悬崖,在我的眼中却是高不可攀的险峰;
(2)我落在最后,全身颤抖,冷汗直冒,也跟着他向上爬,心在咚咚直跳;
(3)我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看其他孩子向石架移动;
(4)他们要下山,我软弱的哀求:"我没法下山."
13.不行."蹲"字有重心下移的意思,表现了我的胆小怯懦,"站"、"靠"显得很从容,很镇定,不能体现我胆小的特点。
14.通过移觉来写自己的感受,表明吓得忘了自己,充满童真童趣。。
15.A 杰利神色黯然,,眉头紧锁。走一会儿回头看看我,走一会儿又回头看看我,不时向我招手。
B 杰利的脸上出现了无可奈何的表情。好像在说:“只能靠你自己了。”
今年春天,虽然春寒料峭,但柳枝仍早早返绿,一夜之间,新绿满枝,煞是可爱。但我因为竞选课代表失败了,心情很不好,坐在椅子上,呆呆地望着窗外。
风乍起,柳枝欢快地笑着、跳着,展示着自己,眼角、眉间洋溢着无限欢乐。我似乎听到一曲柳哨的歌。歌声中片片柳絮随风飞舞。
一会儿,风停了,柳枝恢复了它的平静,垂了下去,它不能载歌载舞了,心中一定有着淡淡的忧伤,虽是这样,柳枝依然保留着那象征活力的绿色,希望能再把绿色写在天空。
就这样,柳枝周而复始地飘起,落下;年复一年地返青、枯黄,永恒不变如一条真理。我看了许久,也明白了许多;如果你有空,就看可那窗外,看看柳树,用心去体会,你也会明白许多的。
22、从全文看,柳枝的突出特点是什么?(2分)
23、圈点批注是阅读文章的一种方法,请你任选一处作出赏析(3分)
选句
赏析
24、结尾说“我”明白了许多,据你看,他明白了什么?(4分)
[a39dc6b26fe282d6.jpg]
皇帝的新装(12分)
第二天早上,游行大典就要举行了。头一天晚上,两个骗子整夜点起十六支以上的蜡烛。人们可以看到他们是在赶夜工,要把皇帝的新衣完成。他们装作从织布机上取下布料,用两把大剪刀在空中裁了一阵子,同时用没有穿线的针缝了一通。最后,他们齐声说:“请看!新衣服缝好了!”
皇帝亲自带着一群最高贵的骑士们来了。这两个骗子各举起一只手,好像拿着一件什么东西似的。他们说:“请看吧,这是裤子,这是袍子,这是外衣。”“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这也正是这些衣服的优点。”
“一点也不错。”所有的骑士都说。可是他们什么也看不见,因为什么东西也没有。
“现在请皇上脱下衣服,”两个骗子说,“我们要在这个大镜子面前为陛下换上新衣。
皇帝把他所有的衣服都脱下来了。两个骗子装做一件一件地把他们刚才缝好的新衣服交给他。他们在他的腰周围弄了一阵子,好像是为他系上一件什么东西似的——这就是后裙。【A.】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
“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贵重的衣服!”
“大家都在外面等待,准备好了华盖,以便举在陛下头顶上去参加游行大典。”典礼官说。
【B.】“对,我已经穿好了。”皇帝说,“这衣服合我的身吗?”于是他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因为他要使大家觉得他在认真地观看他的美丽的新装。
那些托后裾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起衣裙似的。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
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并没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穿什么衣服呀!”
“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说。【C.】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D.】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18.节选部分故事情节分明,请在下面括号里各补写两字,概括后面的情节。(2分)
赶织新衣→更换新衣→( )新衣→( )新衣
19.文中ABCD是直接写皇帝的,你能各用一成语来概括皇帝当时的心理状态吗?(4分)
A. B.、 C.、 D.、
20.作者为什么要安排小孩子和百姓揭露事情的真相?(3分)
21.文中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什么性格特点?(3分)
18、 如: 炫耀 否定
19、如: A、装腔作势 B、故弄玄虚 C、做贼心虚 D、刚愎自用
20、小孩还没有被世俗污染,百姓与世无争,只有他们才能道出真相。
21、心理描写,外强中干或虚伪等
阅读《穷人的风骨》,完成19—23题。(13分)
穷人的风骨 (马 德)
⑴ 一天,我正要去上课。
⑵ 突然,有人在背后喊我,声音远远的。我扭头看过去,是一个农民模样的人.但我并不认识他
⑶ 他说:马老师,马上就要上课了,我给闺女捎了些钱,麻烦你转交给她。噢,原来他是我们班一个女生的家长:他随即从上衣口角里掏出一沓钱,当时我并没太在意,只是想着让他尽快把钱交给我,因为上课铃已经响了。
⑷ 但他迟迟不肯给我,不断地数着他手中的钱。我这才注意到,那一沓钱最外面的一张是100元,里边有两张20元,还有一张10元,剩下便是厚厚的一沓两一元的零钞了。他又翻来覆去地数了几遍,嘴里念叨,怎么会少了一张呢。
⑸ 我问:少了多少呢?
⑹ 5元。家长有些难过,嘴里不停地说,走的时候,我明明凑够了,怎么会少了呢?这位父亲显然有些着急了。
⑺ 我说不要紧,就这样先给我吧。家长有些迟疑,但最终还是给了我。后来,家长走了,一边走一边不断地摸自己的衣兜,寻找他那不知道遗失在何处的 5元钱。
⑻ 在搭上自己的5元钱后,我把所有的零钱都换成了整钞。给我的学生时,我也只是轻描淡写,简单地告诉她这是她父亲捎来的。学生点了点头便走了。
⑼ 我深知那一堆零钞的重量。我不想把它压在我的学生稚嫩的双肩上。我知道,我这样做实际上也并没有改变什么,但我似乎只能做到这点儿。
⑽ 我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不料一天上午,那位家长又找到我,局促不安地从兜里掏出了5元钱还给我,并说:闺女前些日子写信给我。说我这次给她悄来的钱有些不一样,因为她从来没有收到这家里这么齐整的钱。读完信后,我便猜出了事情的原委,并且总觉到你肯定垫进去了5元钱,所以我今天给你送来了。
⑾ 我百般推辞。我说5元钱,就算了吧,但家长执意要还钱。推让半天之后,家长突然生气了,一把将那5元钱塞到了我的手里,简单的几句客气话之后,便一扭头走进了深秋的风里。
⑿ 我那位可爱的学生,作为贫穷人家的子女,她竟然知道贫穷人家的钱是什么样子的;我更喜欢这样的父亲,因为他知道贫穷的风骨是什么。
⒀ 这个世界上穷人不少,但能够高擎自己灵魂活着的人不多。更多的人常常因为很可怜的一点利益而丢失自己最宝贵的东西,从而使缺少精神之钙的虚弱身体在这个世界猛然跌倒。
19.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2分)
20.第 ⑻ 段中“我把所有的零钱都换成了整钞”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21.品读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揣摩其中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分)
①我也只是轻描淡写,简单地告诉她这是她父亲捎来的。
②简单地几句客气话之后,便一扭头走进深秋的风里。
22.短文写的中心人物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23.文中的父亲确实让人感动,如果你就是文中的学生,有这样的父亲和老师,你最想跟他们说什么? (二选一,只要写出和其中的一个人说的话即可。) (2分)
[1513119cf170bb00.jpg]
平分生命 (欧阳宗)
①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她是他唯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
②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了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费。但不输血妹妹就会死去。
③作为妹妹惟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与妹妹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开始犹豫,10岁的他经过一番思考,终于点了点头。
④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着临床上的妹妹微笑。手术完毕后,男孩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⑤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但转念间又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在男孩大脑中,他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但他仍然肯输血给妹妹,在那一瞬间,男孩所做出的决定是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定了死亡的决心。
⑥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他握紧了男孩的手说:“放心吧,你不会死的。输血不会丢掉生命。”
⑦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
⑧医生微笑着,充满耐心地说:“你能活到100岁,小伙子,你很健康!”男孩高兴得又蹦又跳。他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就有挽起了胳膊——刚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人每人活50年!”
⑨所有的人都震惊了,这不是孩子无心的承诺,这是人类最无私纯真的诺言。同别人平分生命,即使亲如父子,恩爱如夫妻,又有几人能如此快乐如此坦诚如此心甘情愿地说出并做到呢?
15.从全文看,“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请概括回答。(2分)
16.第⑦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男孩”眼中为什么会“放出光彩”?(2分)
17.文中的“男孩”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18.第③段中说,男孩“经过一番思考”。根据上下文,发挥合理想像,具体描写男孩的“一番思考”。(2分)
15.(2分)①给妹妹输血。②和妹妹平分生命。(本题考查学生从文章中获取有关知识的能力以及语言概括能力)
16.(2分)神态描写。因为男孩听到医生的话后十分惊喜,觉得抽血后不但不会死,而且妹妹也有救了。(本题考查描写方法运用以及学生对这种描写方法表达作用的理解能力)
17.(2分)勇敢、无私、富有爱心及献身精神。(本题考查学生从文章中获取有关知识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18.(2分)想像要合理,符合人物的身份及年龄特点,能围绕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想救妹妹的命去发挥即可。示例:如果把血液输送给妹妹,我会不会死呢?不行!我不能这么自私,我要让妹妹好好活下去!(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以及想象能力)
阅读《背影》片段,回答问题。(12分)
1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2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3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8、文章主要写“父子车站离别,父子之情”。为什么要写“祖母去世,父亲失业?”(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北京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是否表明作者认为父亲完全没必要亲自送已长大成人的儿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三段中“说定”改为“说好”或“说过”好不好?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第三段最后“再三”和“仔细”表达的意思是否重复?(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父亲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这“不要紧”是指什么而言?“不好”指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对笼罩在《背影》一文中的哀愁凄凉的氛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种氛围是由课文中所描绘的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家境衰败,父子离别,父亲“打去之期不远”等事情营造的
B.这种氛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世态,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和思想性
C 这种氛围是父亲晚年的心情不好,父子矛盾,削弱了对父子亲情关系的表现
D.在这种氛围下,父亲还如此细心周到地关心爱护儿子,更显出父爱的真挚动人
8.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家中祸不单行,更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为下文写父亲的背影做铺垫。
9.不是。因为我虽然已长大,已经不要紧了,而在父亲的眼里,我永远是孩子,永远不会长大。体现了父亲对我浓浓的爱。
10.不好。“说过”只是顺便一说,改为“好”语气不如原来坚定。而“定”表示已经决定了,更为恰当。
11.不重复。“再三”表“多次”,说明父亲多次对“我”关心。而“仔细”是一种状态,二者都体现了父亲对我的深情,不矛盾.
12.“不要紧”是对我而言,也是对我的宽慰。“不好”是指别人去不放心,体现了对我的爱。
13.C
种瓜小唱
种瓜,有花有叶有实,很 人。春天,孩子找来几粒种子,颜色土黄,状如小指甲,表皮网络凸起,全不似冬瓜、西瓜、南瓜的籽儿。它到底能结什么瓜,是一个 的梦。不管!想想来日瓜棚下收获的喜悦,我就赶忙在院角播种了。
瞧,小生命伸开油绿的巴掌,拱破地皮儿了!我的心也随着膨胀起来。那些日子,在潇潇春雨里,我谛听它细长身肢舒展的声音;在盛夏的薰风里,我观察它伸出卷须时,生命的颤动。浇水呀,施肥呀,松土呀,搭架呀,小心伺候到夏末,见到小黄花儿了!看,[它擎着黄亮的铜喇叭,吹着收获的序曲。]我想入非非了,想到瓜儿的硕大、沉重和甜味……
万万没想到,赶到纽儿(指瓜果刚结的果实)长大,却是几个苦瓜!
我播种希望,收获了失望;我渴望甜香,得到了苦涩。我叹息,我懊恼,我自责。但我转念一想,苦瓜毕竟也是收获呀!南方人不是很喜欢吃苦瓜吗?它的样子挺特别:好似披了青蛙皮的纺锤,颜色是绿中透黄,黄里含橙。剖开表皮,裹着种子的是血红的瓤子。是不是它浸了我的苦辛,吮了我的心血,才生得这般模样呢?也许是的。
忽然,我的思绪飘远了:大自然有苦瓜、苦茶、苦菜、苦杏仁;人世间,一辈子在事业上苦斗,但未尝过庆捷甜酒的人,总是有的罢?他们为后人在岔路口插了若干“此路不通”的木牌。失败者生命的轨迹,为成功者提供了捷径。失败使后人变聪明。还有,谁能断言,苦后不甜?你瞧,在漫长的航程里,苦海、苦船,可远方总有彼岸。蜜蜂在哪采了苦粉,别歇翅,定会找到甜香四溢的花园。而且,有趣的是,苦瓜瓤竟是甜的?看来,苦中有甜,艰辛的劳动中有甜滋味,这话不是没有根据吧?
噢,仔细尝尝自己种的苦瓜吧,苦瓜配上姜、辣椒,别是一番滋味。苦味入心,清心明目,使人冷静地回味思索,也促人盼望明春那播种的季节早来,跃跃欲试。是的,人不嫌弃苦味,它是甜的陪衬。但人总不会习惯天天吃苦瓜。吃着苦的,想着甜的,生命也就有了希望,活着就有了力量。
赶明年,我想种甜瓜了。
也许,秋后又收获了苦味,那么,我还是要嚼碎它,咽下去。前面还会有播种的季节。生命有限,可只要还有时间,就别让土地撂荒了。是不是?
14.根据文意,为文中第一段的两个空白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它们的字母依次填写在括号内。( )(2分)
A.疑惑 B.迷茫 C.迷离 D.__
15.写出文中描写苦瓜的样子和表皮颜色的语句。(2分)
16.作者写“我的思绪飘远了”,他由苦瓜联想到与“苦”有关的自然界的
, , ;联想到人间 的人。(4分)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与下列哪一项所表达的意思一致?(2分)
A.未尝过庆典甜酒的人,总是有的罢?
B.谁能断言,苦后不甜?
C.有趣的是,苦瓜瓤竟是甜的?
D.苦中有甜,艰辛的劳动中有甜滋味,这话不是没有根据吧?
18.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语言形象生动,真切地表达作者 的感情。(3分)
19.最后一段中“生命有限,可只要还有时间,就别让土地撂荒了”,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不要让土地荒芜,要抓紧时间播种。它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2分)
14.DC
15.好似披了青蛙皮的纺锤。绿中透黄,黄里含橙。
16.苦茶 苦菜 苦杏仁 苦斗
17.B
18.拟人。表达了作者渴望收获,热爱生命的喜悦之情。
19.不浪费光阴,不虚度年华;在有限的生命中抓紧时间,努力奋斗,是人生丰富而充实
表达
那天,我和父亲在电话里断断续续聊了一个多小时;要不是母亲不在家,我想我们是没有机会这么聊天的。从小到大,我与父亲的交流多半是用眼神和肢体动作来暗示的。父亲接到电话时,我有些诧异,因为父亲明显有些紧张,然后他说,你母亲不在家。我知道父亲的意思:每一次都是母亲先接上电话;就算是父亲接的,也会马上把电话递给母亲。
我十五岁就离开家到外求学了。父亲为了我的学费也一直在外打工,每一次回家,都难得见到父亲的身影。偶尔有几次碰见,父亲也很少跟我说话,只是提醒我早点休息。见我看书时趴在桌子上睡着了,父亲会把我抱起来放到床上,盖好被子。到夜里小解时还会帮我掖掖被子。当然,这些都是母亲后来告诉我的,父亲从未提及过。
上初中时,我拒绝父亲到我的学校。别人的父亲都是开着小轿车到学校送菜送衣,而父亲只能在我看不见的土地里刨食,挣那点可怜的辛苦钱。有一次,父亲冒着雨给我送来了被子,父亲不认识路,只好一直打听到了上课的教室。我生气地从父亲手里夺过雨衣包好的棉被,逃也似的跑了。我没有去想身后的父亲是怎样的表情,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又是怎样一步步地在雨中走出学校的。
电话里,父亲的言语带着些歉疚和无奈,父亲说这些年你受苦了,从小就没有像其他的孩子一样被宠过疼过。我说,爸,年轻人吃点苦未必不是好事,起码学会了独立。父亲又无语了。父亲永远是这样,从不善于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就算是对自己的儿子,他也只能把爱深深地埋在心里,然后静静地看着我一点点消失在他的视线之外。
8.在文中用横线标出与“表达”意思相近的一句话。(2分)
9.自古以来,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读了这篇文章后,请你概括出父亲对“我”特别关爱的几件事(每件事不超过10个字)(3分)
10.结合上下文,请探究一下“我”之所以“拒绝父亲到我的学校”的原因是
(限20字内)(2分)
11.“我生气地从父亲手里夺过用雨衣包好的棉被,逃也似的跑了”一句中“夺过”用得好,试问好在哪里?
。(2分)
12.结合语境想一想,如果你当时是“冒雨送被”的父亲,面对儿子的一举一动,你会怎么想?请写出一段表示心理活动的文字。(3分)
13.比较:《表达》与__的《回忆我的母亲》这两篇文章中的“父母亲”,你喜欢哪一个形象呢?请说出理由。(3分)
8.从小到大,我与父亲的交流多半是用眼神和肢体动作来暗示的。
9.①打工帮“我”挣学费②提醒“我”早点休息③抱“我”上床睡觉④深夜为“我”盖被子⑤冒雨送被子(写出三件事即可)
10.怕别人嘲笑父亲的寒酸
11.“夺过”用得非常传神,它不仅描绘出“我”过于用力的动作态势,而且写出“我”当时气愤的心态和不领情的态度。
12.略
13.略
儿子的创意 毕淑敏 (12分)
儿子在家里乱翻我的杂志。突然说: ① "我准备到日本旅游一次。"因为他经常异想天开,我置之不理。
他很郑重地说:"这上面写着一个有关zōng jiāo 博物馆建筑的创意征文比赛。金牌获得者,免费到日本观光旅游。"说着,把一本海外刊物递给我。
我看也不看地说:"关于zōng jiāo ,你懂得多少?关于建筑,你懂得多少?你还是好好做功课吧。"
他毫不气馁地说:"可是我有创意啊,比如博物馆里可以点燃藏香,给人一种浓郁的zōng jiāo 气氛。比如博物馆里可以卖斋饭,让人色香味立体地感受zōng jiāo 。比如……"
我打断他说:"别比如了。我记得你小时候连积木都搭不好,还侈谈什么建筑!"
十几岁的儿子好脾气,不理睬我的挖苦。②自语道:"在地面挖一个巨大的深坑,就要100米吧,然后把这个博物馆盖在底下……"
我说:"噢,那不成了地下宫殿?"
儿子不理我,遐想着说:"博物馆用透明的建筑材料砌成外墙,这样,参观的人们时时刻感到土地的存在,产生一种神秘感。地面部分设计成螺旋状的飞梯,象征着人类将向宇宙探索……"他在空中比划了一个上大下小的图形。
我不客气地打断他:"挖到地下那么深的地方,会有水涌出来,积成一个火山口样的湖泊。
想过没有?还有你设计的飞梯,空中的螺旋状,多么危险!还有……"
儿子摆摆手说:"妈妈,您说的问题都是问题。不过那是工程师们的事,不关我的创意。妈妈,您知道什么是创意吗?那就是最富于创造性的意见啊!"
我叹了一口气说:"好了,随你瞎想好了。不过我要提醒你一句,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我以为最好的创意莫过于一个好成绩了。"
儿子在电脑上完成了他的创意。付邮之前,我说:"可以让我看看你的完成稿吗?"
他翻了我一眼说:"您是评委吗?"
我只好一笑了之。
▲ ▲ ▲ ▲
很长时间过去了,儿子收到了一个写着他的名字并称他为"先生"的大信封。是那家发起部门寄来的。我们拆开信,里面是一张请柬,邀请儿子到海外参加发奖仪式。
儿子苦恼地说:"现在赶去也来不及了。再说他们也没说清我是不是获奖者。"
我说:"还不死心啊?邀请你参加发奖,已是天大的面子。这同电视剧友情出演一样,是助兴之举。"
儿子思忖着说:"妈,您说这发奖会不会给所有可能获奖的人都发请柬,到时候再突然宣布谁是真正的得主?"
我说:"别想那么多了,重要的在于你已参与。"
儿子皱起眉头说:"参与固然重要,得奖也很重要。"
我说:"对于你,现在最重要的是做作业。"
不久,接到了征文举办部门的第二封信。信中说,我的儿子没能去参加发奖仪式,他们深感遗憾。儿子得了创意银牌奖,奖牌及奖金他们设法转来。
儿子放学回来,还没摘书包,我就把信给他。
他看了一眼,淡淡地说:"银牌啊?我想我是该得金牌的。一定是他们觉得我年岁小,一人到日本去不方便,商量了一下就说,算了,给他个银牌吧。"
③ 我问他:"你为什么这么想到日本去呢?"
他立刻来了精神,兴致勃勃地说:"日本的游戏机最好玩了,我去了就可以买一台回来玩啊。"
(选自《时文选粹》2004年第一辑,有删改)
1.联系选文语境,读读下面划线的语句,说说你分别读出了儿子怎样的个性特点。(3分)
①儿子尚未参加创意比赛,就对妈妈说:"我准备到日本旅游一次。"
②(儿子)自语道:"在地下面挖一个巨大的深坑,就要100米吧,然后把这个博物馆盖在底下……
③我问他:"你为什么这么想到日本去呢?"他立刻来了精神,兴致勃勃地说:"日本的游戏机最好玩了,我去了就可以买一台回来玩啊。"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品味文中带"▲"的"一笑了之",从中你能品出这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儿子这么富有创意,必然有主客观的原因,请你从文中概括出几点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最后儿子的一句话出乎母亲的意料,请你结合语境展开合理的想象,用一个成语(或四字短语)表现母亲听了这话后的心情或神情。(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在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回答。(3分)
①儿子如此执着地参加创意征文比赛,其动机竟是为了能去日本买一台游戏机回来玩。
对儿子的好玩你是如何看待的?
②"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我以为最好的创意莫过于一个好成绩了。"你赞同母亲的说法吗? 为什么?
1、①自信 ②有创意(富有想象力) ③好玩(稚气未脱)
2、宽容;民主(平等)
3、"经常异想天开"(富有想象力);阅读面宽;好玩;有宽松、民主的家庭环境。
4、如:目瞪口呆、瞠目结舌、啼笑皆非、哭笑不得。
5、选做一题,允许发表不同意见,能自圆其说即给分。
①玩是孩子的天性;玩也是激发孩子努力学习的一种动力;玩使孩子身心更健康,更富有创造力。 ②成绩并不是学生的唯一,学生还应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创意与成绩并不矛盾,有了好的创意能使成绩更好。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